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墟海面的风带着渐浓的凉意,灵均等人乘坐的青桐木船正朝着青丘方向航行。
船身覆着一层淡金狐火,将偶尔靠近的混沌余气烧成青烟,船舷两侧的浪花泛着莹白,无数只海萤追着船尾的光迹飞舞,本是一派安宁景象,却被一道急促的水声打破。
一道银蓝色身影从海中跃出,落在船板上时,水珠顺着鳞片簌簌滴落 —— 是一名鲛人信使,他额间缀着三枚莹白珍珠,腰间系着归墟鲛人部落的玄贝图腾,正是归墟鲛人首领玄渊派来的传讯者。
这鲛人名为沧洄,是之前协助过灵均的鲛人沧澜的族弟,此刻他脸色苍白,手中捧着一个泛着水光的螺壳,显然是急着传递消息。
“灵均少主,大事不好!”
沧洄的声音带着水族特有的急促,刚稳住身形便递过螺壳,“归墟海眼的漩涡昨夜突然扩大三倍,原本守在海眼的旋龟群正往深海迁徙,玄渊首领说,这是海眼地脉松动的征兆!”
灵均接过螺壳,指尖刚触到壳面,便觉一股阴冷的气顺着掌心蔓延 —— 螺壳中封存着海眼的气息,竟带着与不周山混沌之气相似的波动。
他打开螺壳,里面躺着一块巴掌大的龟甲,甲面刻着上古篆字,字迹因海水浸泡有些模糊,却能清晰辨认出 “玄武已醒,需镇元石补天柱” 十个字,龟甲边缘还沾着几根墨绿色的水草,正是归墟深海特有的 “玄水藻”。
“玄武……”
阿若凑过来看龟甲,指尖藤蔓轻轻拂过篆字,藤蔓上仅存的一片回春草叶突然蜷缩,“《昆仑古籍》载,玄武乃北方水神,状如龟蛇合体,司掌地脉水脉。
它苏醒意味着归墟地脉失衡,而‘天柱’指的就是不周山,看来需用镇元石加固不周山断柱,才能稳住地脉。”
灵均将龟甲与怀中的黑色玉简并在一起,意外发现龟甲边缘的纹路与玉简的混沌纹路竟能完美拼接,形成一幅不周山的剖面图 —— 图中清晰标出断柱位置,柱底泛着墨绿的混沌气团,旁边还刻着一道细小的水脉,正是归墟海眼与不周山的连接路径。
“原来归墟海眼与不周山地脉相通,玄武苏醒是混沌气影响水脉的征兆。”
他的声音带着凝重,“若不尽快用镇元石补天柱,归墟海眼的漩涡会继续扩大,整个东荒水脉都会崩塌。”
离朱正站在船舷边调试长弓,闻言突然转头,青金色的天眼微微发亮:“你们看船舷的海水!”
众人顺着他的目光望去,皆是心头一震 —— 原本莹白的海水竟映出奇异的景象:水面上悬浮着九个金灿灿的日轮,每个日轮边缘都滴着黑血,血珠落入海中便化作一缕缕黑气,与归墟的混沌气隐隐呼应。
日轮的光晕扭曲不定,似在承受极大的痛苦,连周围的海萤都不敢靠近,纷纷往船尾逃窜。
“是羲和(xi hé)女神的警示!”
离朱的青金色羽翼骤然绷紧,他从箭囊里抽出一支淬了雷鸟真火的羽箭,弓弦拉得如满月,“《山海经》载,羲和乃帝俊之妻,生十日,常浴日于汤谷扶桑木下。
这九个日轮滴血,是汤谷出事的征兆!”
话音未落,离朱松开弓弦,羽箭如一道青金色闪电射向水面的日轮虚影。
箭羽穿透水幕的刹那,海面突然炸开一道金光,三根燃烧的枝条从水中飞出,落在船板上。
枝条通体泛着金红,叶片边缘还带着火星,正是汤谷特有的扶桑木枝条,只是此刻枝条已大半焦黑,燃烧的火焰中竟裹着淡淡的黑气,显然是被混沌气所侵。
白泽从灵均袖中窜出,凑到扶桑木枝条旁嗅了嗅,原本竖起的耳尖突然耷拉下来,银灰色的毛发也失去光泽:“这枝条的灵气快耗尽了,燃烧的是最后一点生机。
汤谷的扶桑木…… 快枯死了。”
阿若捡起一根枝条,指尖传来灼热的温度,枝条上的黑气顺着指尖蔓延,被她及时用昆仑灵气逼退:“扶桑木是十日栖息之地,也是东荒阳气之源。
它枯死意味着东荒阳气失衡,混沌气会趁机扩散,我们必须在三日内赶到不周山,否则五域都会被混沌气吞噬。”
沧洄望着燃烧的扶桑木枝条,脸色愈发苍白:“玄渊首领还说,深海的玄武已开始躁动,龟蛇躯体不时撞击海眼岩壁,若再拖延,归墟海眼会彻底崩塌,到时候东荒沿海的部落都会被海水淹没。”
灵均握紧手中的龟甲与玉简,将两者拼接后的不周山剖面图展现在众人面前:“归墟海眼与不周山相通,玄武苏醒、扶桑枯死、海眼漩涡扩大,都是混沌本体在不周山异动的前兆。
我们需加快速度返回青丘,集齐五域部族的力量,三日后准时前往不周山,用镇元石补天柱,阻止混沌破封。”
船外的海面,九个日轮虚影渐渐淡去,可空气中残留的黑气却越来越浓,连追着船尾的海萤都少了许多。
灵均望着远方青丘的方向,又看了看手中燃烧的扶桑木枝条,知道一场关乎五域存亡的硬仗,已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