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倩回到府中,李嬷嬷赶忙迎上来。龚倩看着嬷嬷,微微皱眉说道:“此次虽重创保守势力,但我总觉得他们不会善罢甘休。不过当下也不能错过推进改革的时机,明日我便进宫面圣,商讨改革事宜。”李嬷嬷点点头,眼中满是担忧:“小姐万事小心。”龚倩望着天边的晚霞,心中暗暗下定决心,无论前方还有多少困难,都要坚定地走下去。
第二日清晨,龚倩早早起身,精心挑选了一件淡蓝色的宫装,显得素雅而不失庄重。她对着铜镜仔细梳妆,将一头乌黑的长发盘起,插上一支玉簪,又在鬓边别上一朵淡粉色的绢花,整个人看上去清新而干练。
踏入皇宫,龚倩能感觉到周围的气氛与往日不同。往日里那些对她或轻蔑或警惕的目光,今日竟多了几分敬畏。她心中明白,这是昨日朝堂上的胜利带来的改变。
来到御书房,龚倩恭敬地行了礼:“陛下,臣已想好改革的初步措施,特来向陛下汇报。”皇帝坐在龙椅上,神色和蔼:“爱卿请讲,朕洗耳恭听。”
龚倩清了清嗓子,有条不紊地说道:“陛下,首先应整顿科举制度,拓宽选拔人才的渠道,不拘一格降人才,让更多寒门子弟有机会入朝为官,为朝廷注入新鲜血液。其次,在税收方面,重新梳理税目,减轻百姓负担,同时严查偷税漏税行为,确保国家税收稳定。再者,对于地方官员的考核,应更加注重实际政绩,杜绝形式主义。”
皇帝听后,微微点头:“爱卿所言极是,这些措施若能顺利推行,定能使我大楚王朝焕然一新。朕全力支持你,你放手去做便是。”
得到皇帝的支持,龚倩心中一喜:“谢陛下信任,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所托。”
从御书房出来,龚倩径直前往朝堂。此时朝堂上官员们已到了不少,看到龚倩进来,众人的目光纷纷投向她。有的眼神中带着敬佩,有的则依旧保持着观望的态度。
龚倩走上前,对着众人说道:“各位大人,陛下已同意推行改革措施,接下来还望各位大人齐心协力,共同为我大楚王朝的繁荣昌盛努力。”
陈大人率先站出来:“龚姑娘此举乃利国利民之善举,陈某定当全力支持。”
林大人也跟着附和:“不错,龚姑娘有此等魄力和见识,实乃我朝之幸,我等自当追随。”
一些原本摇摆不定的官员见此情形,也纷纷表态支持。然而,仍有少数官员面色阴沉,默不作声。龚倩看在眼里,心中明白,改革之路,依旧充满挑战。
接下来的日子里,龚倩全身心地投入到改革的推进中。科举制度改革的诏令一经颁布,便在民间引起了轩然大波。无数寒门子弟看到了希望,他们纷纷称赞龚倩的举措。
京城街头,一位年轻的书生兴奋地说道:“龚姑娘此举,真是开天辟地,往后我们这些寒门学子也有机会出人头地,为国家效力了。”
旁边一位老者也点头称赞:“是啊,龚姑娘心系百姓,实乃大善之人。这改革若是能顺利推行下去,咱们老百姓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
与此同时,税收改革的措施也在稳步进行。龚倩派遣了一批得力的官员,深入各地清查税目,打击偷税漏税行为。一时间,各地的税收情况逐渐清晰,百姓的负担也有所减轻。
在地方官员考核方面,龚倩制定了详细的考核标准,注重官员在民生、治安、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实际政绩。这一举措让那些只知阿谀奉承、不做实事的官员们慌了神。
然而,随着改革的深入,一些潜在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部分官员表面上支持改革,暗地里却阳奉阴违,对改革措施执行不力。还有一些既得利益者,开始蠢蠢欲动,试图破坏改革的进程。
一日,龚倩在府中处理公务,李嬷嬷匆匆进来:“小姐,刚刚得到消息,有几位官员联名上书,反对科举制度改革,说此举破坏了祖宗规矩。”
龚倩眉头一皱:“这些人,果然坐不住了。看来,改革虽表面顺利推进,但实则暗流涌动。”
她深知,这些问题若不及时解决,将会给改革带来巨大的阻碍。但她并未退缩,反而更加坚定了决心。
“嬷嬷,传我命令,让陈大人、林大人他们即刻来府中商议对策。”龚倩说道。
李嬷嬷应了一声,赶忙去传消息。龚倩坐在书房中,陷入了沉思。她知道,接下来的路会更加艰难,但她坚信,只要自己坚守初心,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将改革进行到底。
傍晚时分,京城的天空被染成了橙红色。龚倩站在府中的花园里,望着天边的晚霞,心中默默思索着应对之策。微风拂过,带来丝丝凉意,却无法驱散她心中的忧虑。改革虽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未来的挑战依旧严峻。那些潜在的反对势力,就像隐藏在黑暗中的毒蛇,随时可能发动攻击。她必须小心翼翼,步步为营,才能确保改革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