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虚空歌者”赠予的“回响驱散”技巧与一份关于播种者活动规律的加密信息包,零和林薇返回钢铁要塞。没有时间休整,最高级别的技术会议立刻在加固过的核心实验室召开。
齿轮博士和他的团队,连同几位对空间理论最有研究的技术员,屏息凝神地接收着零共享过来的信息流。那并非传统的图纸或公式,而是一种更接近于“感悟”与“规则模型”的传承。
“回响驱散”的核心,在于理解“秩序”本身作为一种“规则波”的振动特性,并找到其关键“谐振点”。通过精确模拟并放大与之相悖的、充满混沌变量的“反规则波”,可以在局部区域制造强烈的规则干涉,从而扰乱“秩序波”的稳定传播,达到“驱散”效果。这就像用特定的声波去震碎玻璃,需要的不是蛮力,而是精准的频率。
“这…这简直是把法则当成乐器来调试!”一位年轻的空间物理学家激动得声音发颤,他从未想过那些艰深的理论可以用如此…“艺术”的方式呈现。
齿轮博士则更关注实际应用:“原理明白了,但如何生成并控制这种‘反规则波’?尤其是要覆盖足够大的范围,强度还要足以干扰‘修剪者’那种级别的秩序造物。”
零给出了方向:“利用…‘源心’生命能量的混沌基底,结合…共生节点网络作为共振放大器。关键节点…嵌入‘灵魂’碎片共鸣器,注入…对抗意志。”
简而言之,就是将整个钢铁要塞的防御体系,改造成为一个巨大的、能够主动发射“规则干扰场”的“驱散装置”。
这是一个极其庞大而复杂的工程。需要对现有的能量屏障系统、共生节点网络进行大规模改造和升级,还需要研制能够承载并转化“灵魂意志”的特殊共鸣器。材料、能量、技术,无一不是严峻的挑战。
“干!”熔炉之主听完简要汇报,只吐出一个字,赤红的瞳孔中燃烧着火焰,“需要什么,整个要塞的资源随你们调动!老子就不信,搞不定这‘驱鬼’的喇叭!”
在熔炉之主的全力支持下,整个钢铁要塞如同一个上紧了发条的战争机器,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运转起来。所有非必要的生产活动暂停,资源向“驱散计划”倾斜。齿轮博士团队分成了若干小组,有的负责解析“回响驱散”模型,将其转化为可行的技术参数;有的负责设计新的能量回路和共鸣器结构;有的则带队深入方舟残骸,寻找可能用得上的高精度零件和特殊材料。
林薇也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中。她需要筛选并培训一批精神力稳定、意志坚定的志愿者,作为“灵魂共鸣器”的“音源”。这些志愿者将在关键时刻,向共鸣器注入自身对抗“修剪”、守护家园的坚定意志,以增强“反规则波”中的混沌变量强度。
零则坐镇中央,以自身“微光世界”的力量,协助稳定改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能量躁动,并亲自出手,利用对规则的深刻理解,铭刻下几个最关键的、引导“反规则波”走向的核心法则符文。
时间在紧张的忙碌中飞速流逝。七天过去了,要塞外围的能量屏障内侧,已经架设起了十二座如同巨大喇叭状的暗金色金属构造体,它们由回收的方舟装甲和本土稀有金属熔炼而成,表面铭刻着复杂的能量纹路和法则符文,内部核心则镶嵌着由“灵魂”碎片力量滋养过的特殊水晶——这就是“回响驱散塔”的原型。
它们通过重新铺设的、更加粗壮的能量导管与“源心”相连,并与整个共生节点网络同步。要塞的能量储备因此下降了近三分之一,但没有人抱怨。
第八天,进行了第一次低功率测试。
“启动一号至三号驱散塔,功率设定百分之五!”齿轮博士在控制中心下达指令。
嗡——
低沉的、仿佛来自地壳深处的震动传来。三座驱散塔表面的符文依次亮起,塔身微微震颤。一股无形的、令人心悸的波动以塔尖为中心,如同水波纹般向外扩散。
控制室内,所有监测仪器的指针都在疯狂跳动又迅速回落。空间扭曲读数、能量惰化指数、信息熵值…各项数据都出现了短暂的、剧烈的异常波动。
“成功了!规则干扰场生成!范围约一点五公里,强度…足以让低级别的秩序能量武器失效!”技术员兴奋地汇报。
然而,还没等众人高兴,异变发生。三号驱散塔内部传来一阵刺耳的过载噪音,塔身表面一道符文骤然黯淡,随即冒起了黑烟!
“快!切断三号塔能源!是灵魂共鸣器接口不稳定!能量反馈冲毁了符文回路!”齿轮博士立刻吼道。
首次测试,部分成功,部分失败。暴露出了制造工艺和能量控制精度的问题。
接下来的几天,是在不断的调试、失败、修改、再测试中度过。二号塔在一次功率提升测试中结构出现裂痕;五号塔的灵魂共鸣器与志愿者意志匹配度不足,导致干扰场强度不达标;能源分配系统在一次全塔联调中差点过载烧毁…
问题层出不穷,困难接踵而至。高强度的工作和一次次失败,开始消磨着人们的精力和信心。连熔炉之主的眉头都锁得越来越紧。
就在这时,林薇站了出来。她没有在技术细节上指手画脚,而是带着那些作为“音源”的志愿者,走到了忙碌的工程师和工人们中间。她让志愿者们讲述他们为什么要站在这里,讲述他们想要守护的人和事,讲述他们对那片被抹除的苍白地带的恐惧与愤怒。
一个个平凡却真挚的故事,在生产线旁,在调试现场,在能源井边传播开来。疲惫的人们抬起头,看着那些眼神坚定的志愿者,听着那些朴素却充满力量的愿望,心中的焦躁与沮丧仿佛被一股暖流抚平。
“他娘的!老子修了半辈子机器,还能让这几个铁疙瘩难住?”一个满身油污的老工程师抹了把脸,重新钻到了故障的驱动模块下面。
“为了我闺女以后能看到真正的星星,不是那种该死的苍白!”一个年轻的技术员狠狠拍了拍脸颊,再次投入到复杂的数据校验中。
一种无形的、名为“希望”与“责任”的力量,在要塞的每一个角落流淌、汇聚。失败不再可怕,它只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
终于,在第二十一天,经历了数十次大大小小的调整和失败后,所有十二座“回响驱散塔”全部通过满负荷稳定性测试!
当十二座巨塔同时发出低鸣,无形的规则干扰场如同一个倒扣的巨碗,将整个钢铁要塞及其周边区域笼罩在内时,控制室内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虽然没有实际的攻击目标来验证其对抗“修剪者”的效果,但仪器数据显示,这个干扰场足以让任何试图侵入的、基于纯粹秩序逻辑的力量,如同陷入泥潭,效率和准确性都将大打折扣。
零感受着那笼罩要塞的、充满混沌意蕴的波动,微微颔首。这不再是单纯的防御,而是拥有了初步的、规则层面的“反击”能力。
林薇看着欢呼的人群,看着那些疲惫却眼中放光的志愿者和技术人员,嘴角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她走到零的身边,轻声道:“看,这就是我们的‘旋律’。”
零的目光扫过这座在废墟中重生的要塞,扫过那些在绝望中挣扎出希望的人们,那双深邃的瞳孔中,似乎也映入了些许尘世的微光。
“嗯。”他低声回应,“一首…钢铁的咏叹调。”
而在这咏叹调奏响之际,遥远的星海深处,某种更加庞大、更加冰冷的“噪音”,似乎也调整了它的“频率”,锁定了这个不断发出“不谐之音”的坐标。
下一场考验,已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