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老太太不懂政事,好歹跟了老杨几十年,她很清楚地意识到,在她有生之年,她很难再见到谢成君的面。
瑞王那个狼崽子连陛下都不认,更不会把她杨家当回事。
或许,她唯一能做的就是恶心恶心那个死丫头和那个狼崽子。
杨老太太陷入了沉思。
不得不说,杨氏虽然蠢,这一次终于摸准了娘家嫂子的脉。
她心里很清楚,娘家嫂子风光那么多年,只有谢成君真正下过嫂子的脸。
嫂子必定忍不下这口气。
只要嫂子肯开口,杨太后必定会答应。
杨家已经很久没有向太后和陛下提要求了,这个小要求总能答应吧?
只要陛下和太后答应了,谢侯爷和董氏就无法合葬。
续弦是压在杨氏心头一辈子的大石头,只要谢侯爷不和董氏合葬,将来将谢谦和董氏从族谱上抹去,过个十几年,谁还会记得这母子两个呢。
杨老太太确实心动了,虽然她知道被小姑子利用了,但她还是心动。
过了片刻,杨老太太回答了一句模棱两可的话:“谢侯是开国功臣,这回死在战场上,停灵总得多停几天。
回去告诉你们老太太,多停几天,事情总有转机。”
婆子心里大喜,总算能回去给老太太报个好消息。
这几年来,不管杨氏怎么热脸贴娘家的冷屁股,杨老太太对她始终不冷不热的。
这次她终于肯出手帮一帮小姑子了。
婆子回去后把消息告诉杨氏。
杨氏心里哼一声,什么原配不原配的,我说你是原配你就是原配,我说你不是,那你就不是!
杨氏不再吵闹,只让儿子多给谢侯爷停灵几天。
那头,杨老太太亲自去了一趟瑶光苑。
杨太后听说母亲来了,非常惊喜。
自打父亲去世,母亲就很少出门。她是太后,也不好去娘家看望母亲,没想到母亲亲自来看自己。
母女两个一见面,眼含热泪互相打量对方。
杨老太太先行礼:“臣妇见过太后娘娘。”
杨太后一把托住母亲:“娘。”
杨老太太拉着女儿的手轻轻拍了拍:“是臣妇来的贸然,打搅了太后娘娘。”
杨太后请母亲坐在自己身边:“娘能来我这里,我高兴着呢,不会打扰。”
杨老太太微笑着看向女儿:“你大嫂因着还在孝期,不大好出门。我许久未见太后娘娘,心里思念,故而颠簸老胳膊老腿来烦扰娘娘。
还望娘娘看在臣妇思儿心切的份上,原谅臣妇的贸然上门。”
杨太后眼含热泪:“娘,女儿也有女儿,安平三天不来,女儿就想她。”
杨老太太笑起来:“听人说,长公主家的哥儿长得非常好。”
杨太后也跟着笑起来:“泰哥儿这孩子会长,像他爹,长大了必定也是个美男子。”
杨老太太奉承起来:“驸马才貌双全,听说如今在翰林院深得人敬重,长公主虽然天真,这看人的眼光不错。”
杨太后很高兴:“娘说好必然是好的,难得娘来一趟,晌午别走了,在瑶光苑用一顿午膳。”
杨老太太现在谨记规矩:“太上皇陛下呢?吴娘娘可好?”
杨太后的笑容淡了一些:“太上皇在打理他的花园子呢,吴娘娘很好,皇儿和皇后送来什么东西,太上皇都会让人给吴娘娘送一些。”
杨老太太仍旧装得很体面:“吴娘娘是老祖跟前的老人,太后娘娘多照拂一些,外头人也会夸太后娘娘和陛下。”
杨太后不想提吴氏,拉着母亲说家常话:“娘身体可好?我让人给您送的丸药可有用?”
“多谢太后娘娘,那丸药臣妇吃了感觉很好,晚上盗汗少了一些。”
母女两个说着家常话,说了许久,杨老太太终于开始上大菜:“见到太后娘娘过得这么好,臣妇也放心了。”
杨太后安慰母亲:“娘放心,大郎和大郎媳妇孝顺的很。五丫头在宫里也很好,寻常宫里有什么东西,她和怡妃、纯妃都是一样的份例。”
这也得亏宸妃是太后的亲侄女,不然她哪里配和怡妃、纯妃一样的待遇。人家一个有大皇子,一个怀着身孕,更别说英国公是当朝第一名将。
虽然这回吃了败仗,但是朝廷不是已经给出了很合适的借口么,也不能算英国公吃了败仗。
杨老太太笑道:“有太后娘娘照拂,家里都放心。只要你们都能过得好,过去那些不愉快的事情,臣妇也能放下了。”
杨太后心里一动:“娘,可是有人给咱们家委屈了?”
杨老太太叹了口气:“连太后娘娘和陛下都要在她手下受委屈,何况我一老妇。
罢了,她总是谢侯的亲孙女,又是陛下亲婶子,不看僧面看佛面。
就是可怜你姑妈,辛苦操劳一辈子,等以后百年,还要屈居别人之后。”
杨太后听懂了,谢侯爷正在操办葬礼,姑妈这是不想让谢侯爷和董氏合葬。
杨太后心里沉吟片刻后道:“娘,说起来谢侯爷跟了父皇一辈子,不说有多少功劳,至少忠心耿耿。
如今为了国事,谢侯爷身死,这等忠臣良将,葬礼不该这么简单。明儿我回宫一趟,看看皇儿那里有什么安排。”
杨老太太又叹了口气:“还是太后娘娘仁慈,谢侯爷对老祖的忠心天下再难找第二个。让我老婆子说啊,像谢侯爷这等忠心的老臣,该另外赐一块好地方安葬才是。”
杨太后听懂了母亲的意思,如果单独给谢侯爷找个地方安葬,只要不把董氏挪过去,往后再想合葬就不容易了。
毕竟是皇帝赐的地方,皇帝不开口,谁也不能随便挪人过去。至于以后杨氏百年,谢家和杨家再求一求,合葬还是不难的。
母女两个很默契地达成了一致意见,而且从头到尾没有说谢侯爷一句坏话,还把谢侯爷捧的高高的。
杨老太太并没有留在瑶光苑吃饭,临走前还去看望女婿。
陆彦宏看到老岳母后很热情:“岳母来了,贞娘,前儿大郎媳妇让人送来的东西,给岳母带一些回去。
岳母,我最近养了好多花儿,给您带一些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