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校长的评语
校长办公室内,蒋介石背着手,站在窗前,目光似乎落在窗外操场上正在操练的学员方阵上,又似乎穿透了他们,落在了更深远的地方。
宽大的红木办公桌上,摊开着一份刚刚送达的演习详细报告。侍从室主任林蔚垂手肃立在一旁,屏息静气,等待着校长的指示。
良久,蒋介石缓缓转过身,走到桌前,手指在那份报告上轻轻敲了敲,目光锐利地看向林蔚:“这个邓枫,就是上次在课堂上,评议马克沁队形,语出惊人的那个四期生?”
“是的,校长。”林蔚立刻躬身回答,“正是此人。此次演习,他担任红军尖刀连连长,以寡敌众,采用了极其大胆的纵深迂回、奇袭指挥部的战术,一举扭转战局。”
“唔。”蒋介石不置可否地应了一声,重新拿起报告,目光在描述邓枫率领小分队潜行、突击的段落上缓缓扫过。他的脸上看不出喜怒,只有一种深沉的审慎。
办公室里静得能听到窗外隐约传来的口号声。
“善出奇兵……”终于,蒋介石低沉的声音打破了寂静,他像是在评价,又像是在自言自语,“胆色是有的,眼光也毒辣,懂得避实击虚,直取要害。是个将才的苗子。”
林蔚心中微微一动,看来校长对此子颇为欣赏。他刚想附和两句,却见蒋介石的眉头微微蹙起。
“然——”蒋介石话锋一转,声音里带上了几分冷峻,“险中求胜,孤注一掷。此战若成,自然是一战定乾坤;但若不成,则尖刀尽折,满盘皆输。为将者,肩负千百将士性命,肩负战局成败,岂能每每行此侥幸之事?”
他拿起桌上那支特制的红色铅笔,在报告的末尾空白处,略一沉吟,笔尖落下,留下了力透纸背的几行字:
“善出奇兵,然险中求胜,非为将之常道。可嘉其胆,亦须砺其稳。”
写罢,他放下铅笔,对林蔚吩咐道:“报告存档。对邓枫此人,继续观察。可适当予以机会,但亦需磨其棱角,不可使其过于骄狂。”
“是,校长,我明白了。”林蔚恭敬地接过报告,目光快速扫过那批示,心中已然有数。这评语,看似褒贬各半,实则意味深长。“可嘉其胆”是真实的欣赏,“须砺其稳”是殷切的期望,更是无形的约束。校长这是要将这把刚刚出鞘便寒光乍现的利剑,纳入掌中,既要用其锋锐,又要防其伤己。
当这份带有校长亲笔批示的报告副本,以某种隐秘的渠道,辗转传到邓枫耳中时(或许是通过欣赏他的教育,或许是来自陈赓等人的消息),他正在图书馆僻静的角落里翻阅一本《战术学》。
他沉默地听着,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是握着书页的手指,微微收紧了些。
“善出奇兵……险中求胜……非为将之常道……”
“可嘉其胆……亦须砺其稳……”
校长的评语,像是一盆恰到好处的冷水,既肯定了他最引以为傲的“奇”,也精准地点出了他潜藏的“险”。这比他听到的任何赞誉或质疑,都更能触动他的内心。
他意识到,自己在这位决定无数人命运的校长眼中,已然不仅仅是一个“有潜力的学生”,而是一个需要被仔细衡量、需要被“打磨”的特殊存在。这份关注,是机遇,更是无形的枷锁。
他合上书,望向窗外,目光沉静。那条“孤星”之路,在权力的视野中,似乎变得更加清晰,也更加狭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