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隽麾下虽有号称十万之众的军队,但真正能称得上精锐、战力强悍的,主要是以原赤羽军团为骨干扩编而成的两万铁骑。
这些人是真正的百战老兵,战场上的中流砥柱,不说个个都能以一敌十,但对付五六个普通东陵士兵绝无问题。他们是未来战场上冲锋陷阵、决定胜负的关键,因此享受最好的待遇和装备。
拓跋隽与沈昭宁都秉持着“兵贵精不贵多”的理念,与其养着大量缺乏战斗力的冗兵,消耗宝贵粮草,不如将资源集中,打造一支真正能打硬仗、打胜仗的精锐之师。
人员与武器俱备后,秘密训练随即在王府深处一处绝对隐蔽的校场内展开。
拓跋隽亲自监督。第一批接触到这些轻机枪的士兵,无不被其冰冷的触感和奇异的结构所震撼。在拓跋隽简要讲解了安全规范和基本操作后,便下令开始适应性训练。
最初是熟悉武器,拆解、组装、保养,确保每个人都能像熟悉自己的手臂一样熟悉手中的枪械。随后是空枪瞄准,感受扳机力度,培养枪感。数日后,才开始进行实弹射击训练。
“砰!砰!砰!”
“哒哒哒……哒哒哒……”
清脆的单发点射与密集的连发射击声,在隔音效果极佳的校场内回荡。尽管有心理准备,但当士兵们亲眼看到远处的木靶、甚至厚重的石板在弹雨下被打得木屑纷飞、石屑四溅时,依旧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与兴奋。
拓跋隽站在场边,看着士兵们从最初的生疏、甚至有些畏惧,到逐渐掌握技巧,能够在有效射程内进行较为精准的射击,眼中充满了激赏与期待。他的脑海中仿佛出现了,当东陵大军潮水般涌向城墙时,这二百支喷吐火舌的“神兵”在城头一齐怒吼,城墙下敌军瞬间倒下的一幅摧枯拉朽的景象!
神枪队的组建与训练,在高度保密的情况下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成为了隽王府应对即将到来的大战的一张隐藏王牌。
时间一晃就进入了深秋时节,扶风郡与渔阳郡的田野间铺开了壮丽的丰收画卷。
金黄色的麦浪在风中摇曳,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腰。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忙碌的农人,他们挥舞着镰刀,脸上洋溢着前所未有的喜悦。
爹,您看这麦穗,比往年足足重了一倍!年轻的农夫捧着饱满的麦穗,激动得声音发颤。
老农抹去眼角的泪花,连连点头:天神保佑,神女赐福啊!这辈子第一次见到这样的收成!
各村的晒谷场上,新收的粮食堆积如山。在按规定归还良种后,每户人家都还剩下了充足的余粮。
娘,今年我们不用再吃糠咽菜了!孩童捧着白花花的米粒,开心地蹦跳着。
老人双手合十,朝着云水城方向跪拜:感谢天神赐种,感谢神女娘娘!
这样的场景在两郡境内随处可见。百姓们自发地在村头设立祭坛,焚香祷告。许多人家更是将沈昭宁的长生牌位与天神一同供奉,晨昏祭拜。
与此同时,一批精心挑选的说书人悄悄潜入清河郡。他们在茶楼酒肆、市集街头,绘声绘色地讲述着邻郡的丰收盛况。
各位可知,那扶风郡的百姓如今家家粮满仓,顿顿白米饭!
渔阳郡的老农说,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好的收成!
这都是天神赐下的神种,由神女娘娘亲自祈来的!
这些消息在清河郡不胫而走,引得当地百姓议论纷纷。
听说那边赋税还轻,要是咱们也能......
要是隽王能打到咱们这来就好了。
别乱说!让官府听见要杀头的!
与此同时,传遍了扶风郡时的《渔阳新记》,也开始在清河郡秘密流传。书中详细记载了高产作物带来的变革,即便不识字的百姓也能看懂。
清河郡守察觉后大为震怒,下令收缴书籍,严惩传播者。然而越是禁止,百姓的好奇心就越发强烈。在夜深人静之时,总有人借着微弱的灯光,偷偷传阅着这篇文章。
秋风吹过郡界,将丰收的喜讯与希望的种子,一起播撒在了清河郡的土地上。而在扶风郡与渔阳郡,这个冬天将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没有饥荒的冬天。粮仓里满满的粮食,不仅填饱了百姓的肚子,更温暖了他们的心。
此刻的沈昭宁和拓跋隽并肩站在城楼上,远望着丰收的田野,嘴角泛起一丝欣慰的笑意。这些满载的粮仓,就是最锋利的武器。
她唇角却泛起一丝了然的笑意:“你猜这次太子会亲自来吗?”
“会。”拓跋隽斩钉截铁,“他接连失利,在朝中声望大损。若再不能取得一场像样的胜利,他那个太子之位怕是坐不稳了。”
“正好。”沈昭宁眼中闪过锐利的光芒,“宝剑既已出鞘,就差猎物自己扑上来了。”
果然,秋收刚结束,东陵太子宇文铭便以慕风大将军为帅,率领十五万大军,浩浩荡荡地从清水郡出发,直扑扶风郡而来。
几乎同时,拓跋隽亲率两万精锐,悄然离开扶风郡西郊大营。这支军队虽然人数不多,却是真正的百战之师。其中一万赤羽铁骑更是精锐中的精锐,每一个士兵都是英勇善战的勇士。
大军途经青山城时,沈昭宁特意观察了这里的地形。青山城面积广阔,除了内城,四周都是广袤的山林,确实是打埋伏的好地方。而出了青山城,与清水郡交界处的那片连绵山脉,更是天生的战场。
“根据地图,山脉间有一处名为‘虎跳涧’的关隘,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拓跋隽在军事会议上指着沙盘,“那里是清水郡到扶风郡的必经之路,也是我们最好的战场。”
幕僚们纷纷点头。郭涛捋着胡须道:“按照正常行军速度,我军到达虎跳涧需十日,东陵大军则需要十一二日。我们有充足的时间布置。”
然而战局瞬息万变。东陵的慕风大将军显然也不是庸才,他在扶风郡安插的探子很快传回了拓跋隽出兵的消息。
“大将军,拓跋隽已经出兵,看样子是要在虎跳涧阻击我们。”副将忧心忡忡地汇报。
慕风站在军帐中,目光锐利:“传令下去,全军轻装简从,加快行军速度。我们要抢在拓跋隽之前到达虎跳涧,占据有利地形!”
于是东陵大军日夜兼程,硬是将行程缩短了两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