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昭倾倒下去,身体砸落在厚实的地毯上,发出的闷响,在寂静的寝宫内,显得格外刺耳。
皇帝的问话,悬在半空,无人应答。他手中的系统地图,此刻显得格外沉重,上面的点点绿光,在烛火摇曳下,似活物般跳动,每一点都敲击着他的心弦。
长公主收回视线,望向倒地的杨昭。她看到他苍白的脸庞,嘴边残余的血迹,以及那双紧闭、透着疲惫的眼睑。刚才那瞬,他的决绝与专注,令她心头微震。
“陛下!”一名太医回过神,急步上前,探查杨昭的鼻息。
皇帝没有理会太医,他死死盯着地图,手指颤抖地指向一个位置:“此地……是朕的皇叔……信王府邸!”
寝宫内,所有人的脸色在这一刻,彻底凝固。信王,乃是皇帝的亲叔叔,位高权重,深得皇帝信任。杨昭所指,无疑是晴天霹雳。
“陛下,杨大人他……”太医的声音带着惊慌,他发现杨昭的气息微弱,身体异常滚烫。
“救他!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救活他!”皇帝猛然抬头,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他手中的地图被他紧紧攥住,指节泛白。杨昭的昏迷,让他意识到,这世上或许只有杨昭能解读这些“绿点”的含义。
长公主闻言,也立刻下令:“大内高手听令,严密保护杨昭!太医,若杨昭有任何不测,你们都得陪葬!”她的语调冰冷,蕴含着莫大的威压。她对杨昭的来历和目的尚存疑虑,但杨昭刚才救驾之举,以及他揭示的“天子计划”,已让她意识到此人非同凡响。
几名太医战战兢兢地围拢过来,小心翼翼地检查杨昭的伤势。他们发现杨昭体内气息紊乱,脉象诡异,并非寻常内伤,也非中毒。这让他们束手无策。
就在寝宫内乱作一团时,宫外传来更为急促的喧哗声。
“报——陛下!东城方向突发大火,李将军率私兵冲撞富商宅邸,京兆府和城防军正在全力镇压!”一名禁卫军统领冲入寝宫,跪地禀报。
皇帝的眼神一凛。杨昭在昏迷前,曾提及京城之内还有更多的“源”碎片,以及黑袍人的“天子计划”。此刻东城的混乱,无疑印证了杨昭的部分预言。这绝非巧合。
“陛下,杨大人他……他体内似有某种异物侵蚀,又似被某种强大力量反噬,下官等从未见过此等病症,恐无能为力……”一名老太医颤声回禀。
皇帝的脸色变得铁青。他望向杨昭,杨昭的昏迷,让他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被动。他需要杨昭清醒,来解释这一切。
“将杨昭移至偏殿,派最好的太医和药师看护!长公主,你亲自去一趟!”皇帝果断下令。他将杨昭的安危,交给了他最信任的亲人。
长公主没有推辞,她凝视了一眼杨昭,然后转身,指挥大内高手将杨昭抬起,小心翼翼地送往偏殿。临走前,她又瞥了一眼皇帝手中紧握的地图,心头思绪万千。
寝宫内,只剩下皇帝和几名心腹太监、大内高手。
“传朕旨意,京兆府尹、城防军统领,立刻入宫觐见!”皇帝的声音低沉,却蕴含着滔天怒火。他手中的地图,如同烙铁般灼烧着他的掌心。
夜色渐深,京城的混乱却愈演愈烈。东城火光冲天,喊杀声不绝于耳。苏墨在城防军和京兆府内部安插的人手,正按杨昭的计划,将京城搅得天翻地覆。他们以“清剿叛逆”为名,对一些与“盐铁联盟”有牵连,或是与某些权贵来往密切的富商宅邸进行“搜查”,实则制造混乱,吸引注意力,并趁机收集情报。
偏殿内,长公主立于床榻旁,看着昏迷不醒的杨昭。太医们忙碌着,却始终无法找出病因,更别说治疗。长公主挥退了太医,让他们在外候命。她走上前,伸出手,轻轻触碰杨昭的额头。滚烫,却又带着一丝奇异的冰凉。
她回想起杨昭在御前献策时的风采,他的超前见识,他的商业奇才,以及他那双深邃而又充满智慧的眼眸。她曾以为他只是个有奇遇的商贾,现在看来,他所掌握的秘密,远超她的想象。
“天子计划……源碎片……”长公主轻声低语。这些词汇,对她而言,如同天书。但她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巨大威胁。
她望向杨昭,心中升起一个念头。她需要从他身上,得到答案。无论用何种方式。
与此同时,京兆府尹和城防军统领战战兢兢地跪在皇帝面前,汇报着京城的乱象。
“陛下,东城李沐风所部,悍不畏死,似有备而来,直指富商巨贾……”京兆府尹颤声禀报。
皇帝猛地将手中的地图拍在桌案上,地图上信王府邸的绿点,在烛火下格外刺眼。
“李沐风……杨昭的亲信……”皇帝的语气中,透出彻骨的寒意。杨昭的布局,远比他想象的要深远。他不仅救了自己,更是在他昏迷前,将一个足以颠覆大乾的秘密,摊在了他面前。
“立刻,秘密召集朕的亲卫,着手清查地图上所有标注之地!”皇帝压低声音,每一个字都带着决绝。“任何人,无论身份高低,若有异动,格杀勿论!”
他要以雷霆手段,拔除这些隐藏在京城深处的毒瘤。他已经尝过“源”碎片侵蚀的痛苦,他绝不能让大乾,也陷入同样的深渊。
他看向窗外,火光映照下的夜空,显得格外诡谲。一场更大的风暴,正以皇宫为中心,向整个京城,乃至整个大乾,蔓延开来。而这场风暴的核心,正躺在偏殿的榻上,生死未卜。
长公主在偏殿内,凝视着杨昭。她伸出手,想要再次探查他额头的温度。就在她的指尖即将触及杨昭时,杨昭的身体,突然轻微地颤了一下。
长公主的手,僵在了半空中。她凝神细看,杨昭的眉头,似有若无地拧了一下。
并非苏醒的迹象,更像是一种……无意识的抗拒。
长公主收回手,她的脑海中,浮现出杨昭救驾时,将那枚凡铁铸就的“器”按在皇帝心口的一幕。那枚“器”所散发出的微光,以及皇帝当时剧烈的抽搐,都让她感到异常。
她缓缓走到杨昭身边,目光落在他的腰间。那里,挂着一个不起眼的香囊。杨昭从不离身。
她犹豫片刻,伸出手,轻轻解下那个香囊。
香囊入手,并无异样。长公主好奇地打开,发现里面放着一枚古朴的玉佩。玉佩色泽温润,似乎年代久远。
她将玉佩取出,细细摩挲。就在她的指尖划过玉佩表面时,玉佩上,忽然闪过一道极细微的光芒,快得几乎让人无法捕捉。
长公主心头一跳。她从未见过这样的玉佩。这光芒,让她想起了那枚“器”在皇帝心口发出的微光。
她将玉佩凑近杨昭的胸口。
玉佩上,那道微弱的光芒再次闪烁,这一次,它似乎更亮了一些,并且,伴随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奇异的嗡鸣声。
长公主猛地抬头,她望向杨昭,杨昭的身体,再次轻微地颤动了一下。
这玉佩……难道与杨昭的秘密有关?
她死死盯着玉佩,又看向杨昭。一个大胆的猜测,在她心头浮现。
她将玉佩紧贴在杨昭的心口。
玉佩的光芒,开始变得稳定,甚至,有那么一瞬,她似乎感觉到杨昭的呼吸,变得平稳了些许。
长公主的呼吸也随之屏住。她拿起玉佩,再放下,重复了几次。每一次贴近杨昭心口,那玉佩都会发出微光,杨昭的身体似乎也随之产生微妙变化。
这玉佩,或许是救治杨昭的关键!
她看向昏迷中的杨昭,目光中,首次浮现出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
她要如何利用这枚玉佩?它又隐藏着杨昭怎样的秘密?
一个巨大的谜团,正等待她去揭开。而这谜团的答案,或许就藏在杨昭的体内,也藏在这枚古朴的玉佩之中。
长公主握紧玉佩,她感到自己的命运,似乎也因此与杨昭,与这场京城的风暴,紧密地联结在了一起。
她决定,无论如何,也要让杨昭醒来。
因为,她需要他来解释这一切。
她需要他来,拯救这个摇摇欲坠的大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