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誓师南征
民国十四年的早春,岭南的风依然带着料峭寒意,但黄埔军校的空气却如同即将喷发的火山,炽热而沸腾。讨伐陈炯明、巩固革命根据地的东征命令,如同一声惊雷,在校园内炸响,点燃了每一个师生胸中积压的怒火与豪情。
大操场上,黑压压的队伍肃立如林,草绿色的军装汇成一片充满生机的海洋,刺刀在不算明亮的天光下反射出冷冽的寒芒。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帜在旗杆顶端猎猎作响,仿佛在为即将出征的将士擂鼓助威。
邓枫站在学生队的方阵中,身姿挺拔如松。他听着台上高级长官用带着浓重口音却充满力量的语调,宣读着东征的意义、叛军的罪行,以及革命军人肩负的责任。那声音如同重锤,敲击在每个人的心坎上。他的目光扫过周围,看到的是一张张年轻而激动的面孔,眼神中燃烧着理想的光芒,包括他身边的陈赓、胡宗南,乃至平日里略显木讷的李文斌,此刻也都紧握着拳头,胸膛起伏。
“……打倒军阀!统一广东!完成国民革命!”
当口号声从台上响起,台下数千人立刻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回应:
“打倒军阀!统一广东!完成国民革命!”
声浪滚滚,直冲云霄,震得人耳膜嗡嗡作响,也震得人心潮澎湃。邓枫随着众人一起振臂高呼,感受着这股磅礴的力量。这是集体的意志,是理想的洪流,能将个人的些许彷徨与杂念冲刷殆尽。他清晰地感觉到,自己不再是那个独自在图书馆啃读典籍、在战术沙盘前推演奇谋的“孤星”,而是这洪流中的一滴水,这钢铁森林中的一棵树。
然而,在这被集体激情包裹的热浪之下,他心底深处,却保留着一丝属于自己的冷静区间。他想起了周恩来讲授政治课时,对陈炯明部盘踞东江、压迫民众、勾结帝国主义行径的深刻剖析;想起了课堂上教育们对此次东征作战地域、敌情我情的详细介绍。他知道,此去绝非简单的武装游行,而是真刀真枪、你死我活的战场。那不再是沙盘上可以随意移动的模型,而是需要鲜血和生命去争夺的山头与城镇。
他轻轻吸了口气,空气中弥漫着尘土、汗水和一种名为“出征”的肃杀气息。他下意识地检查了一下身上略显沉重的装备——步枪、子弹带、手榴弹、背包,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将在未来决定生死的东西。与演习时轻便的标识物完全不同。
站在他侧前方的罗友胜,依旧是那副沉默如山的样子,但邓枫注意到,他检查武器弹药的动作更加细致、缓慢,带着一种老行伍面对真实战斗前特有的沉稳与审慎。这种态度,无声地影响着邓枫,让他也收敛起内心因初次参战而难免的一丝轻躁。
“枫子,”旁边的陈赓用胳膊肘轻轻碰了他一下,脸上依旧是那副仿佛什么都不在乎的笑容,但眼神里却多了几分锐利,“总算要动真格的了!让陈炯明那帮龟孙子尝尝咱们黄埔健儿的厉害!”
邓枫点了点头,回以一个同样坚定的眼神,却没有多说什么。他知道,豪言壮语在此时已显苍白,一切都需要在未来的战场上用行动证明。
誓师大会在更加激昂的口号声中结束。队伍开始有序移动,准备开拔。邓枫随着人流,迈开了南征的第一步。他回头望了一眼熟悉的军校建筑,那里曾是他汲取知识、淬火思想的地方。而今,他将带着从这里学到的一切,走向一个更为广阔、也更为残酷的考场。
期待,凝重,还有一丝对未知的审慎,交织在他年轻的心头。理论的天才,终须直面血与火的检验。东征之路,就在脚下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