次日清晨,侠义盟的议事厅罕见地坐满了人 —— 不仅二十余名核心盟众悉数到场,连新加入的八十余名盟众也挤在厅外的空地上,踮着脚望向主位的孟小凡。昨日的争论虽暂歇,但激进派的眉头仍微蹙,温和派的眼神里还藏着顾虑,空气中弥漫着一种 “待解惑” 的沉静。
孟小凡走上主位,没有立刻开口,而是先让赵大哥抬来一张木板,上面贴着两张纸:一张是望侠镇周边的匪修据点分布图,红圈标注着七处仍在作恶的山寨;另一张是近一月来百姓求助的记录,密密麻麻写满了 “某村遭匪劫”“某镇有邪祟”“某商旅被掳”。
“大家先看看这两张纸。” 孟小凡的声音透过浩然气传遍全场,清晰地落在每个人耳中,“左边这七处匪修,每月至少劫掠三次,上个月刚有个村子被他们烧了半村房舍;右边这些求助,最远的来自百里外的清溪村,村民说有孩子被邪祟缠上,快撑不住了。”
他抬手点向木板,目光扫过厅内外的盟众:“昨日有人说‘要立刻对抗贵族’,也有人说‘要先埋头积累实力’。可大家有没有想过,咱们眼前就有百姓在受苦 —— 匪修在抢他们的粮,邪祟在害他们的命,这些百姓等不起‘实力足够’,也盼不来贵族的怜悯。”
激进派的李伟攥紧了拳头,喉结动了动 —— 他之前满脑子都是找王员外报仇,却忘了周边还有这么多百姓在遭难。
孟小凡话锋一转,又指向洛阳城的方向:“可咱们也不能忘了,王员外背后有侍郎,刘老爷勾着镇魔司,他们的护卫里有筑基后期修士,还有魔心殿的人暗中相助。咱们现在去对抗,就像拿鸡蛋碰石头 —— 不是侠道,是鲁莽。”
温和派的陈景点头,补充道:“上次黑风山剿匪,咱们能赢,是因为摸清了周虎的实力,趁他换班时突袭,还提前布了迷烟阵。可贵族的府邸戒备森严,咱们连他们的护院人数、法器种类都没摸清,贸然行动,只会让盟众白白牺牲。”
“那咱们就眼睁睁看着?” 有新加入的盟众忍不住问,声音里满是不甘。
“当然不。” 孟小凡摇了摇头,从储物袋里掏出一本小册子,递给身边的盟众传阅,“这是我连夜整理的‘三步计划’,也是我理解的‘侠道尺度’—— 量力而行,顺势而为。”
小册子上的字迹工整,第一条便是 “清匪救民”:“未来一月,咱们分三路行动,赵大哥带二十人清剿望侠镇周边的七处匪修,每一处都先摸查清楚,避开硬拼;孙姑娘带十人,去清溪村等地义诊除邪,顺便收集百姓对贵族的证词;剩下的人留在盟里,由陈景教浩然气基础,张兄负责物资调配,提升整体实力。”
第二条是 “积累根基”:“万通商队会帮咱们招募散修,优先吸纳有医德、懂防御的修士;传功堂每日开课,不仅教浩然气,还教识别煞气、应对邪术的方法;每月从义诊和剿匪中挑选表现突出的盟众,重点培养,争取三月内再添三名筑基修士。”
第三条才是 “撼击强权”:“待匪患清完,筑基修士增至八人,咱们再将收集到的贵族罪证(包括勾结魔心殿、草菅人命的证据)整理成册,一方面交给李乘风,借镇魔司的手打压;另一方面让李秀才抄写多份,传遍洛阳的儒修圈和坊市,用民心舆论逼贵族收敛。若那时仍有顽抗者,咱们再联合支持侠义盟的商旅、百姓,堂堂正正地讨公道。”
小册子传过一圈,厅内外的盟众脸上渐渐露出了笑容。李伟走到孟小凡面前,深深躬身:“孟盟主,我之前只想着报仇,忽略了眼前的百姓,也没考虑到实力差距。您的计划,才是真正的‘侠道’—— 既不放弃受苦的人,也不拿弟兄们的命冒险。”
“我之前也太保守了。” 温和派的一名筑基修士也开口,“只想着积累实力,却忘了百姓等不起。分三路行动,一边救民一边提升,这样既踏实,又有盼头。”
孟小凡看着眼前逐渐舒展的眉头,心中松了口气:“侠道不是一腔热血的冲劲,也不是畏首畏尾的等待。它是‘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该先做什么’—— 先救眼前能救的人,先打能赢的仗,待根基稳了,实力够了,再去撼那些曾经撼不动的强权。这不是退缩,是为了更长久地守护。”
他抬手,一缕浩然气在指尖凝聚,化作一道淡金色的光带,缠绕在议事厅的梁柱上,光带所过之处,原本因争论而紧绷的氛围渐渐变得温暖:“咱们侠义盟,不是为了‘打败谁’而存在,是为了‘守护谁’而聚集。只要咱们目标一致,一步一步走稳,终有一天,能让中州的百姓不再怕匪修,不再怕邪祟,也不再怕那些欺压人的贵族。”
“好!听孟盟主的!”
“先清匪修,再救百姓,咱们一步步来!”
“侠义盟必胜!”
盟众们的欢呼声此起彼伏,之前的分歧早已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坚定的眼神和昂扬的斗志。赵大哥立刻开始挑选清剿匪修的人手,孙姑娘拿着求助记录核对路线,张天宇则忙着统计物资,整个侠义盟瞬间动了起来,像一台精准运转的机器。
孟小凡站在议事厅门口,看着盟众们忙碌的身影,赤焰猴蹲在他肩头,小爪子指着远处正在整理行装的队伍,吱吱叫着,像是在催促他也加入。他笑着摸了摸小猴子的头,目光望向望侠镇外的山野 —— 那里有受苦的百姓,有作恶的匪修,也有侠义盟未来的路。
他知道,统一思想只是第一步,接下来的清匪、救民、积累实力,每一步都不会容易。但只要盟众们都明白 “侠道有尺度,行侠需智慧”,只要大家同心协力,就没有跨不过的坎,没有守不住的百姓。
阳光渐渐升高,洒在 “侠义盟” 的牌匾上,泛着耀眼的光。孟小凡握紧手中的青云剑,丹田处的浩然气缓缓流转 —— 他不仅要带领侠义盟走下去,还要让 “量力而行,顺势而为” 的侠道理念,在中州的土地上,开出更繁盛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