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日诵经,不净之气干扰凤体”——这恶毒至极的流言,如同淬了冰的利刃,猝然刺向云澈的命门。一旦坐实,她之前所有小心翼翼的经营、所有如履薄冰的谨慎,都将化为齑粉,等待她的,最轻也是失宠幽禁,重则……性命不保!宜妃这一招,狠辣精准,直接借太后病体发难,将她置于万劫不复之地。
消息如野火般在宫中隐秘传开,永和宫东配殿瞬间成了众矢之的。连平日维持表面客气的荣妃,也派人传来口信,语气冷淡地让她“近日安分守己,无事莫要外出”。原本就有些疏远的下人,此刻更是避之唯恐不及。东配殿内外,一片愁云惨淡,铃铛儿急得嘴角起泡,却束手无策。
云澈初闻此讯,亦是心惊肉跳,冷汗瞬间湿透了内衫。但她深知,此刻慌乱恐惧毫无用处,只会自乱阵脚,正中敌人下怀。她强迫自己以最快的速度冷静下来,脑海中飞速盘算。
流言的核心是“朔日诵经”与“不净之气”。诵经之时,佛堂内除了她和铃铛儿,便只有慈宁宫的嬷嬷和那神秘老尼。嬷嬷是太后心腹,老尼身份成谜,皆难做文章。那么,能攻击的点,便只能落在她云澈本人身上——或是她“不祥”,或是她带了“不洁之物”。
她迅速回想朔日那天的每一个细节:衣着素净,佩饰简单,唯有腕上那串太后亲赐的南海沉香手串……等等!沉香!她心中猛地一亮!那日她为试探老尼,曾在沉香珠上留下过极其微弱的星辉印记!这印记能量纯净,绝无“不净”之说,但若被有心人歪曲……不,不对,无人能察觉那能量印记。那么,对方可能纯粹是诬蔑,并无实据。
既然无实据,那这便是攻心之战,比拼的是谁更能取信于康熙和太后!她必须反击,但不能主动喊冤,那会显得心虚。必须等,等一个合适的机会,一击必中!
她严令铃铛儿及东配殿所有宫人紧闭门户,对外间流言不闻不问,不辩不争,一切如常。她自己则更深居简出,每日除了必要的起居,便是“静坐养神”,实则是在疯狂运转星辉感知,一方面警惕外界动静,另一方面则加紧与星辰龟甲和那枚指引景阳宫的叶片感应,积蓄力量,以备不时之需。她甚至冒险,再次尝试引导那丝微光感,虽然进展缓慢,但那种对光明依稀的触觉,给了她极大的心理支撑。
煎熬的三日过去了。流言愈演愈烈,甚至隐约有御史风闻奏事的消息传来。就在云澈感觉压力已达顶点之时,乾清宫终于来了人——不是顾问行,而是两名面无表情的御前侍卫!
“懿嫔娘娘,”侍卫声音冷硬,“皇上口谕,宣您即刻至乾清宫东暖阁见驾。”
来了!最终的审判时刻!云澈深吸一口气,整理好仪容,神色平静地跟着侍卫出了永和宫。一路上,她能感知到无数或好奇、或怜悯、或幸灾乐祸的目光投射在身上。
东暖阁内,气氛凝重得如同冰窖。康熙端坐于御案之后,面色沉静,不怒自威,目光如炬,落在缓缓跪下的云澈身上。一旁,顾问行垂手侍立,眼观鼻,鼻观心。让云澈心头一紧的是,太后身边那位曾引领她入佛堂的严肃老嬷嬷,竟然也站在一旁!太后虽未亲至,但其态度,已不言而喻。
“奴才叩见皇上,皇上万岁。”云澈伏地行礼,声音尽量保持平稳。
康熙并未立刻让她起身,沉默了片刻,才缓缓开口,声音听不出喜怒:“懿嫔,近日宫中有些流言,关乎太后凤体安康,也关乎你朔日诵经之事。朕,想听听你怎么说。”
没有直接问罪,而是让她自辩!这是一线生机,也是巨大的考验!云澈心念电转,知道绝不能否认流言(那会显得欲盖弥彰),也不能攀扯他人(那会树敌更多),必须将焦点引向对自己最有利的方向。
她再次叩首,声音带着恰到好处的委屈与坚定,却毫不怯懦:“回皇上,奴才近日也听闻一些风言风语,心中惶恐万分,日夜难安。奴才入宫日浅,才疏德薄,蒙太后娘娘恩典,准奴才每月朔望至佛堂诵经祈福,此乃天大的恩宠,奴才唯有竭尽虔诚,祈求太后凤体康健,皇上圣体安康,岂敢有丝毫怠慢或不敬之心?”
她先表忠心,定下基调,然后话锋一转:“至于‘不净之气’之说,奴才实在不知从何而起。佛堂乃清净之地,奴才每次前往,必沐浴更衣,屏息凝神,所携之物,不过寻常衣物及太后娘娘所赐沉香手串,此串奴才日日佩戴,深感祥瑞,绝无不洁。若真有邪祟干扰太后清修,奴才万死难辞其咎!然奴才愚见,太后娘娘凤体关乎国本,病情反复,或有其因。奴才斗胆恳请皇上,彻查太后近日饮食起居、接触之物,或可请太医署细究病源,而非拘泥于虚无缥缈之气。若查实真与奴才有关,奴才甘受任何惩处;若系小人构陷,也望皇上明察,还奴才一个清白,亦免太后娘娘受无妄惊扰!”
这一番话,有理有据,不卑不亢。既表明了自己的清白和忠诚,又将问题的焦点从玄乎的“不净之气”引向了更实际的“病源调查”,暗示可能有人借机构陷,甚至影射太后的病本身另有蹊跷!最后那句“免太后娘娘受无妄惊扰”,更是点中了康熙的孝心要害!
康熙深邃的目光凝视着伏在地上的云澈,似乎在权衡她话语中的每一个字。暖阁内静得可怕。一旁的老嬷嬷眼神微动,若有所思地看了云澈一眼。
良久,康熙才缓缓道:“你倒是有几分胆色。抬起头来。”
云澈依言抬头,虽然眼前一片黑暗,却努力“望”向康熙的方向。
康熙看着她空洞却平静的双眼,语气莫测:“太后近日不适,太医署确在全力诊治。你所言,不无道理。朕会令人细查。”他顿了顿,话锋陡然转厉,“然,后宫之地,最忌流言蜚语!此事朕自有主张。在查清之前,你依旧回永和宫静养,朔望诵经……暂且免了。”
免了诵经!云澈心中一震,这既是保护,也是暂时的隔离!但她知道,这已是目前最好的结果!康熙没有立刻信了流言治她的罪,就意味着事情有了转机!
“奴才……谢皇上明察!奴才遵旨!”云澈重重叩首。
从乾清宫出来,云澈的后背已被冷汗浸透。方才一番应对,看似平静,实则耗尽了她的心力。她知道,危机并未完全解除,康熙的“细查”结果至关重要。但至少,她争取到了时间和机会。
回到永和宫,封锁并未解除,但气氛似乎微妙地缓和了一些。荣妃那边再无动静,仿佛从未发生过什么。云澈知道,所有人都在观望,等待康熙的调查结果。
她不敢放松,继续潜心修炼,同时让铃铛儿更加隐秘地留意各方动静,尤其是太医署那边的消息。她隐隐觉得,太后的病,或许是解开此次危局,甚至窥破更大阴谋的关键。
几天后,一个惊人的消息悄然在高层流传开来:康熙下令太医署秘密查验了太后近日所用的所有药材、熏香乃至饮食器皿,据说……在一批新进的、用于安神助眠的龙涎香中,发现了极其微量的异样杂质**!虽未明确是何物,但已责令内务府严查来源!
龙涎香!云澈心中剧震!那是她之前曾向顾问行提及过的名贵香料!难道……太后的病,真的不是寻常病症,而是……有人持续下毒?!而这下毒之事,竟阴差阳错地被“不净之气”的流言引出水面?!
这背后的水,到底有多深?!她这次死里逃生,究竟是侥幸,还是……无意中撞破了某个惊天秘密的一角?!
就在她心潮澎湃之际,铃铛儿深夜入内,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惊惶:“娘娘!不好了!咱们宫外……发现一个昏死的小太监!身上……有血!怀里还揣着……揣着个咱们东配殿的旧香囊!”
云澈的呼吸,瞬间停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