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宁府衙,知府张文远的难题(几日后)
知府王远看着陈实报送上来的社仓籴米汇总账册,以及旁边另一份关于县衙吏员俸禄及办公经费的预算,揉了揉太阳穴。
账册显示,社仓收购粮食花费比预算超出一成,主要是因为今年严格执行了“市价八成”的标准,而往年实际支付往往低于五成。
而吏员俸禄和办公经费,因陆铮要求“高薪养廉”并增派了像陈实这样的新吏,支出也大幅增加。
“府尊,” 身旁的幕僚低声道,“照这样下去,府库恐怕支撑不住啊。
社仓本是善政,可这花销…是不是可以向督师府申请,将这收购价…稍微下调一些?或者,吏员的俸禄…”
王远断然摇头:“不可!督师最恨阳奉阴违。社仓价格乃明令,若我等擅自更改,与往日贪墨何异?
至于俸禄,更是动不得。唯有让胥吏生活无忧,方能指望他们秉公办事。”
他沉吟片刻:“开源节流吧。想办法从其他不那么紧要的地方省出一些。
另外,督促各县,清丈田亩后新增的税赋,必须足额征收!这才是府库的根本。
告诉下面的人,社仓和吏禄是督师的底线,谁碰谁死,其他的…本府替他们担着些。”
作为亲历者,王远深知陆铮改革的决心和铁腕。他必须在贯彻上意和维护地方稳定之间找到平衡,这考验着他的智慧和手腕。
汉中,总督行辕
陆铮仔细阅读着由史可法汇总的,关于秋收后社仓运行情况及地方财政的报告。
陆铮看到了超支,也看到了张文远等官员的努力和困境。
“宪之,你看,” 陆铮指着报告对史可法说,“社仓超支,吏禄增加,府库压力大,这些都是事实。
但更要看到,百姓得到了实惠,对官府的信任在增加;胥吏有了稳定收入,贪墨的借口少了一个。
这是用暂时的钱,买长久的治。”
史可法点头:“督师所见极是。只是,长期如此,川陕财力恐难以为继。”
“所以,根本还在发展生产,扩大税基。” 陆铮道,“龙安府的矿、工,成都的织机,各地的水利,都要尽快见效。
告诉张文远他们,困难是暂时的,挺过去就是海阔天空。
府库若有实在难以周转的,可从总督府专项中暂借,但账目必须清楚!”
改革进入深水区,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
此刻绝不能后退,必须顶住压力,用坚定的支持和清晰的规则,带领整个体系渡过最初的阵痛。
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当他们切实感受到新政的好处时,改革的根基才会真正牢固。
……
知府王远最终还是没敢向督师府申请降低社仓收购价,也没敢克扣吏员俸禄。
他咬着牙,从府库其他项目里东挪西凑,甚至压缩了衙门自身的一些不必要的开支,总算勉强撑过了秋收后最吃紧的阶段。
这日,他召来了户房那位资格最老的王书办和讲武堂出身的年轻吏员陈实。
“社仓的粮食,是百姓的救命粮,也是督师府的信用所在。”
王远看着二人,语气严肃,“王书办,你经验老道,仓储保管、防潮防鼠之事,由你负责,若有差池,唯你是问。”
王书办没想到府尊还会委以重任,愣了一下,连忙躬身:“卑职定当尽心竭力。”
“陈实,” 王远又转向年轻人,“你精于算学,为人方正。社仓出入账目,由你掌管,每旬报我查阅一次。
记住,一粒米、一文钱的去向,都要清清楚楚。”
“属下明白!” 陈实挺直腰板应道。
王远这一手,既用了老吏的经验,又用新人加以制衡和监督。
他知道,光靠严刑峻法不够,还得让事情有人负责,有权衡。
川北乡间
有了社仓籴米换来的现钱,李老栓家这个冬天好过了不少。
他咬牙买了一小罐猪油,几尺厚实的粗布,让老伴给儿子李根生做了件新棉袄。
“爹,这油真香!” 饭桌上,难得飘起了油腥味,李根生扒拉着碗里的杂粮饭,脸上是满足的笑容。
李老栓咂巴着旱烟,看着儿子身上的新袄子,心里也踏实了些。
他盘算着,开春是不是能用剩下的钱,买一把龙安府出的新式犁头,听说那家伙更省力,耕得也深。
村里其他得了实惠的农户,心思也活络起来。往年冬天是难熬的鬼门关,如今虽然依旧清贫,但至少能看到一点盼头。
关于“陆督师”的议论,在田间地头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少了许多咒骂,多了几分复杂的揣测和一丝微弱的期待。
年轻吏员陈实严格执行着账目管理制度,分文不苟。
起初,那些老吏如王书办等人,依旧背地里冷嘲热讽,消极怠工。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发现,这位年轻的同僚并非为了争权夺利,只是死守着规矩。
而且,由于账目清晰,上面查核时反而少了许多麻烦。
更重要的是,每月按时足额发放的俸禄,让他们虽然失去了灰色收入。
但生活反而稳定了下来,不用再像以前那样,为了凑够“孝敬”上官和维持体面的钱而绞尽脑汁、担惊受怕。
某日,王书办主动找到陈实,语气缓和了许多:“小陈啊,往年这冬季赈济、修补城防的账目最是混乱,你看今年咱们是不是提前理个章程出来?也省得临时抓瞎。”
陈实有些意外,但立刻点头:“王书办说的是,正该如此。”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胥吏风气的转变需要更长时间,但坚冰之下,已有消融的迹象。
稳定的待遇和严厉的监管,正在慢慢地重新塑造着基层权力的运行规则。
总督府
史可法将保宁府及其他几个试点州县关于社仓运行及吏治情况的汇总报告呈送给陆铮。
“督师,王远知府那边,顶住了压力,社仓运行大致平稳,百姓获益匪浅。
只是…府库确实捉襟见肘,他已上书请求暂借部分款项周转。” 史可法汇报。
陆铮仔细看着报告,特别是关于基层胥吏态度微妙变化的描述。
陆铮放下报告,对史可法道:“王远做得不错,知道变通,又能守住底线。
准他所请,从总督府拨一笔款子给他,但要注明是借款,需在明年夏税收缴后归还。”
他站起身,踱步到窗前,看着窗外飘起的零星雪花:“看来,这‘高薪养廉’配合‘严格监管’的路子,是走得通的。
虽然花费巨大,但若能换来吏治清明,效率提升,长远看是值得的。
告诉王远,以及所有推行新政的州县,坚持下去!待工坊见效,商税增加,局面自然会好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