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里的日光灯管泛着暖黄的光,嗡嗡的电流声混着窗外零星的车鸣,倒添了几分烟火气。
桌上摊开的《红楼梦》剧本压着半块没吃完的烤红薯,油纸渗着糖渍,谢铁利指尖在 “贾宝玉” 三个字上反复摩挲,眉头还拧着 —— 剧组万事俱备,就差这关键一角,偏生李默然这孩子年纪小,还卡在升学的坎上。
他抬眼看向对面的胡奇明,搪瓷杯里的茉莉花茶飘着热气,氤氲了两人的脸。
“胡厂长,要不你先给李默然学校的校长通个电话?把《红楼梦》的分量说透,他总该明白这戏的重要性。要么 —— 你跟北影的老沈打声招呼?看能不能破格把孩子招进去,也算解决了升学的事。”
胡奇明猛地一拍大腿,搪瓷杯盖 “当啷” 一声撞在杯沿上。
“对啊!我怎么没想到老沈!北影要是能招进李默然这么个红遍亚洲的明星,那简直是天上掉金元宝的好事,老沈求之不得!”
他说着就要摸桌上的电话,手指刚碰到听筒,就被谢铁利拦了下来。
“等等,” 谢铁利按住他的手,语气稳了稳,“先问清楚李默然愿不愿意跳级。这孩子心气高,别咱们一厢情愿,反倒落了埋怨。”
胡奇明愣了愣,随即笑了:“也是。都 16 岁了还在初中待着,换谁都觉得别扭。放心,他要是不愿意,我跟他爸妈好好聊聊,总能说通。”
两人说着,起身往会客室走。
胡奇明走过去,在李默然对面的沙发上坐下,尽量让语气显得亲和:“小然啊,你都 16 岁了,在初中待着,是不是觉得跟同学有点合不来?”
“是 17 岁。” 张凤立刻接话,语气里带着点较真,她说着,还拍了拍李默然的胳膊,眼神里满是母亲的细致。
李默然合上书,指尖在封面上蹭了蹭,坦诚道:“确实有点。本来打算回羊城就申请跳级,考初三的中考,下半年争取上高中。”
胡奇明眼睛一亮,往前凑了凑:“那要是有个机会,能让你跳过中学,直接上大学呢?”
这话一出,李平手里的茶杯顿在半空,张凤也停住,两人都盯着胡奇明。
“您…… 您能帮小然上大学?” 李平的声音有点发颤,他们这辈子没读过大学,总盼着儿子能有个好学历。
“我在北电有个朋友,是那儿的校长,” 胡奇明放缓了语气,怕吓着他们,“只要小然愿意,他能破格招小然进去。你们做父母的,肯定也希望孩子能上大学,对吧?”
张凤却没立刻点头,眉头反而皱了起来:“北电我没听过,但我外甥女张丽是中戏毕业的。刚刚才见面没多久,她一个月工资才几十块,租个十平米的小杂院,冬天连暖气都没有,混得一点不体面。您说北影跟中戏不相上下,那读了有啥用啊?”
胡奇明心里暗道 “坏了”,总不能踩中戏抬北电,只能客观说:“这事儿看个人。不过北电是咱们国家首个独立设置的电影高等学府,在电影圈里是绝对的龙头,论专业地位,能跟清华北大比。”
“能跟清华北大比?” 李平一下子坐直了,手里的茶杯晃出了水,“那可太了不起了!咱们羊城中学,每年能考上清华北大的也就一两个,小然要是能上北影,跟中了状元似的!”
张凤也动了心,拉着李默然的手:“儿子,要不就答应了?”
李默然却没立刻松口,他靠回沙发,指尖敲了敲膝盖,语气里带着点年轻人的傲气:“还是算了吧。我觉得北电也教不了我什么 —— 拍电影多简单啊,给我一台摄影机,我自己就能拍一部作品。演戏就更不用说了,我语文成绩一直是年级第一,理解剧本里的人物,还不是手到擒来?”
胡奇明被他这话逗得 “噗嗤” 笑了,端起茶杯喝了口茶,压了压笑意:“小然,我知道你会写歌、会唱歌,是个天才,但拍电影和演戏,真没你想的那么简单。”
“咱们先不说这些,就说人脉 —— 你要是进了北影,里面的老师、同学,都是未来电影圈的中坚力量。以后你想拍什么戏,只要开口,有的是人帮你找场地、调设备、找演员。北影讲究的是互相成就,你给学校带来名誉,学校就给你实实在在的资源。”
他顿了顿,往前凑了凑,声音压低了些,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再说了,我是广局局长。以后你在电影圈遇到什么事,我能帮你搭把手。”
李默然听到 “广局局长” 四个字,指尖的动作停了。
他不是不懂人情世故 —— 之前在羊城,他能那么崛起,就是靠着身边的人脉关系才迅速起来的,不然光靠他自己去找人录歌,能进人家工厂门口就算你赢。
就像胡奇明说的,一个好汉三个帮,哪怕自己再厉害,也不能一个人包圆儿所有事。
他沉默了几秒,抬头看向胡奇明:“既然您都说到这份上了,那我就答应下来。”
胡奇明一下子笑开了,拍了拍他的肩膀:“好!欢迎你加入《红楼梦》剧组,咱们这戏,总算能开拍了!”
“什么时候开拍?” 李默然问道。
谢铁利这时候才开口,语气里带着点急切:“过完年初七就开机。其他的都准备好了,服化道、场景、其他演员,就差贾宝玉的人选。定在初七,是因为有些演员还在老家过年,得等他们回来。”
“这么急?” 李默然愣了愣,他还想着回羊城跟朋友告个别。
“没办法,” 谢铁利叹了口气,指了指桌上的剧本,“《红楼梦》是大制作,场景租的是大观园的实景,租期就到明年年底,耽误不起。再说,观众也盼着这戏呢,早开拍早杀青,也能早点跟观众见面。”
李默然点点头,没再多说:“行吧。那我回一趟羊城,把自己的衣服拿过来。”
“别回了!” 谢铁利立刻摆手,“一来一回的飞机票,够在燕京买一个月的新衣服了。你要是缺衣服,咱们直接在王府井买,挑好的买,剧组报销。”
他话锋一转,语气又有点为难,“对了,小然,你觉得自己的片酬要多少合适?”
这话问得谢铁利心里没底 —— 李默然是红遍亚洲的歌手,之前在香江开演唱会,出场费就有几十万。
可《红楼梦》剧组的预算有限,大多砸在了场景搭建和戏服定制上,演员片酬本就压缩,要是给少了,怕李默然不高兴;给多了,剧组又扛不住,还容易引起其他演员的议论。
李默然却满不在乎地摆摆手:“片酬随便给就行,我不是很在意这个。”
他转头看向李平,“爸,你们把车留下给我开,坐飞机回羊城省事。” 又转向谢铁利,“谢导,能不能帮我弄个驾照?没驾照开车不方便。”
谢铁利犯了难,手指在桌上画着圈:“这个嘛…… 燕京这边考驾照得满 18 岁,你才 17,不符合规定啊。”
“这事儿我来办!” 胡奇明立刻接话,拍了拍胸脯,“你跟我去魔都,那边早有规矩 ——1943 年就允许 17 岁以上的人考汽车驾照了,这么多年一直没改。咱们去魔都,顶多一周就能拿本,快得很。”
“好。” 李默然点点头,没再多问。
谢铁利见状,立刻朝门口喊了一声:“赵员!”
一个穿着军绿色外套的年轻人快步走了进来,腰板挺得笔直:“谢导,您找我?”
“你给小然安排好住宿,” 谢铁利指了指李默然,“就安排在剧组驻地旁边的筒子楼,离片场近,方便。”
“没问题!” 赵员笑着看向李默然,“李同志,您的行李给我吧,我带您过去。”
李默然站起身,把脚边的行李箱递给他。
李平夫妇倒没多纠结,把车钥匙递给李默然,又嘱咐了几句 “开车慢点”,就跟着机场的班车走了。
他们这辈子没出过远门,这次来燕京,还是沾了儿子的光,如今儿子有了好去处,他们也放心。
赵员带着李默然穿过院子,冷风裹着点煤烟味吹过来,李默然紧了紧外套 —— 燕京的冬天比羊城冷多了,他身上的薄外套根本扛不住。
筒子楼是老式的,红砖墙上爬着枯萎的爬山虎,楼梯扶手磨得发亮,还带着点温热的触感。
赵员打开二楼的一间房,推开门笑道:“小然,你看这屋怎么样?朝南的,采光好,冬天也暖和。床、书桌都是新换的,要是缺啥,跟我说就行。”
李默然走进屋,扫了一眼 —— 房间不大,也就十平米左右,靠窗摆着一张木床,床上铺着蓝白格子的床单,旁边是一张书桌,桌上放着暖水瓶和一个搪瓷脸盆,墙上还贴着几张老电影海报 ——《地道战》《白毛女》,边角有点卷,却很干净。
“挺好的。” 李默然点点头,把手里的车钥匙放在书桌上。
赵员把行李箱放在墙角,又递给他一串钥匙:“这是房间钥匙,你收好了。隔壁是其他演员住的,楼下有食堂,三餐都有,要是不想去食堂,门口有卖包子、粥的小摊,也方便。明天早上我来叫你,带你去片场转转,熟悉下环境。”
“好。” 李默然接过钥匙,指尖碰到冰凉的金属,心里却莫名踏实了些。
赵员走后,房间里一下子安静下来,只有窗外的风声。
李默然走到窗边,推开窗户,冷风一下子灌了进来,吹得他打了个寒颤。他看着楼下的院子 —— 几个剧组的工作人员正忙着搬东西,有说有笑的,热闹得很。
他想起刚才胡奇明说的 “人脉”,想起《红楼梦》剧本里的贾宝玉,嘴角不自觉地勾了勾。或许,来北影,来《红楼梦》剧组,是个不错的选择。
他关上窗户,拿起桌上的《红楼梦》看了起来。
窗外的天渐渐黑了,筒子楼里亮起了灯,一盏盏暖黄的灯光,像撒在黑夜里的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