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章:新酿时光
婚后的日子,像药圃里新浇的水,悄悄润着每一寸土地。小石头依旧每日去药圃侍弄草药,只是身后多了个跟着浇水的身影;林婉儿照样在灶房忙碌,只是盛饭时总会多盛一碗,放在小石头手边。
这天清晨,小石头翻出太爷爷留下的酒曲,又搬来一坛新收的糯米,在院里支起了大瓦缸。“今天酿点米酒,等秋收时正好喝。”他把糯米倒进缸里,用清水淘洗,白花花的米粒在水中翻滚,像堆碎银子。
林婉儿端着簸箕过来,里面是晒干的紫苏叶。“阿芷说,酿米酒时加几片紫苏叶,喝着更清爽,还能解腻。”她蹲在瓦缸边,看着小石头淘米,阳光落在他的发梢,沾着细碎的金粉。
“还是你细心。”小石头笑着,伸手替她拂去落在肩头的柳絮。这动作自然得像每日给草药浇水,却让林婉儿的脸颊微微发烫,低头把紫苏叶理得整整齐齐。
小芽儿也来凑热闹,踮着脚想往缸里看,被小石头一把抱起来:“慢点,别掉进去当酒引子了。”惹得林婉儿直笑,手里的紫苏叶都差点撒了。
淘好的糯米得上锅蒸。小石头守在灶台边,时不时揭开锅盖看看,蒸汽裹着米香冒出来,扑在他脸上,暖乎乎的。林婉儿坐在旁边纳鞋底,是给小石头做的新鞋,鞋面上绣着株小小的细辛,针脚细密,藏着说不出的温柔。
“差不多了。”小石头把蒸好的糯米倒进干净的竹匾里,摊开晾凉,“得等温度降下来才能拌酒曲,不然会酸。”他像太爷爷当年教他的那样,一丝不苟。
林婉儿凑过去闻了闻:“真香,比镇上酒馆卖的米酒香多了。”
“那是自然,”小石头得意地扬了扬眉,“咱这糯米是自己种的,水是山泉水,酒曲是太爷爷传下来的老方子,能不香吗?”
等糯米凉透,小石头把研碎的酒曲撒进去,又加了几片紫苏叶,小心翼翼地拌匀。林婉儿早就洗干净了瓦缸,用布擦了又擦,确保一点水都没有。
“装进缸里,得压实了,再中间挖个小坑。”小石头一边装缸一边说,“这样能看到米酒发酵的情况,坑里出了酒汁,就说明成了。”他的手掌宽大有力,把糯米压得紧实,却又留着透气的空隙,像在呵护一件珍贵的宝贝。
最后,用干净的纱布把瓦缸盖好,再压上块青石。“得放在阴凉的地方,等上二十天。”小石头拍了拍手上的米粉,眼里满是期待,“到时候开封,保证香得能把隔壁的墨羽都引来。”
林婉儿笑着点头,心里却在盘算:等米酒酿好了,给张婶送一坛,她总说腰酸;给李大叔也送一坛,他帮着修补药铺的屋顶,辛苦了不少;还有王大娘……想着想着,嘴角就忍不住往上扬,觉得这坛米酒里,酿的不只是糯米,还有断星崖的人情暖意。
接下来的日子,小石头每天都会去看看瓦缸,像照顾新栽的草药一样上心。林婉儿有时会比他先去,悄悄掀开纱布一角,闻闻里面的动静,仿佛能听到糯米在里面慢慢发酵的声音,像时光在悄悄酝酿着甜。
二十天后的清晨,小石头特意起了个大早,拉着林婉儿去开缸。小芽儿也被吵醒了,揉着眼睛跟在后面,嘴里嘟囔着“要喝米酒”。
掀开纱布的那一刻,一股清甜的酒香混着紫苏的清香扑面而来,浓而不烈,醇而不腻。瓦缸中间的小坑里,积着满满的酒汁,清澈透亮,像琥珀一样。
“成了!”小石头眼睛一亮,舀起一勺酒汁,递到林婉儿嘴边,“尝尝?”
林婉儿抿了一小口,甜丝丝的,带着淡淡的紫苏香,从舌尖暖到心里。她笑着点头:“真好喝。”
小芽儿也吵着要尝,小石头用小勺给她舀了一点点,她咂咂嘴:“像糖水!”惹得两人哈哈大笑。
阿芷和李逸风也闻讯赶来,围着瓦缸啧啧称赞。“还是石头有本事,”阿芷笑得合不拢嘴,“这米酒看着就地道,比我年轻时酿的还好。”
李逸风早就拿来了酒壶,等着装酒:“我看今晚就能喝上,配着张婶送来的腌菜,绝了!”
夕阳西下时,药铺的院子里摆上了小桌,一壶新酿的紫苏米酒,几碟家常小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酒液清透,映着天边的晚霞,喝一口,甜在嘴里,暖在心里。
小石头看着身边的林婉儿,她的脸颊被酒气熏得微红,眼里像落了星星。他忽然觉得,这酿的哪里是米酒,分明是日子——用真心作酒曲,用情意当水,慢慢发酵,细细酝酿,才能有这般醇厚绵长的滋味。
晚风拂过药圃,带来紫苏和细辛的清香,与院里的酒香缠在一起,像首温柔的歌。瓦缸里的米酒还在慢慢沉淀,就像他们的日子,在这断星崖上,在这药香与酒香里,悄悄酿出最动人的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