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温夫人的话,温侯爷也陷入了沉思!
是啊,陛下如今是对暖暖不错,万一,万一那天想起沈将军在军中,在武官中的威望,柳太师在学子中,在文官中的威信,又有暖暖生父柳清扬对先皇的救命之恩在,对暖暖心生忌惮怎么办?
所以,逸王是最好的选择!
逸王够傻,又不是真的傻!
逸王没有野心!
逸王对暖暖很好,对暖暖言听计从,足够爱暖暖,以后肯定能对暖暖好。
至于沈柳两家的事,两家人已经全部都死了,暖暖一个女孩,又嫁到了他们皇家,逸王对他们构不成威胁,以后生的孩子也是他们皇家人!
这样看来,逸王和暖暖真的最合适的!
恩情这个东西,还得了叫恩情,还不完的恩情就不叫恩情了!
时间久了,别人就会觉得你是挟恩图报,每次看到你,就会想到还欠着你呢!
普通人都受不了,更何况是帝王?
既然还不了,还会被人时刻提起,那就除掉吧!
想到这里,温侯爷打了一个激灵!
自己,差点在陛下面前拿乔了!
是啊,要趁这时候,陛下对暖暖还有愧!
还没有觉得暖暖的存在会时刻提醒他边关的安宁是她外祖父外祖母的功劳!
还没有觉得暖暖的父亲救了他的父皇,是难以偿还的恩情!
趁现在,赶紧和逸王殿下成婚,两人安静的过自己的小日子!
对了,还要和暖暖说,千万不要动不动就拿她外祖父外祖母,还有爹爹的事出来说!最好是忘记!
难道,你还能奢望皇家人永远记得你的恩情?
想通了,温侯爷感激的冲夫人一笑:“多谢夫人点醒了我!你可真的是我的贤内助啊!”
就在这时,门房匆匆来报:“侯爷,夫人,传旨的来了!”
温侯爷赶紧带几个儿子去迎。
来宣旨的太监受宠如惊!
要知道,现在的温侯府,可是炙手可热的存在啊!
大公子二公子得陛下重用,三公子马上要娶公主,做驸马爷了!
收养的大小姐是陛下找了多年的岚阳郡主,现在恢复了身份不说,还赐婚给了逸王,以后的逸王妃啊!听说这个赐婚还是逸王亲自求的呢!
四公子是逸王殿下的陪读,也是备受皇上的关注,更是老早就安排了年后去大理寺当职,这还赶着给他赐婚?
赐婚就算了,还催促钦天监赶紧算几个好日子出来给供四公子挑选!就说,这个京城,还有谁家有这么大的脸面?
宣旨太监忙道不敢,走到院子中间,见已经摆好了香案,对温侯爷说:“还是先宣旨吧!差事重要!”
温侯爷点头:“公公说得有道理!”
于是,众人跪下接旨。
接了圣旨,公公又从后面托盘里取过一张红纸:“侯爷,这是陛下为四公子亲自挑选的三个黄道吉日,侯爷请选一个!我们也好去冯家宣旨!”
温侯爷又带着家人跪下对着皇宫方向磕了几个头,才双手接过。
捧着到老夫人和夫人面前。
温知闲想凑过去,但是想着父亲马车上说的,又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前,也就不好表现得太急,只好一个劲儿朝那边瞅着。
温暖看他像身上有虱子一样,抓耳挠腮的,看不过去了,轻轻拉了他袖子一下,自己就走到了娘亲身边。
温夫人感觉到女儿的到来,只是拉过她和自己站一起,什么都没有说。
最后,三人选了一个腊月十二的日子。
冯园园的及笄礼在腊月初二。
这也是陛下给的最晚的一个日子了。
大家心里有数,最多明天,逸王和诚王妃,还有三个长公主殿下也会带着三个黄道吉日上门了!
而且,肯定有一个日子是腊月十二以后,正月过完以前的日子!
宣旨太监得了大少夫人给的荷包,温家人又选出了日子,他看了看,也是陛下内定的日子。
不禁点头:温侯爷一家人果然是明白人!知道陛下心里的想法,怪不得人家能做宠臣!
宣旨太监走了以后,温侯爷安排人赶紧把圣旨拿去祠堂供起来,对温知闲说:“只有半年不到的时间,有些太紧了些,希望冯家那边能理解。”
温知闲说:“我去说,他们能理解的,冯伯父也不是个傻的。”
温知闲现在心情很好!
一个黄道吉日,与他心中所想的相差无几!
温侯爷现在也不说什么了,拍了拍温知闲的肩膀:“成了亲就是大人了,你要好好办差,努力上进,给家人和你喜欢的人撑起一片天!”
温知闲点头:“我知道了,爹!”
温侯爷又对温夫人说:“夫人,又要劳累了!
接下来,老三和公主成婚,老四和冯家小姐,逸王殿下和暖暖的婚事流程都要走起来了,要让夫人受累了。”
温夫人笑着说:“哪里累?怎么会累?我高兴还来不及呢!”
又看看老大和老二媳妇:“再说了,两个儿媳妇都是能干的,我能累到什么?”
两个儿媳妇赶紧谦虚到:“哪里娘亲说的那样好?我们是因为有娘亲在身后掌舵,在身边指导,我们才能把事情做好的!都是娘亲的功劳才对!”
温夫人笑着拉着两个儿媳妇的说:“就你们贴心!”
这边温家人乐呵呵,那边宁国公府也是氛围正好!
接了旨,太监也是拿出一张红纸,上面也是有三个日子,让宁家人选一个作为成婚的日子。
宁家人看了又看,怕日子太近了婚事仓促,委屈了王三小姐,又怕日子太远了,逍遥侯府那边出幺蛾子!
最后,选了一个中间的日子,正月初六!
太监拿了赏,得了日子,也去逍遥侯府宣旨了。
宁家人送走了宣旨太监,赶紧把圣旨供奉到祠堂,一家人忙完才到花厅坐下。
宁国公说:“老四啊,成婚就是大人了!王家三小姐是你自己选的,你可要对人家好!不要因为她的家世而薄待了她!”
又对二夫人说:“老二家的,陛下已经赐婚了,你不能再闹什么了,以后和王三小姐好好相处,不然,被人告到陛下那里去,就是我们对赐婚不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