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晨光透过新安装的玻璃窗,在车间地板上投下明亮的光斑。铁柱站在车间中央,看着崭新的电动缝纫机整齐排列,银白色的机身泛着冷冽的光泽。空气中弥漫着新布料和机油混合的特殊气味,这是现代化生产的气息,却也让铁柱心中泛起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怅惘。
老板,新机器都调试好了。二狗兴奋地跑过来,额头还挂着汗珠,您看看,这速度比老机器快了三倍不止!就这一台,一天能完成以前三天的活!
铁柱点点头,手指轻轻抚过冰冷的机器外壳:效率是高了,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他的目光投向角落里的老师傅们,你看王师傅,还在用那台老伙计。
二狗不以为然:老板,您就是太念旧了。现在都什么时代了,机器肯定比人手快啊!那些老师傅的手艺再好,一天能缝几件衣服?
这时,周姐急匆匆地走来,脸色凝重:老板,出问题了。新招的那批年轻工人,说什么都不愿意跟老师傅学手艺。她压低声音,我刚才听见几个小年轻在洗手间抱怨,说学那些老古董手艺是浪费时间。
铁柱的心一沉:把他们叫到办公室来。
不一会儿,三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怯生生地站在铁柱面前。为首的小张鼓起勇气说:老板,我们不是不尊重老师傅。但是现在都自动化了,学手工缝纫有什么用?客户又看不出来区别。
看不出来?铁柱拿起两件样品,你们摸摸看,这件是机器压的边,这件是王师傅手工缝的边。手感一样吗?
小张摸了摸,嘴硬道:是有点不一样,但客户会在意吗?价格才是关键啊!
就是,另一个年轻人附和,有那工夫学手工,不如多研究怎么提高机器效率。
铁柱正要说话,王师傅颤巍巍地推门进来:老板,别为难孩子们了。他转向几个年轻人,眼神慈祥却坚定,孩子们,我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也觉得老师傅的手艺过时了。可现在明白了,机器做得再快,也做不出手工的灵气。
他拿起一件旗袍,指着领口的盘扣:这种盘扣,机器压得出来吗?就算做得形似,能有这种神韵吗?
小张嘟囔:可是这种扣子做起来太费时间了,一天也做不了几个...
费时间?王师傅突然激动起来,好东西哪有不费时间的?你们以为手艺活是什么?是流水线上的产品吗?
就在这时,李老板急匆匆进来:柱子,省城大商场的林经理来了,说要谈合作!
会客室里,林经理开门见山:赵老板,我们商场想引进你们的品牌,不过有三个条件。他伸出三根手指,第一,价格降百分之二十;第二,包装换我们商场的标志;第三,简化工艺,那些费时的手工环节全部用机器代替。
铁柱还没开口,跟进来的周姐先急了:这怎么行!我们的特色就是手工工艺,都改用机器,和别的品牌有什么区别?
林经理轻笑一声:周经理,现在市场竞争这么激烈,活下去才是硬道理。你们那些传统工艺,说得不好听点,就是故步自封。
二狗在一旁小声嘀咕:其实林经理说得也有道理,先活下去再说...
闭嘴!铁柱突然喝道,吓了二狗一跳。他转向林经理,语气平静却坚定:林经理,感谢您的厚爱。但铁柱牌之所以是铁柱牌,就是因为我们坚持传统工艺。这三个条件,恕难从命。
林经理愣住了,显然没料到会被拒绝:赵老板,你可想清楚了!我们商场全省有十几家分店,这个合作机会多少人求之不得!
我想得很清楚。铁柱站起身,我们要做的是传承,而不是又一个贴牌加工的普通品牌。请回吧。
送走林经理后,会议室里炸开了锅。
老板,您太冲动了!二狗急得直跺脚,这可是省城最大的商场啊!
李老板也叹气:柱子,我知道你重视传统,但也要考虑现实。现在订单不足,资金周转都成问题了。
就连周姐都犹豫了:其实...其实我们可以折中一下,部分产品用机器...
不行!铁柱斩钉截铁,一旦开了这个口子,以后就收不住了。我们要坚持自己的特色!
这时,王师傅突然开口:老板,我...我有个想法。所有人都看向老人,我们可以开辟两条生产线:一条用新机器做大众产品,保证产量和效益;另一条保留手工工艺,做高端定制。这样既保住饭碗,又不丢手艺。
这个提议让铁柱陷入沉思。良久,他点点头:就按王师傅说的办。但是,他环视众人,高端定制必须是真正的精品,不能砸了招牌。
新的生产模式很快建立起来,但问题接踵而至。年轻工人不愿意学手工,老师傅们又跟不上新机器的节奏,两条生产线产生了明显的割裂。
一天,矛盾终于爆发了。小张在操作新机器时,不小心把王师傅刚手工绣好的面料弄脏了。王师傅心疼得直哆嗦:这...这是我花了三天时间才绣好的啊!
小张却不以为然:不就是块布嘛,再绣一块就是了。反正机器一天能生产几十米。
你说什么?!王师傅气得浑身发抖,这是手艺!是心血!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
小张年轻气盛,顶嘴道:不就是个绣花嘛,有什么了不起!机器绣得又快又好,谁还用手工啊!
你...你...王师傅指着小张,突然身子一软,晕倒在地。
王师傅!众人大惊失色,连忙把老人送医院。
病房外,铁柱面色铁青。小张怯生生地说:老板,我...我不是故意的...
闭嘴!铁柱罕见地动了真怒,你知道王师傅为了学这门手艺,吃了多少苦吗?三年学徒,每天练针法练到手指流血!你现在一句有什么了不起,就否定了一辈子的心血?
小张低下头,不敢说话。
铁柱深吸一口气:从现在起,你跟着我,一个一个工序地学手工。我要让你明白,什么叫做手艺!
接下来的日子,小张被迫跟着铁柱学习传统工艺。从选料、裁剪到缝制、绣花,每一个环节都亲身体验。起初他很不情愿,但渐渐地,态度开始转变。
一天深夜,小张还在练习盘扣手法,手指被针扎了好几个洞。铁柱递给他一个创可贴:怎么样?还觉得手工没什么了不起吗?
小张摇摇头,语气诚恳多了:老板,我错了。原来每一个细节都这么难...我以前太自大了。
就在这时,周姐兴奋地跑来:老板,好消息!有位女士看中了我们那件墨绿色旗袍,当场就买下了!更妙的是,她是时尚杂志的主编,说要给我们写专栏!
这个转机来得正是时候。专栏发表后,铁柱牌一夜之间声名大噪,高端定制订单络绎不绝。更让人欣喜的是,在铁柱的坚持下,年轻工人们开始主动向老师傅们请教手艺。
一天,小张拿着自己做的第一个盘扣给王师傅看:师傅,您看看这个做得怎么样?
王师傅戴上老花镜,仔细端详,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好,好!有几分样子了!他拍拍小张的肩膀,孩子,手艺活急不得,要慢工出细活。
这时,二狗急匆匆跑来:老板,有个国际大品牌想要收购我们!开价这个数!他伸出五根手指。
所有人都屏住呼吸。五百万!这对合作社来说是个天文数字。
老板,还犹豫什么?答应啊!二狗急不可待。
连李老板都动心了:柱子,这个机会千载难逢啊!
铁柱沉默良久,突然问王师傅:您觉得呢?
王师傅颤巍巍地站起来:老板,我知道我们这些老骨头拖累你了。你要是想卖,我们...我们没意见。话虽如此,老人眼中的失落却显而易见。
铁柱环视着一张张熟悉的面孔,突然笑了:谁说我要卖了?铁柱牌不只是个品牌,是咱们大家的心血。多少钱都不卖!
可是老板...二狗还想劝说。
没有可是!铁柱斩钉截铁,我决定成立传统工艺基金会,资助民间手工艺人,培养年轻传承人。我们要做的不仅是经营一个品牌,更要守护这些珍贵的传统手艺!
这个决定赢得了所有人的支持。在基金会的帮助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学习传统工艺,合作社的传承队伍不断壮大。
年底庆功宴上,王师傅代表老师傅们发言。老人激动得声音发抖:我做了大半辈子衣服,从来没像今天这样觉得自己的手艺这么值钱!谢谢老板,谢谢大家!
小张端着酒杯走过来:王师傅,我敬您一杯。谢谢您不嫌弃我这个笨徒弟。
王师傅老怀大慰:好孩子,手艺要传下去,靠的就是你们年轻人啊!
铁柱看着这温馨的一幕,眼眶湿润了。他想起父亲生前常说的话: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这些老师傅们就是真正的金子,只是需要合适的舞台。
宴会结束后,铁柱独自来到车间。月光透过窗户照进来,洒在一排排沉默的机器上。他轻轻抚过王师傅的那台老缝纫机,感受着岁月留下的痕迹。
突然,一个灵感闪过他的脑海:为什么不能建立一个博物馆,展示这些传统工艺的发展和变迁呢?让更多人了解一件衣服背后的故事和价值。
这个想法让他兴奋不已。他立即开始筹划,准备把合作社隔壁的空厂房租下来,改造成一个集展示、体验、销售于一体的综合空间。
项目启动那天,铁柱特意请来了母亲。看着设计图纸,母亲欣慰地笑了:你爹要是能看到今天,该多高兴啊。
铁柱握住母亲的手:娘,这才刚刚开始。我要让铁柱牌走向世界,让中国的传统工艺在国际舞台上发光发热。
月光下,他的目光坚定而明亮。前方的路还很长,但他知道,只要守住初心,坚持匠心,就一定能走得更远。
而这一次,他不再是一个人战斗。有了这么多志同道合的伙伴,有了这么多珍贵的传统手艺,有了越来越好的发展环境,他相信,一定能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未来。
车间里,那台老缝纫机在月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也期待着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