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春醒药圃
雪停后的第三日,太阳终于舍得露出整张脸。断星崖的积雪开始融化,屋檐下的冰棱滴滴答答往下淌水,在地上洇出一个个深色的小坑。
小石头踩着泥泞去药圃,手里提着个竹篮,里面装着腐熟的草木灰。他蹲下身,扒开紫苏芽周围的冻土,小心地撒上一把灰。那嫩芽顶着点新绿,在残雪间格外扎眼。
“醒了就好,”他对着嫩芽喃喃自语,“再等些日子,就能给你搭竹架了。”
林婉儿端着木盆跟过来,里面是泡好的稻种。“阿芷说这几日土气回升,正好把药圃边角的空地翻出来,种点水稻,秋天能添些口粮。”她蹲在小石头身边,指尖戳了戳紫苏芽旁边的泥土,“你看这土,都酥了。”
两人拿着锄头翻地,冻土被撬开,散发出湿润的腥气。偶尔有融化的雪水从土块里渗出来,沾在裤脚上,凉丝丝的。小芽儿提着个小铲子,在旁边挖小坑,说是要种去年攒的南瓜籽。
“爹,南瓜能长到房顶上吗?”她仰着小脸问,鼻尖沾着泥。
“能,”小石头笑着帮她擦掉泥,“等藤蔓爬上去,夏天能挡太阳,秋天就能摘南瓜了。”
李逸风的腿伤好了大半,正拄着拐杖在院门口劈柴。他劈得慢,每一下都用足了力气,木柴裂开的“咔嚓”声在山谷里荡开。阿芷坐在廊下,手里拿着针线,给小芽儿缝新鞋,鞋底纳得密密麻麻。
“逸风,歇会儿吧,”阿芷扬声喊,“我煮了红糖姜茶,驱驱寒。”
李逸风放下斧头,接过姜茶喝了一大口,辣得直咂嘴:“还是阿芷您煮的够味。”他看向药圃里的两人,忽然笑了,“石头,你跟婉儿翻地的样子,倒像对老把式。”
林婉儿的脸“腾”地红了,手里的锄头差点碰到小石头的脚。小石头赶紧扶住她,指尖碰到她的手腕,两人都愣了愣,又慌忙移开目光,埋头继续翻地,只是动作都慢了半拍。
午后的阳光暖得人发困。小石头躺在药圃边的草垛上,看着林婉儿给刚种下的稻种浇水。她的蓝布褂子被风吹得鼓鼓的,发辫垂在肩头,随着浇水的动作轻轻晃动。
“婉儿,”他忽然喊,“苏姑娘托人送的那本《青囊续》,你看了吗?”
“看了几页,”林婉儿直起身,用袖子擦了擦额头的汗,“里面有个治冻疮的方子,用花椒和生姜煮水,泡手泡脚,说是比单用艾叶管用。”
“等过几日采些花椒回来试试,”小石头坐起来,“李大叔的手每年冬天都冻得裂口子。”
正说着,远处传来铃铛声。是镇上的货郎来了,挑着担子在雪融后的土路上走,摇着铃铛吆喝:“针头线脑——胭脂水粉——”
小芽儿立刻丢下铲子,蹦蹦跳跳地往货郎那边跑。林婉儿赶紧跟过去,怕她乱花钱。小石头看着她们的背影,笑着摇了摇头,又躺回草垛上。
风里带着泥土和草木萌发的气息,混着远处货郎担子上飘来的胭脂香,竟不觉得冲突。他想起太爷爷留下的那句话:“药圃里长的不只是药,还有日子。”以前总不懂,如今看着这融雪、新苗、忙碌的人,忽然就明白了。
货郎走后,林婉儿手里多了个小小的纸包。她红着脸递给小石头:“给你的。”
打开一看,是块新磨的砚台,石质细腻,上面还刻着片小小的紫苏叶。“你怎么知道我砚台裂了?”小石头又惊又喜。
“上次看你研墨时,墨条总打滑。”林婉儿低头踢着脚下的石子,“不贵重,就是……看着顺手。”
小石头把砚台揣进怀里,胸口被硌得暖暖的。他拉起林婉儿的手,往药圃深处走:“带你看个东西。”
在药圃最里面的角落,几株细辛冒出了紫褐色的芽。“这是太爷爷当年特意留下的,”小石头指着芽尖,“说是只有春分前后才会冒头,能治风湿,比一般的细辛药效强十倍。”
林婉儿蹲下身,小心翼翼地拨开周围的枯草:“得好好护着,别让芽儿给踩了。”
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交叠在新翻的土地上。远处,李逸风还在劈柴,阿芷的针线在阳光下闪着光,小芽儿正追着一只刚从冬眠中醒来的刺猬跑。
小石头看着这一切,忽然觉得心里像被温水泡过似的,软乎乎的。他知道,那些惊心动魄的日子或许还会偶尔冒头,但更多的时候,日子就该是这样——在药圃里侍弄新苗,在屋檐下等着归人,在烟火气里慢慢熬煮,直到所有的苦涩都酿成回甘。
晚风拂过药圃,紫苏芽轻轻晃了晃,像是在应和这春日的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