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61 集:
初夏的上海,国际妇女发展论坛在浦东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沈清漪穿着一身剪裁得体的白色西装套裙,站在后台的镜子前,轻轻整理着领带 —— 这是陆景深特意为她挑选的,说白色既显气质,又符合公益的纯粹感。
“清漪,准备好了吗?还有五分钟就该你上台了。” 基金会的秘书长赵妍走过来,手里拿着演讲稿,脸上满是激动,“这次论坛有二十多个国家的代表参加,还有很多国际媒体,这可是我们基金会走向国际的好机会。”
沈清漪深吸一口气,接过演讲稿,又看了一眼手机里陆景深发来的消息:“别紧张,你是最棒的,我在台下为你加油。” 她抬头对着镜子笑了笑,眼神里满是自信:“准备好了,走吧。”
走上演讲台时,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沈清漪站在话筒前,看着台下密密麻麻的人群 —— 有白发苍苍的国际组织代表,有拿着相机的媒体记者,还有坐在第一排的陆景深,他正对着她微笑,眼神里满是鼓励。
“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好,我是清漪公益基金会的创始人沈清漪。” 沈清漪的声音清晰而坚定,通过麦克风传遍整个会场,“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中国女性在困境中的重生故事。”
她没有说空洞的理论,而是从陈梅的故事讲起 —— 那个被家暴逼到绝境,却在基金会的帮助下找到工作、夺回孩子抚养权的女人;还有张兰,从下岗女工到家政公司的金牌月嫂,用自己的双手撑起一个家。她还展示了基金会的成果数据:两年来,帮助 3200 名弱势女性找到工作,为 860 个遭受家暴的家庭提供法律援助,在 15 所贫困学校建立了 “阳光教室”。
“我们常说,女性是柔弱的,但在我看来,女性是最坚韧的。” 沈清漪的声音有些哽咽,“我曾经也是一名困境中的女性,经历过背叛、失去和绝望,但我很幸运,有家人的支持,有朋友的帮助,还有这些可爱的姐妹们,让我明白,困境不是终点,而是重生的起点。”
台下再次响起掌声,很多代表都拿出手机记录。沈清漪继续说:“未来,我们基金会计划与国际组织合作,将‘巾帼赋能计划’推广到更多发展中国家,帮助更多女性实现经济独立和人格独立。我相信,当每一位女性都能自由地选择自己的人生,这个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
演讲结束后,沈清漪被记者和代表们围了起来。有国际妇女组织的代表邀请她参加明年的全球女性论坛,有媒体想对她做独家专访,还有企业代表提出要为基金会捐赠资金。陆景深挤过人群,走到她身边,悄悄握住她的手:“恭喜你,演讲很成功。”
沈清漪靠在他身边,心里满是温暖和成就感。她看着眼前的一切,想起两年前那个在顾氏破产、父亲蒙冤的困境中挣扎的自己,恍如隔世。现在的她,有爱人的陪伴,有热爱的事业,还有无数需要她帮助的人,人生终于迎来了真正的高光时刻。
可就在这时,她注意到会场角落有一个穿着黑色风衣的男人,正用相机对着她拍照。男人看到她的目光,立刻低下头,转身走出了会场。沈清漪的心里咯噔一下 —— 那个男人的眼神,带着一种说不出的审视,让她莫名感到不安。
陆景深注意到她的异样,顺着她的目光看去,只看到一个消失在门口的背影:“怎么了?有什么不对吗?”
“没什么,” 沈清漪摇了摇头,把那丝不安压下去,“可能是我看错了。”
但她心里清楚,那种不安的感觉并没有消失。高处不胜寒,她现在站得越高,关注她的人就越多,其中难免会有不怀好意的人。那个拍照的男人,会是谁?是顾辰的旧部,还是其他想找她麻烦的人?新的危机,或许已经在某个她看不见的地方,悄悄酝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