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冬夜,被霓虹与江风浸染得格外凛冽又繁华。陆辰希站在陆家嘴某栋摩天大楼高层的落地窗前,俯瞰着浦江两岸流光溢彩的夜景。江水如墨,倒映着两岸林立大厦的璀璨灯火,游船如织,划开一道道金色的涟漪。这里是他父亲陆正渊商业帝国边缘的一角,也是他暂时栖身的战场。
他所在的这家对冲基金,以高强度、高回报闻名于世。实习期刚开始一周,他已经深刻体会到了什么叫“金融绞肉机”。每天超过十四小时的高强度工作,复杂的数学模型,瞬息万变的市场数据,以及周围那些智商超群、野心勃勃的同事无形中带来的压力,都让他必须全力以赴。他住在外滩附近一间公司提供的服务式公寓,视野绝佳,却冰冷得像个样板间,缺少那间 loft 里熟悉的咖啡香、绿植生机,以及……某个人的气息。
手机在西装内袋震动,他拿出来,是林夕发来的消息,一张照片——她站在北京初雪后的校园里,围着厚厚的红色围巾,鼻尖冻得微红,对着镜头笑得眉眼弯弯,手里还举着一个看起来有点滑稽的雪人。照片下面附着一行字:「陆同学,首都已银装素裹,汇报完毕!你那边如何?记得按时吃饭,与代码共存亡的同时,也别忘了人类的胃。」
陆辰希冰冷的唇角不自觉柔和了几分。他指尖在屏幕上停顿片刻,回复:「收到。上海无雪,只有数据和霓虹。刚结束会议,准备吃。」他附了一张从办公室窗口拍出去的夜景照片。
几乎是他发送成功的瞬间,林夕的视频请求就弹了过来。
他按下接听,屏幕上立刻出现女孩被暖气烘得红扑扑的脸蛋,背景是她熟悉的宿舍书桌,堆满了书和资料。
“哇!这就是传说中的陆家嘴夜景吗?也太壮观了吧!”林夕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带着一丝兴奋,驱散了窗外夜色带来的些许孤寂感。
“嗯。”陆辰希将手机摄像头切换到后置,缓慢地扫过窗外的璀璨灯海,“还行。”
“只是‘还行’?陆辰希你要求也太高了!”林夕在那边夸张地感叹,随即又关切地问,“工作是不是特别累?你看起来好像又瘦了点。”
“适应期,正常。”他言简意赅,不想让她担心。他将摄像头转回前置,看着屏幕里的她,“你的课题进展怎么样?”
“挺顺利的!今天又访谈了两个商户,收集到很多一手资料。对了,你送的那个录音笔效果超级好!阿婆讲的方言都录得很清晰……”她开始兴致勃勃地讲述白天的见闻,遇到的趣事,访谈中的思考。
陆辰希安静地听着,偶尔在她停顿时给出简短的建议或提问。他喜欢听她分享这些,这让他感觉仿佛并未远离她的生活。屏幕那端传来的声音和画面,是他在这个冰冷金融世界里,唯一能触摸到的温暖与真实。
视频通话持续了将近半小时,直到林夕那边被苏晚晴叫着去讨论小组作业才结束。
挂断视频,办公室重新陷入一片寂静。陆辰希揉了揉眉心,缓解长时间盯着屏幕的疲劳。他走到咖啡机旁,给自己又续了一杯黑咖。手机屏幕暗下去,映出他略显疲惫却依旧锐利的眉眼。
他坐回办公桌前,准备继续处理未完的数据模型。然而,刚打开电脑,一个来自“父亲”的未接来电提示,突兀地跳入了他的视线。
通话时间,是在一个多小时前,他正在参加一个无法中断的核心会议时打来的。
陆正渊很少直接给他打电话,尤其是在工作时间。通常都是通过助理传达指令或安排。这次……
陆辰希盯着那个未接提示,眉头几不可察地蹙起。他了解他的父亲,一个电话背后,往往意味着有不容忽视的事情发生,而且通常不是好事。
他没有立刻回拨。直觉告诉他,这通电话可能与他此刻身处的上海,与他正在接触的这个金融世界,甚至与陆氏集团那看似稳固的商业版图之下,某些不为人知的暗流有关。
他端起咖啡杯,走到窗边,再次望向窗外那片辉煌而冰冷的灯火。
浦江的夜色依旧迷人,江水无声东流。但陆辰希清晰地感觉到,某种潜藏的风暴,似乎正伴随着这通未接来电,在遥远的地方,或者也许就在这片璀璨的灯海之下,开始悄然凝聚。
他拿出自己的私人手机,点开一个加密通讯软件,给周屿发去了一条信息:
「留意一下近期陆氏集团的公开动态和财经新闻,有任何异常,随时通知我。」
周屿很快回复:「明白。老大,你自己在那边也当心。」
陆辰希关掉软件,将杯中冰冷的咖啡一饮而尽。苦涩的滋味在舌尖蔓延,却不及他心头逐渐泛起的那一丝凝重。
他重新坐回电脑前,屏幕上的数据流依旧冰冷而复杂。但此刻,他的注意力已经无法完全集中。那通未接来电,像一颗投入平静水面的石子,打破了他试图维持的、专注于眼前战斗的平静。
他知道,他或许很快就要面对一些,比复杂的金融模型和高强度的工作节奏,更加棘手的事情。而这一次,他与林夕之间,隔着的不仅仅是地理上的距离。
窗外的上海,依旧是一座不夜城。但陆辰希的夜晚,因为那通未接来电,提前蒙上了一层阴影。他拿起公司手机,最终还是给陆正渊回了条信息:
「刚才在会议。父亲,有什么事?」
信息发出,如同石沉大海,许久没有回音。
这种沉默,本身就像是一种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