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归园田居
马车碾过青石板路,发出“咯噔咯噔”的声响。林婉儿掀开窗帘一角,望着窗外渐渐熟悉的田埂,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填满了,暖暖的。
“还有半个时辰就能到断星崖了。”小石头凑过来,指着远处黛青色的山影,“你看那山尖,像不像太爷爷药杵的形状?”
林婉儿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忍不住笑了:“还真像。离开这些日子,倒有些想药圃里的紫苏了。”
“回来正好赶上收紫苏籽,”阿芷在一旁纳着鞋底,线穿过布面的“嗤啦”声很有节奏,“今年的籽饱满,留着明年开春再种,能铺满半亩地。”
小芽儿趴在车辕上,被赶车的李逸风逗得咯咯笑。她手里攥着苏然送的小银锁,上面刻着“平安”二字,在阳光下闪着光。“爹,我们是不是能吃到太奶奶做的马齿苋窝窝了?”
“能,”小石头揉了揉她的头发,“让太奶奶给你做双份。”
车窗外的风带着熟悉的泥土气息,混着晚稻的清香。林婉儿深吸一口气,把额头抵在微凉的车窗上。这一路的惊心动魄像场梦,此刻终于要醒了,回到这安稳的断星崖,才觉得心里踏实。
马车刚拐进小镇的街口,就见张婶和李大叔等在路边。“可算回来了!”张婶往车里探了探,看到林婉儿他们平安无事,眼圈红了,“听说你们在城里遇上事,我这心一直悬着。”
“让婶子担心了。”林婉儿笑着打招呼,“我们没事,都好着呢。”
李大叔扛着锄头,咧着嘴笑:“回来就好!我昨天刚从河里捞了几条大鲤鱼,晚上给你们接风!”
一路走回药铺,街坊们都出来打招呼,递上刚摘的青菜,或是自家腌的咸菜,热闹得像过年。墨羽不知从哪窜出来,蹭着林婉儿的裤腿,喉咙里发出“呼噜呼噜”的声儿。
“你看它,还知道想人。”阿芷弯腰抱起墨羽,摸着它油光水滑的皮毛,“这些日子多亏了李大叔帮忙喂着。”
药铺的门还是老样子,只是门环上积了层薄灰。小石头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院里的老槐树更茂盛了,槐花落了一地,像铺了层碎雪。药圃里的草药长得正好,紫苏的紫叶在风中摇,桔梗开着蓝紫色的花,连角落里的蒲公英都举着毛茸茸的白球。
“我就说离了我们,它们也能长得好。”林婉儿蹲在药圃边,指尖拂过紫苏叶,叶片上的绒毛蹭得指尖发痒。
小石头放下行囊,拿起墙角的水壶:“还是得浇点水,看这土都干了。”
傍晚时分,李大叔提着两条大鲤鱼送来,张婶也端来一碗刚蒸好的米糕。阿芷在灶房里忙碌,炖鱼的香气混着槐花香飘满了院子。小芽儿缠着李逸风教她扎稻草人,说是要吓走偷菜的麻雀。
“城里的楼再高,也不如咱这院子敞亮。”小石头坐在门槛上,看着院里的热闹,对身边的林婉儿说。
林婉儿点头,手里择着刚从药圃摘的青菜:“可不是嘛。那些日子我总想着,要是能早点闻到这药香就好了。”
正说着,她忽然“呀”了一声,从菜叶里摸出个圆滚滚的东西——是颗饱满的紫苏籽,不知什么时候粘在了上面。“你看,连它都想让我们回来呢。”
小石头接过那颗紫黑色的籽,放在手心里看。夕阳的光透过指缝照在籽上,能看到细密的纹路。“明天把它种在篱笆边,明年就能长出新的紫苏了。”
晚饭时,炖鲤鱼的香气引得人直咽口水。李大叔喝着自酿的米酒,讲着他们离开后小镇的事:谁家的牛下了崽,谁家的庄稼长得好,絮絮叨叨的,全是烟火气。
“还是家里好。”林婉儿喝着鲜美的鱼汤,看着身边笑闹的众人,忽然觉得,那些在城里经历的惊险,都成了这安稳日子的点缀,让此刻的平静更显珍贵。
夜深了,街坊们都回去了。小石头在院里铺了竹席,阿芷和小芽儿已经睡熟,鼻息均匀。林婉儿和小石头并肩躺着,看着天上的星星。槐树叶在风里沙沙响,像太爷爷哼过的歌谣。
“你说,苏然回到京城,会不会想这断星崖的月亮?”林婉儿轻声问。
“说不定会。”小石头望着月亮,“但每个人的日子都在自己脚底下,他的在京城,咱的在这药圃里。”
林婉儿转过头,看着他的侧脸。月光落在他脸上,把轮廓描得很柔和。她忽然伸手,轻轻碰了碰他胳膊上愈合的伤疤。“还疼吗?”
“早不疼了。”小石头握住她的手,掌心的温度熨帖得很,“以后有我在,不让你再受惊吓。”
林婉儿没说话,只是往他身边靠了靠。夜风带着药香吹过来,温柔得像句承诺。她知道,不管外面有多少风雨,这断星崖的药圃,这院里的老槐树,这身边的人,都会一直在这里,守着这平平淡淡的日子,一年又一年。
篱笆边的泥土里,那颗紫苏籽正悄悄地吸着露水,等待着破土而出的那天。就像这日子,总有新的希望在悄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