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我就醒了。山洞里还黑乎乎的,只有火塘里还有一点暗红的炭火,像只没睡醒的眼睛。小九和小娴还睡得沉,小九打着小呼噜,小娴蜷缩着,像只小猫。四只狼崽也挤在我们脚边,睡得正香。
我轻手轻脚地爬起来,走到洞口。拨开挡门的树枝帘子,一股清冷的、带着草木香的空气涌了进来,让人精神一振。外面,天边刚泛起鱼肚白,山林还笼罩在薄薄的晨雾里,静悄悄的。新的一天开始了,也是我们在新家的第一天。
看着眼前这片陌生的山林,我心里有点空落落的,又有点踏实。空落落的是,离开了住了那么久的鹰嘴崖,就像离开了根一样。踏实的是,这里安静,安全,不用担心一睁眼就看到奶奶那张凶神恶煞的脸。
得赶紧把家收拾好,安顿下来。头一件要紧事,就是把那两头野猪的圈弄结实点。昨天临时围的那个太简陋了,那俩家伙力气大,万一晚上拱开了跑出去,在这人生地不熟的老林子里,找都找不回来,那我们的指望可就没了。
我回到洞里,拨了拨火塘,添上几根干柴,火苗“噗”地一下窜起来,山洞里亮堂暖和了些。然后叫醒了小九和小娴。
“起来了,今天活儿多着呢。”
小九揉着眼睛坐起来,小娴也迷迷糊糊地睁开眼。虽然昨天累得够呛,但睡了一觉,精神好了不少。
我们简单吃了点昨晚剩下的稀饭当早饭。然后,我开始分派活儿。
“小九,你力气大,跟我一起去砍点结实点的木头回来,把猪圈加固一下。”我对小九说。
小九点点头,立刻去拿他的砍柴刀。
我又对小娴说:“小娴,你把咱们昨天搬来的东西再归置归置,锅碗瓢盆找个稳当地方放好。再把洞里扫一扫,收拾干净点。”
“嗯!”小娴乖巧地答应着。
我和小九带上柴刀和麻绳,叫上大黄和大黑,出了山洞。新家周围的林子更密,树也更高大。我们没走远,就在附近找那些碗口粗、笔直结实的硬木树,比如青冈木、栎木之类的。这种木头硬,耐啃咬,做猪圈桩子最合适。
小九挥着柴刀,“梆梆”地砍着树干,木屑飞溅。我帮着把砍下来的树枝杈削掉,留下光溜溜的树干。我们一口气砍了七八根,每根都有两三米长,扛在肩上沉甸甸的。大黄和大黑在我们身边跑来跑去,偶尔对着林子深处叫两声,像是在帮我们放哨。
扛着木头回到山洞前,我们开始干活。先用镐头在原来临时猪圈的位置,挖深坑。地有点硬,挖起来费劲,我和小九轮流着来,累得满头大汗。挖好坑,把砍来的木头一根根竖进去,埋深、踩实。这些木头桩子要围得密一些,防止猪从缝隙里挤出来。
接着,我们又找了些细一点的木棍,横着绑在立桩上,一层一层地编起来,做成篱笆墙的样子。绑绳子是个技术活,要绑得紧,结要打死,不然猪一拱就松了。我手劲没小九大,就负责扶稳木棍,小九来绑。他学着以前看大人干活的样子,把麻绳绕来绕去,使劲勒紧,打得结结实实。
忙活了大半天,一个像模像样的新猪圈总算搭起来了。比鹰嘴崖那个用旧木桩凑合的要结实多了,围得也严实。我们把那两头哼哼唧唧的野猪赶进去,它们在里面转了几圈,用鼻子拱了拱新篱笆墙,发现拱不动,也就老实待着了。
看着加固好的猪圈,我心里踏实了不少。至少,这两个“活钱罐”暂时是安全了。
干完猪圈的活儿,我们又开始收拾山洞里面。小娴已经把东西归置得差不多了。锅碗瓢盆放在一块平整的大石头上,下面垫了块旧布,看着整齐多了。衣服被褥叠好,用油布盖着,防潮。洞里的地面也扫得干干净净。
我又和小九一起,用剩下的木料,在洞壁边搭了个简单的架子,用来放背篓、麻袋这些杂物。还把挂腌肉的地方重新整理了一下,让通风更好。
忙忙碌碌一整天,到了傍晚,新山洞总算有了个真正的“家”的样子。虽然还是简陋,东西也不多,但井井有条,干干净净,火塘烧得旺旺的,锅里煮着饭,冒着热气。那眼泉水“叮叮咚咚”地流着,像在唱歌。
我们仨围坐在火塘边吃晚饭。累是累,但看着被我们亲手收拾出来的新家,心里都暖烘烘的。
“姐,咱们这新家,挺好的。”小九扒拉着碗里的饭,含糊不清地说。
“嗯,”小娴也点点头,“就是上学路远了点。”
“远点不怕,”我给他们夹菜,“走路小心点就行。重要的是,这里清静,是咱们自己的地方。”
吃完饭,天也黑了。我们躺在铺着干草和褥子的地铺上,听着洞外的风声和洞内的泉水声。虽然身体疲惫,但心里却格外安宁。
安家落户,不只是找个遮风挡雨的地方,更是要把心安顿下来。经过这一天的忙碌,这个新的山洞,终于不再只是一个陌生的洞穴,而真正成了我们可以依靠、可以守护的“家”了。接下来的日子,也许还会有很多困难,但只要我们姐弟三个齐心,这个新家,就一定能撑起来,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