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傅云逸带来的关于“重启观星阁”的消息,如同一块投入心湖的巨石,在林砚心中激起了层层涟漪。
观星阁,这个超然于朝堂之外、直属于皇帝、负责观测天机、推演国运的神秘机构,其副使之职,意义非同小可。
这不仅是极高的荣誉和信任,更意味着他将触及帝国最核心的机密,乃至关乎天下气运的玄奥领域。
林砚没有立刻答应,也没有拒绝,而是保持了谨慎的态度。他深知,星象天命,玄之又玄,牵一发而动全身。
自己虽文心通明,对气运有所感应,但专精于此道的天机子道长才是权威,贸然涉足,福祸难料。
接下来的几日,林砚依旧深居简出,将主要精力放在“帝国文道总院”的筹建和“云梦遗迹研究项目”上。
文道总院在墨渊大师和南宫瑶等人的协助下,进展顺利,首批选拔的百名学子皆是翘楚,课程设置兼顾理论实践,气象一新,吸引了大量关注。
而云梦项目的研究则缓慢而深入,那些上古符文和能量结构奥妙无穷,每一点破解都需耗费大量心力,林砚在其中凭借文气共鸣,往往能提供独特视角。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他虽低调,但“太子少师”、“文安伯”的身份,以及皇帝有意让其兼任观星阁副使的风声,还是引来了更多的目光。
这一日,林砚正在文安伯府的书房内,与墨渊大师、沐晚晴院长商讨云梦项目中遇到的一个关于能量节点共鸣的难题,忽有下人来报,言道宫中有内侍前来传旨。
林砚整衣出迎,来的竟是皇帝身边的一位心腹老太监,老太监面容和善,眼神却锐利,宣读了皇帝的口谕,并非正式旨意,而是宣林砚即刻入宫,至“观星台”见驾。
该来的,终究来了!林砚与墨渊大师对视一眼,皆看到对方眼中的凝重。
“臣,领旨。”
林砚随内侍乘坐宫中马车,一路无话,直入皇城深处。穿过重重宫禁,来到一处僻静而高耸的塔楼之下。
此塔通体由玄黑巨石砌成,高耸入云,名为“观星台”,正是观星阁所在,塔身布满玄奥的符文,隐隐与周天星辰呼应,散发着一股神秘而浩瀚的气息。
塔下早有道士打扮的童子等候,引林砚登上旋转的石阶。塔内光线昏暗,唯有顶端有微光透下。沿途寂静无声,只有脚步声在空旷的塔内回响。
登上塔顶,视野豁然开朗,整个平台开阔平整,地面铭刻着巨大的周天星斗图谱,四周设有各种精密的观星仪器。
平台中央,一位身穿朴素道袍、须发皆白、面容清癯的老者,正负手而立,仰观星空,正是天机子道长。
而一旁,身着常服的年轻皇帝,也赫然在列,正与天机子低声交谈。
“臣林砚,叩见陛下。”林砚上前行礼。
“林爱卿平身。”皇帝转过身,脸上带着一丝疲惫与忧色,“深夜召你前来,不必多礼。天机子道长,你与林爱卿说说吧。”
天机子道长目光如电,落在林砚身上,仿佛要将他看透。林砚顿觉一股浩瀚而缥缈的精神力扫过自身,他体内文气自然流转,“文明之心”微微发光,将这股探查柔和地化解于无形。
天机子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化为赞赏:“林小友果然非常人,文心通透,已近天人。难怪能引动星核余晖,封印邪魔。”
“道长过奖。”林砚谦逊道。
“林爱卿,”皇帝接口,语气沉重,“近日,天机子道长夜观星象,发现帝星之畔,有妖星暗显,其光晦暗,轨迹诡异,直冲紫微,主大凶之兆!且天下星轨紊乱,似有外力干扰天机,恐有惊天变故将生。道长推测,此异象或与云梦之事,乃至上古预言中的‘大劫’有关。朕心甚忧,故欲重启观星阁,汇聚众智,共参天机,以备不测。朕与道长皆认为,你身负大气运,又通晓上古秘辛,文心独特,或可在此事上助一臂之力。这观星阁副使之职,非你莫属,望卿勿再推辞。”
说着,皇帝将一枚非金非玉、刻有星辰图案的黑色令牌递给林砚,正是观星阁副使的信物。
话已至此,林砚深知无法再推脱,他双手接过令牌,只觉入手温凉,与自身文气隐隐相合。
他沉声道:“陛下、道长如此信重,臣惶恐!臣于星象之术,所知甚浅,恐难当大任。然,既事关国运苍生,臣愿竭尽所能,以供驱策。只是这观测推演,当以道长为主,臣从旁学习,略尽绵力。”
见林砚应下,皇帝脸色稍霁:“如此甚好!具体事务,天机子道长会与你分说。观测天机,关乎国运,务必谨慎,今日之事,出朕之口,入卿之耳,不可外传。”
“臣,明白。”
皇帝又叮嘱几句,便起驾回宫。观星台上,只剩下天机子与林砚二人。
夜风猎猎,吹动道袍与衣袂。天机子指着星空,对林砚道:“林小友,你来看。”
林砚顺着所指望去,只见夜空繁星点点,常人看来并无异状。但当他凝神静气,运转文心,以“文明之心”去感应时,却隐隐察觉到,在那浩瀚的星海之中,的确有几颗星辰的光芒显得有些晦暗不定,其运行轨迹似乎偏离了常轨,尤其是一颗位于帝星之侧、原本并不起眼的暗星,此刻却散发着一股令人不安的隐晦气息。
更宏观地看,整个星空的气机流动,似乎也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滞涩与混乱。
“这便是……妖星冲犯之象?”林砚问道,他能感觉到星空中蕴含的庞大能量与规则,但具体吉凶,却难以准确把握。
“不错。”天机子神色凝重,“此妖星隐现已久,近日光芒骤暗,其势更疾,直指紫微,乃大凶之兆。更蹊跷的是,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干扰天机,使得星象模糊,难以精确推演。老道怀疑,此非天灾,而是人祸,或有精通天机秘术的邪佞之辈,在暗中搅动风云,其图谋甚大!”
林砚心中凛然,联想到云梦的“蚀魂之眼”和可能存在的背叛者后裔,沉声道:“道长的意思是,有邪道势力,在利用星象之术,危害社稷?”
“极有可能。”天机子点头,“而且,对方手段高明,能干扰天机,绝非寻常之辈。陛下重启观星阁,正是要集合众人之力,拨开迷雾,看清这背后的黑手。林小友,你的文气中正平和,又得星核余晖洗礼,对天地气机感应敏锐,或可助我稳定观星阵法,增强感应,洞悉虚妄。”
接下来的时间,天机子向林砚详细讲解了观星阁的基本运作、星象基础知识以及目前遇到的一些难题。
林砚虚心学习,发现观星之术与文道虽有不同,但皆追求与天地共鸣、洞察规律,颇有相通之处。
他尝试将文气中的“理性洞察”与“心灵感应”意境,融入对星空的感知中,果然觉得对星象的变化捕捉更加清晰了几分,虽然还远不能与天机子相比,但也让天机子啧啧称奇。
“小友果然天赋异禀!假以时日,必成观星大家!”天机子抚须赞叹。
直至深夜,林砚才告辞离开观星台。手持那枚沉甸甸的副使令牌,他感觉肩上的担子又重了几分。
帝都的局势,远比他想象的更加复杂,明面上的朝堂争斗,暗地里的势力角逐,如今又加上了玄奥难测的天机博弈与潜在的邪道威胁。
他抬头望向星空,那几颗晦暗的星辰依旧高悬,妖星现世,天机紊乱……这预示着怎样的风暴?
而自己,在这漩涡之中,又该如何自处,如何守护这片文明的灯火?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但尽人事,各凭本心。”林砚深吸一口气,目光恢复平静,迈着坚定的步伐,消失在皇城的夜色中。
星轨已现微澜,他必须做好迎接惊涛骇浪的准备。
而他的文道,也将在观测星宇、推演天机的过程中,迎来新的锤炼与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