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十三年,徽州府歙县。
梅雨季节刚过,空气中仍弥漫着潮湿的霉味。镇东头的刘记剃头铺亮着昏黄的油灯,那微弱的光芒在漆黑的夜里显得格外诡异。
王掌柜放下手中的烟袋,抬头望向墙上的挂钟——子时已到。他叹了口气,将铜盆中的水倒掉,准备收拾家伙什休息。
就在这时,门环被叩响了。
王掌柜隔着门问道。
门外无人应答,只有雨滴落在青石板上的声音。
王掌柜犹豫片刻,还是起身打开了门。门外空无一人,只有檐角悬挂的灯笼在风中摇曳,投下晃动的光影。
奇怪。他嘟囔着,正要关门,却突然发现门槛上放着一个小包袱,用一块蓝色粗布包着。
打开一看,里面是一套精致的剃头刀具,刀刃在灯光下闪着寒光。更令人惊讶的是,包袱里还有一封信,上面写着:午夜来剃头,不见不散。
王掌柜皱起眉头。他在这镇上做了三十年剃头匠,从未遇到过如此怪事。谁会在午夜前来剃头?还预先备好工具?
好奇心驱使他拿起信和工具,重新关上门。他将剃头工具放在桌上,点燃了更多的蜡烛,然后从柜子里取出自己的剃刀。那是一把祖传的老刀,刀刃已经磨得发亮,据说已有百年历史。
既然有人送工具来,我就试试这新家伙。王掌柜自言自语道。
正当他准备动手时,门外突然传来一阵敲门声,比之前更加急促。
来了!王掌柜应声道。
门外依然无人,但那敲门声却持续不断。王掌柜小心翼翼地打开门,惊讶地发现门槛上放着一顶黑色的瓜皮帽,帽檐下压着一张纸条:请为我剃头。
王掌柜的心跳加速了。他将帽子拿进屋内,放在椅子上。奇怪的是,当他拿起帽子时,感觉有一股寒意从指尖蔓延至全身。
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当他转身准备离开时,镜中映出了一个人影——一个身穿清朝官服的男子,面容模糊不清,正坐在椅子上等待剃头。
谁在那里?王掌柜猛地转身,椅子上空无一人。
他走到镜前仔细查看,镜中除了他自己,什么也没有。正当他松了口气,准备重新坐下时,镜中再次出现那个穿官服的人影,这次更加清晰——苍白的手指搭在椅背上,低垂的头颅,以及脖子上那道狰狞的伤口。
王掌柜惊恐地后退几步,撞倒了身后的凳子。就在这时,门突然被风吹开,蜡烛熄灭了。黑暗中,他感觉到有一双冰冷的手搭在了他的肩膀上。
师傅,该给我剃头了。
王掌柜颤抖着点燃蜡烛,回头一看,椅子上不知何时坐着一个身穿清朝服饰的男子,面容模糊,只有那双眼睛格外明亮,直勾勾地盯着他。
你...你是谁?王掌柜结结巴巴地问。
我只是想剃个头,男子的声音低沉而嘶哑,就像你父亲当年为我剃头一样。
王掌柜心中一震。他父亲去世已有五年,生前也是剃头匠,据说在一个月圆之夜突然暴毙,死时手中还握着剃刀。
我父亲...他是怎么死的?王掌柜壮着胆子问道。
他不肯完成最后一单生意,男子说道,所以我只好来找你了。
男子站起身,向王掌柜走来。奇怪的是,尽管他穿着厚重的官服,脚步却异常轻盈,没有发出任何声响。
你想知道我是怎么死的吗?男子站在王掌柜面前,低下头,露出脖子上那道深深的伤口,来吧,给我剃个头,我就告诉你。
王掌柜感到一阵眩晕。他看着桌上的剃刀,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着,缓缓拿起剃刀,走向椅子上的男子。
当他将剃刀轻轻抵在男子脖子上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刀刃竟然变得如同热铁般滚烫,烫得他几乎无法握住。与此同时,他看到镜中男子的脖子正在慢慢恢复,伤口逐渐愈合,而镜中的自己则面色苍白,双眼空洞。
你到底是谁?王掌柜惊恐地问道。
我是谁并不重要,男子说,重要的是,你父亲没有完成的任务,现在该由你来完成了。
剃刀再次变得冰冷,王掌柜不由自主地将刀刃贴近男子的脖子。随着一道寒光闪过,男子脖子上出现一道细长的伤口,然而没有血流出来,反而有一缕青烟从伤口处升起。
很好,男子站起身,满意地点点头,现在,去城隍庙后的老槐树下挖个坑,把我埋在那里。记住,每个月的子时,你必须为我剃头,否则...
话音未落,男子的身影开始变得模糊,最终化作一缕青烟消失在空气中。椅子上只留下一顶瓜皮帽和一绺长长的头发。
王掌柜瘫坐在地,浑身发抖。他看向镜中的自己,发现双眼已变得漆黑,仿佛失去了灵魂。
第二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进剃头铺时,人们发现王掌柜已经死在了椅子上,双手仍然紧握着剃刀,脸上带着诡异的微笑。而在他的脖子上,赫然出现了一道细细的伤口,如同被剃刀划过一般。
第二章 纸人徒弟
王掌柜的葬礼很简单。镇上的人都说他一定是得了急病,因为谁也不相信一个壮年男子会突然暴毙。只有他的徒弟小李知道,师父死前曾告诉他一些奇怪的话。
小李,师父可能要走了,王掌柜临终前拉着小李的手说,如果我死了,你必须继续经营剃头铺。记住,每个月的子时,一定要在我的铺子里点上七盏油灯,然后...然后...
然后什么,师父?小李紧张地问。
然后你就知道了。王掌柜说完这句话,就闭上了眼睛,永远地离开了。
小李按照师父的遗愿,继续经营着剃头铺。起初的几周一切如常,但随着第一个月子的到来,奇怪的事情开始发生。
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小李正准备关门,突然听到门外传来敲门声。透过门缝,他看到一个身穿清朝官服的男子站在门外,面容模糊不清。
小李壮着胆子问道。
是我,男子的声音和王掌柜描述的一模一样,我来剃头了。
小李犹豫片刻,还是打开了门。门外空无一人,只有那顶熟悉的瓜皮帽放在门槛上。小李捡起帽子,发现里面还有一张纸条:子时到城隍庙后老槐树下等我。
小李将帽子放在桌上,忐忑不安地等待子时的到来。当钟声敲响十二下时,他按照指示来到城隍庙后的老槐树下。月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在地上,树影婆娑,显得格外诡异。
你来了。树后传来一个声音。
小李转身,看到一个身穿清朝官服的男子站在月光下,面容依然模糊不清。
你...你是谁?小李紧张地问。
我是你师父的父亲,男子说,或者说,是你师父应该完成却未完成的事。
我不明白你在说什么。
三十年前,你师父的父亲——也就是你的师爷——为我剃过头,男子说,但没剃完,他就逃跑了。为此,我被斩首示众。现在,我回来了,要完成那未完成的剃头。
小李惊恐地后退几步:这不可能是真的!人死后怎么可能回来?
在你们人类的世界里或许不可能,但在我们这些枉死之人的世界里,这是常事,男子说,特别是那些死于非命、心怀怨恨的人。
那我师父呢?他为什么要告诉我那些话?
因为他知道我回来找他,但他没有勇气面对,所以选择了死亡。男子说,现在,轮到你了。
小李转身想跑,却发现自己已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定在原地。男子向他走来,每走一步,地面就结出一层白霜。
别怕,我不会伤害你,男子说,只要你完成你师父未完成的事。
当男子坐到剃头椅上时,小李发现他脖子上有一道细长的伤口,与师父描述的一模一样。
动手吧,男子说,用我给你的剃刀。
小李颤抖着从工具箱中取出那把祖传的老剃刀,犹豫地靠近男子。
快点,子时就要过了。
当剃刀接触到男子脖子的那一刻,一股奇异的力量从小李的手中爆发。他感到剃刀仿佛有了生命,自行在男子脖子上游走,剃下一片片青丝。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每剃下一缕头发,那头发就变成了一张小纸人,栩栩如生。
这是什么妖术?小李惊恐地问。
这不是妖术,而是诅咒,男子说,每一个被我杀死的人,都会变成我的纸人仆从,永远听我使唤。
小李看着地上堆积如山的纸人,突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些纸人竟然开始活动,向门外走去。
你要干什么?小李惊恐地喊道。
他们将成为我的眼睛,帮我寻找更多的替身,男子说,直到有人愿意完成那个未完成的剃头。
当最后一个纸人离开后,男子站起身,对小李说:从现在起,你就是我的徒弟了。每个月的子时,你必须为我剃头。否则...
男子的话还未说完,东方的天空已经泛白,他的身影开始变得模糊。
记住,子时剃头,不得有误。男子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随后消失不见。
小李瘫坐在地,看着满屋的纸人,感到一阵晕眩。他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到剃头铺的,只记得天亮后,人们发现他蜷缩在角落里,双眼无神,嘴里不停地念叨着什么。
接下来的日子里,小镇上开始流传关于剃头铺的怪事。有人说在深夜看到剃头铺亮着灯,还听到里面传来剃头的声音;有人则说看到一个个纸人在街上行走,向人家的门窗贴上一张黄符。
而小李的变化也越来越明显。他原本乌黑的头发开始变白,面容日渐憔悴,眼神也变得空洞无神。更可怕的是,他开始在无人的深夜里为那些看不见的客人剃头,每次剃完,都会在墙角放下一绺头发。
一个月过去了,又到了子时。这一次,小李没有去城隍庙,而是静静地坐在剃头铺里,等待着客人的到来。
当钟声敲响十二下时,门被推开了。一个身穿清朝官服的男子走了进来,正是上个月出现的那个。
你来了,小李平静地说,这次,该我为你剃头了。
男子微微一笑:很好,看来你已经准备好了。
小李拿起祖传的剃刀,这一次,他不再颤抖。当剃刀接触男子脖子的那一刻,一股奇异的力量再次从他手中爆发。他感到剃刀仿佛有了生命,自行在男子脖子上游走,剃下一片片青丝,而这些头发又变成了纸人,向门外走去。
剃完最后一刀,小李看着镜中的男子,发现他的面容已经清晰——那是一张与师父王掌柜极为相似的脸。
你终于明白了,男子说,这不是诅咒,而是一种传承。我曾是你的师爷,死于非命,未能完成最后一单生意。你师父继承了这份责任,却选择了逃避。现在,你完成了这个循环。
所以,我也要像师父一样死去?小李问。
男子摇头,你已经掌握了秘密。只要每个月子时为那些枉死之人剃头,他们就不会变成厉鬼害人。这是一种平衡,也是一种解脱。
小李看着手中的剃刀,突然明白了什么。他将剃刀收好,对男子说:从今天起,我不再是那个害怕的学徒了。我会继续这份工作,为那些需要的人剃头。
男子点点头,身影逐渐消散:很好,我会记住你的。每个月的子时,我都会来,也会带来其他需要帮助的人。
随着最后一个纸人离开,小李感到一股前所未有的轻松。他知道,从今往后,剃头铺的灯光将在每个子时亮起,为那些无法安息的灵魂带去最后的慰藉。
第三章 剃头铺的秘密
时光荏苒,转眼三年过去了。小李已成为小镇上公认的剃头匠,人们都称他为小李师傅。虽然他的头发已经全白,面容也比实际年龄苍老许多,但他的手艺却越来越精湛,尤其是为那些特殊客人剃头时,更是无人能及。
每到子时,剃头铺的灯就会亮起,但奇怪的是,从没有人见过小李在深夜接待客人。只有他自己知道,那些客人是不需要的,他们会在特定的时间出现,然后安静地离开。
这一天,镇上来了一位新任的县令,名叫赵德璋。他是个受过新式教育的年轻人,不信鬼神之说,认为一切怪现象都有科学解释。刚到任不久,他就听说了剃头铺的怪事,决定亲自调查。
赵德璋换上一身便服,趁着夜色来到剃头铺。他透过窗户看到,店内亮着七盏油灯,小李师傅正坐在椅子上,手持剃刀,对着空气比划着什么。
果然是个江湖骗子,赵德璋冷笑一声,推门而入。
小李抬头,看到一位陌生男子站在门口,便礼貌地问道:客官,是要剃头吗?
不,我是来查案的,赵德璋亮出官印,听说你这剃头铺有怪事,我特来查看。
小李的表情瞬间变得苍白:大人,这里没什么特别的...
少废话,赵德璋打断道,我亲眼看到你在子时对着空气剃头,还说什么。你到底在搞什么鬼把戏?
小李叹了口气:大人若是不信,可以留下观察一夜。如果有什么异常,随您处置;如果没有什么,还请大人不要声张。
赵德璋本想拒绝,但好奇心驱使他同意了。他坐在一旁,准备看一场闹剧。
午夜时分,一切如常。灯影摇曳,小李拿起剃刀,对着空气比划了几下,然后收起工具,像是完成了一场剃头。
看到了吧,什么都没有,小李对赵德璋说,我只是习惯在子时整理工具。
赵德璋不信:你肯定在隐瞒什么。告诉我真相,否则我以妖言惑众罪逮捕你!
小李沉默片刻,似乎在犹豫什么。终于,他开口道:大人若真要听,我就告诉您一个秘密。这剃头铺确实有不干净的东西,但我不是在骗人,而是在帮人。
接着,小李讲述了关于剃头匠的古老传说——那些死于非命、心怀怨恨的人,会变成纸人,需要真正的剃头匠为他们完成最后一剃,才能安息。
荒谬!赵德璋嗤之以鼻,世上哪有这种事?
小李没有争辩,只是拿出一本陈旧的账簿:这是我们剃头铺的接客簿,上面记录了所有特殊客人的名字和剃头时间。如果您不信,可以查看。
赵德璋半信半疑地接过账簿,翻开一看,顿时惊呆了——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数百个名字,每个名字旁边都标注着剃头的时间和地点。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些名字都能在当地的户籍档案中找到,而且大多数都是已经去世的人!
这...这怎么可能?赵德璋喃喃自语。
大人请看这个,小李拿出一个木盒,打开后露出几绺头发,这是那些客人留下的,每根头发都能变成纸人。
赵德璋小心翼翼地拿起一绺头发,只见它在灯光下慢慢扭曲,逐渐形成一个微型的人形。
天啊!赵德璋惊呼一声,差点把头发扔出去。
就在这时,门外突然传来一阵敲门声。小李脸色大变:不好,又有客人来了。
别开门!赵德璋紧张地说,让我看看这是什么妖术!
小李摇摇头:大人,这是规矩,子时到了,我必须接待客人。
不等赵德璋阻止,小李已经打开门。门外站着一个穿长衫的中年男子,面容憔悴,眼神空洞。
请问,可以剃头吗?男子的声音嘶哑。
当然可以,小李礼貌地请他入座,请脱下外套。
赵德璋躲在一旁,屏息观察。只见小李拿起剃刀,手法娴熟地为男子剃头。更诡异的是,随着剃刀的移动,男子脖子上的皮肤似乎真的在变化,像是有什么东西被剃了下来。
剃完最后一刀,小李从抽屉里取出一张黄符,贴在男子额头上。男子的身形开始变得模糊,最终化作一缕青烟消失在空气中。
这...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赵德璋惊魂未定。
小李叹了口气:大人现在相信了吧?这些都是枉死之人,他们需要我帮他们完成最后一剃,才能安息。
赵德璋沉默良久,终于说道:我必须承认,我从未见过这样的事。但这不代表我完全相信,我需要更多证据。
证据就在您眼前,小李指了指墙角堆积的纸人,这些都是我帮过的客人。如果您愿意,我可以教您如何辨认它们。
接下来的日子里,赵德璋开始暗中观察剃头铺。他发现,每当子时过后,确实有一些纸人从铺子里出来,然后消失在夜色中。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些纸人似乎真的在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有人突然找到了失踪的亲人,有人解决了困扰已久的难题,甚至有人大病痊愈。
一个月后,赵德璋找到小李:我必须向你道歉。我原本不相信这些怪事,但现在看来,你确实在做好事。
小李摇摇头:我只是在做我应该做的事。这是剃头匠的使命,也是一种责任。
但我还有一个疑问,赵德璋说,为什么偏偏是你?为什么你师父和王掌柜都卷入了这件事?
小李深吸一口气,决定告诉赵德璋一个尘封已久的秘密。
第四章 百年诅咒
这一切都源于一个世纪前的一个诅咒,小李开始讲述,据师傅说,我们家族世代都是剃头匠,但真正的原因并非手艺精湛,而是因为我们背负着一个百年诅咒。
故事要追溯到清朝末年。那时,王家有一位祖先名叫王福,是当地有名的剃头匠。咸丰年间,太平军攻入徽州,王福为保性命,被迫为太平军首领剃头。然而,在剃头过程中,王福失手割破了对方的喉咙。鲜血溅在王福的剃刀上,首领临死前诅咒道:剃头者,必遭反噬!我做鬼也要缠着你!
王福惊恐万分,但不久后,太平军战败,首领的头颅被挂在城门上示众。奇怪的是,每到子时,那颗头颅就会睁开眼睛,发出无声的嘶吼。更诡异的是,王福也开始做噩梦,梦见那个无头尸体来找他剃头。
一个月圆之夜,王福果然看到那颗头颅出现在自己面前。无头尸体用肩膀支撑着脑袋,嘴唇蠕动着要求剃头。王福惊恐地拿起剃刀,却发现自己的手不受控制,一刀下去,竟然将那颗头颅彻底剃成了碎片。
第二天,王福被发现死在剃头铺里,脖子上有一道整齐的伤口,手中紧握着沾满头发的剃刀。从那以后,王家就被诅咒缠身,每一代剃头匠都会在子时见到那个无头尸体,被迫为他剃头。
那后来呢?赵德璋听得入神。
后来,王家人为躲避诅咒,四处逃散。但无论逃到哪里,诅咒都会如影随形,小李说,到了我爷爷那一代,诅咒似乎减弱了,但并未消失。爷爷临终前告诉我,只有找到破解诅咒的方法,才能真正结束这一切。
所以你师父和你都卷入了这场诅咒?赵德璋问。
是的,小李点头,师父知道这个秘密,所以才会在我学艺时告诉我,无论发生什么,都不能中断剃头铺的生意。因为一旦停止,诅咒就会完全降临,不仅我会死,还会连累身边的人。
赵德璋沉思片刻:我明白了。这就是为什么每个月的子时,你都要为那些特殊客人剃头。你在帮他们解脱,也在为自己积累功德,对抗诅咒。
不完全是,小李摇头,我只是按照祖训行事,至于具体原因,连我自己也不完全明白。我只知道,如果不这么做,就会有更多无辜的人受害。
就在这时,门被推开了。一位老妇人站在门口,面容憔悴,眼中含泪。
小李师傅,您能帮帮我吗?老妇人哀求道。
什么忙?小李问。
我儿子,老妇人哽咽道,他三个月前出门做生意,至今未归。邻居们都说他死了,但我总觉得他还在。昨晚,我梦见他回来找我剃头,说有冤屈未解。
小李和赵德璋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震惊。
您儿子叫什么名字?小李问。
李大山。
小李翻开账簿,查找李大山的名字。翻了几页,果然找到了记录——李大山,死于三个月前,死因不明。
您儿子确实已经去世了,小李轻声说,但他的灵魂还有未了之事。
老妇人闻言痛哭:我就知道!请您帮帮他,让他安息吧。
小李点点头:今晚子时,请您来剃头铺一趟。我会为您的儿子剃头,让他得以安息。
送走老妇人后,赵德璋感慨道:看来这诅咒确实存在,而且影响深远。
是的,小李叹了口气,但我也发现,随着时代变迁,诅咒的力量正在减弱。现在的纸人不再像以前那样具有实体,也无法随意伤人。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诅咒终将消失。
你有什么打算?赵德璋问,继续经营剃头铺,还是另谋出路?
小李摇摇头:剃头匠是我的宿命,也是我的责任。只要还有人需要我,我就不会离开。
赵德璋点点头:我会向县衙申请,将剃头铺列为文物保护单位。这样既能保护你的生计,也能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
小李感激地看着赵德璋:谢谢大人。其实,我还有一个请求。
什么请求?
请在我死后,继续维护剃头铺的秘密。我知道这很自私,但我已经接受了这份责任,不想让它到我这里就中断。
赵德璋沉默片刻,最终点头答应。
第五章 最后的剃头
时光飞逝,转眼又是三年。小李已经六十有余,白发苍苍,但精神依然矍铄。剃头铺的生意越来越好,不仅因为他的手艺,更因为镇上流传着他能通灵的说法。
这一天,赵德璋再次来到剃头铺。他已经升任知府,但仍然惦记着小李和剃头铺的事。
老李,最近可好?赵德璋问道。
托大人福,还好,小李笑着回答,只是年纪大了,手艺大不如前。
别这么说,赵德璋摆手,镇上人都说你的手艺是越来越精湛了。
两人寒暄片刻,赵德璋突然正色道:老李,有件事我必须告诉你。我查到了关于王家诅咒的一些资料。
小李闻言,神情立刻变得紧张。
根据古籍记载,这种类型的诅咒通常源于强烈的怨念和不甘。但最奇怪的是,诅咒似乎有周期性,每百年会达到高峰,然后逐渐减弱。按时间推算,今年正好是诅咒的高峰年。
小李脸色变得苍白:什么意思?
意思是,今年可能会有更多的冤魂前来寻求解脱,赵德璋解释道,而且,今年的子时剃头可能是最后一次。诅咒结束后,你就自由了。
小李沉默良久,最终点头:我明白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小李开始为可能到来的最后时刻做准备。他整理了所有的剃头工具,修补了剃头铺的屋顶,还特意多准备了七盏油灯——这是祖传的规矩,为特殊的客人准备的。
转眼间,又到了子时。小李像往常一样点亮七盏油灯,准备好剃头工具,静静等待客人的到来。
然而,这一晚却异常安静。时钟敲响了十二下,却没有一个客人推门而入。小李等了一个时辰,依然无人来访。
难道真的结束了?小李喃喃自语。
就在这时,门被推开了。一个身穿长衫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面容英俊,眼神却空洞无物。
请问,可以剃头吗?男子的声音低沉而熟悉。
小李心头一震,这不正是三十年前去世的李大山吗?
当然可以,小李强压着心中的激动,请坐。
李大山在椅子上坐下,摘下帽子。小李惊讶地发现,他的脖子上有一道深深的伤口,与当年王掌柜描述的如出一辙。
你要剃头?小李问。
是的,李大山说,我一直在等你。
小李拿起剃刀,却发现自己的手不受控制地颤抖。这把祖传的剃刀已有百年历史,但现在却异常沉重,仿佛承载着百年的怨念。
怎么了?李大山问。
没...没什么,小李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只是有些感慨。
他拿起剃刀,开始为李大山剃头。随着刀刃的移动,奇迹发生了——李大山脖子上的伤口开始愈合,而剃下的头发变成了纸人,在空中飞舞。
这...这是什么?李大山惊讶地看着自己的脖子。
这是解脱的开始,小李解释道,让我完成最后一剃。
当最后一刀落下时,李大山的身形开始变得模糊,化作一缕青烟。然而,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他的脸上带着满足的微笑。
谢谢你,终于为我完成了心愿,李大山的声音回荡在空气中,百年的诅咒,到此为止了。
青烟散去,李大山消失了。小李看着手中的剃刀,发现它已经变成了一把普通的铁刀,失去了往日的光泽。
时钟敲响了午夜的第一声,但没有人再来敲门。小李明白,这是最后一晚了。
第二天清晨,赵德璋收到消息,说剃头铺的老李师傅去世了,面带微笑,安详地躺在剃头椅上,手中还握着那把祖传的剃刀。
赵德璋赶到剃头铺,看到小李穿着整齐的衣服,安详地闭着眼睛,仿佛只是睡着了。他轻轻合上小李的双眼,泪水夺眶而出。
在整理遗物时,赵德璋发现了一个小木盒,里面装着一本发黄的笔记和一把崭新的剃刀。笔记上详细记录了王家百年来的剃头经历和与诅咒抗争的故事,最后一页写着:
诅咒源于怨念,终于和解。百年轮回,终得解脱。剃头匠的使命不是延续诅咒,而是终结它。从今往后,世上再无剃魂刀,只有剃头匠。
赵德璋明白了。他小心翼翼地将笔记和剃刀收好,然后走出剃头铺。阳光洒在他身上,温暖而明亮。剃头铺的门上挂上了一块新匾额,上面写着李记剃头铺。
多年以后,当人们问起剃头铺的故事时,赵德璋总会讲述一个关于剃头匠的传说——一个关于责任、勇气和救赎的故事,一个关于终结百年诅咒的故事。
而在剃头铺的暗格里,那把崭新的剃刀依然闪着微光,等待着下一个需要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