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关于军饷的会议在督师府偏厅进行。
户部派来的督饷郎中一脸苦相:“部堂大人,非是下官不尽心,实在是朝廷各处都要用钱,陕西剿寇、京营整训…能拨给辽东的就这么些,还需优先保障关宁铁骑…”
关宁军将领祖大寿冷哼一声:“优先?我麾下儿郎也是爹生娘养,也要吃饭穿衣!
凭什么厚此薄彼?再说,那些新募的辽兵,若是饷银不足,顷刻就能溃散,甚至为匪为盗!”
袁崇焕抬手止住了双方的争执,声音疲惫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都不要吵了。饷银之事,本督自会再向陛下上疏力争。
眼下,先将已到位的粮饷,按各营实有人数,公平分发,绝不容许克扣!若让本督发现谁敢喝兵血,”袁崇焕目光如电扫过在场将领,“莫怪军法无情!”
他转向督饷郎中:“也请郎中大人体谅边关将士之苦,将辽东实情再次急报户部,请毕部堂务必设法周转。”
会议在不愉快的气氛中结束。袁崇焕知道,这仍是拆东墙补西墙,非长久之计。
除了军事和粮饷,袁崇焕还需应对复杂的外交局面。
蒙古诸部在后金与大明之间摇摆不定。今日送来表示恭顺的文书,明日可能就劫掠大明边镇。
“大人,科尔沁部使者又来了,还是请求开市,用牛羊换取粮食布匹。”幕僚低声道。
袁崇焕沉吟片刻:“可以谈。但必须严加监控交易数量,绝不可让其将多余粮食转运至建虏。
告诉他们,若想长久互市,需拿出诚意,约束部众,不得再犯我边镇。”
他对蒙古诸部的策略是又拉又打,分化瓦解,尽可能阻止他们彻底倒向后金。
而对于真正的死敌——后金,袁崇焕从未放松警惕。
夜不收(侦察兵)不断带回沈阳方面的消息:皇太极正在整合内部,似乎也在恢复元气,偶尔有小股骑兵越境试探,但暂无大规模南下的迹象。
“皇太极在等什么?”袁崇焕常常对着地图思索。是在等辽东露出破绽?还是在等大明内部生出更大的乱子?
他深知,辽东的安稳是暂时的,建立在脆弱的平衡之上。
中秋之夜,宁远城也有简单的庆祝。军官们分到了一些酒肉,士卒们的伙食里也多了几片油腥。袁崇焕草草参加了官署的节宴,便回到书房。
没有赏月的闲情。窗外月光清冷,映照着桌上那仿佛永远也处理不完的公文和地图。
他提笔给皇帝写奏疏,再次详细陈述辽东扩军的进展、遇到的困难、以及急需的支援。字斟句酌,既要让皇帝了解实情的严峻,又不能显得过于无能或抱怨。
写完后,他走到院中,望着关外黑沉沉的原野。那里是敌人的方向,也是无数大明将士埋骨之地。
袁崇焕感到一种巨大的孤独和责任。朝廷党争不断,皇帝心急多疑,粮饷时断时续,敌人虎视眈眈。
他就像一个裱糊匠,努力地修补着这座千疮百孔的堡垒,却不知下一次风暴来自何方,何时会至。
但他不能倒下。宁远城内外数万军民,乃至整个辽西防线,都系于他一身。
寒风吹过,他紧了紧官袍,转身回到烛光下,继续处理那些关乎生死存亡的军务。
辽东的秋夜,比北京更寒,也更漫长。袁崇焕的身影,在孤灯下显得格外坚韧,也格外寂寥。他的一切努力,都只为了一个目标:守住这道关乎帝国命运的边关。
……
湖广郧阳山区。高迎祥
秋风扫过鄂西北的崇山峻岭,带来刺骨的寒意。号称“闯王”的高迎祥,此刻正站在一处破败的山神庙前,望着底下稀稀拉拉、面有菜色的队伍,眉头拧成了一个死结。
洪承畴像跗骨之蛆,从陕西一路追剿至此。虽然其主力被河南局势和朝廷催促进剿李自成的命令所牵制,但小股精锐的袭扰从未间断。
更让高迎祥头疼的是,湖广本地官军和乡勇也闻风而动,依托寨堡,坚壁清野,使得他筹集粮草变得异常困难。
“闯王,粮食只够三天了。”一个头目低声回报,语气绝望,“山下几个寨子都缩得像乌龟,打进去折损弟兄,抢到的那点粮食还不够塞牙缝!这鬼地方,比河南还穷!”
高迎祥沉默着。他曾是边军驿卒,有些见识,深知长久流窜、无处扎根乃是取死之道。
试图整合各路义军,但“盟主”的名号如今越来越虚。张献忠远走四川,李自成音信全无,剩下的大小头领各怀鬼胎,胜则一拥而上,败则作鸟兽散。
“不能再耗在这里了!”高迎祥猛地一拍腐朽的供桌,木屑纷飞,“洪承畴逼得紧,湖广的官狗子也难缠!
往南!去荆襄一带!那边是鱼米之乡,富得流油!抢几个大城,咱们就能缓过气来!”
高迎翔试图重新鼓起士气,但回应他的大多是麻木和怀疑的眼神。连续的战败和饥饿,已经消磨了这些乌合之众的锐气。
四川北部。张献忠
与高迎祥的困顿截然不同,“八大王”张献忠在川北的日子过得颇为“快活”。他避开了官军主力,专挑防御薄弱的州县下手。
刚刚洗劫了一个富庶的山区小县,金银粮食堆积如山。
县衙大堂成了他的临时宫殿,张献忠一脚踩在县令的尸身上,举着抢来的美酒,对着底下狂呼酣饮的部下们吼道:“儿郎们!
跟着老子,吃香的喝辣的!什么狗屁官军,都是草包!这四川,就是老子的粮仓!”
他纵容部下烧杀抢掠,手段极其残忍,以此维持着队伍的凶悍和凝聚力。他根本不想去救什么高迎祥,更不想去啃硬骨头。
“闯王?呸!”张献忠私下对心腹道,“他自己都快被洪承畴揍成缩头乌龟了,还想指挥老子?老子才不去湖广跟官军死磕!这四川多好,官军少,傻子多,正好让老子快活!”
张献忠的目标简单直接:积累财富,壮大队伍,至于什么推翻朝廷、拯救百姓,那都是扯淡。
他的破坏性极大,如同一股毁灭性的洪流,在四川盆地边缘肆虐,给当地百姓带来了深重灾难,却也进一步加剧了明王朝在西南地区的统治危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