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心塔,能量海最深处)
杨强的意识彻底沉入与四大权柄的本源交融之中。外界的时间流速与他此刻的感知已然无关,他的全部心神都用于触摸那构成万物根源的“弦”。
【根源裁定】的伟力不再仅仅是书写规则,而是开始剖析“规则”本身得以存在的维系基础。他“看”到,不同维系层面的法则,如同运行在不同频率上的代码,其底层逻辑可能南辕北辙。【根源裁定】的恐怖在于,它能直接介入这频率的设定,甚至能定义不同维系层面法则之间的转换公式。他尝试理解一个简单的“力”的概念从1维系映射到2维系可能的表现,那无限的可能性洪流几乎冲垮他的感知,却也让他对这权柄的认知拓宽了不止一个量级。
【本源织造】的探索更像是一场狂想曲。他不再满足于织造物质,而是尝试创造一种能稳定存在于1维系与2维系夹缝中的“概念性结构”。每一次尝试都如同在虚无中掷骰子,结果光怪陆离:有的造物瞬间因逻辑矛盾而自我崩塌,有的则呈现出无限自指的特性,成为一个不断吞噬自身信息的悖论环,还有的则稳定下来,却散发出连他自己都无法完全理解的属性——它们仿佛天生就带有一部分更高维度的特质。他明白,【本源织造】的本质是从那超越所有维度的“绝对之无”中抽取“有”,其产物的形态与性质,极度依赖于创造者的“意念”与目标维系环境的交互。
【终末统御】带来的是对“存在”与“虚无”的更深刻敬畏。他观察一道能量在不同维系的“消散”过程。在1维系,它可能表现为热力学熵增;在另一维系,它可能表现为存在感的稀释或被其他维度属性覆盖、同化。“终结”并非唯一的终点,“变迁”的方向无穷无尽。【终末统御】权柄赋予他的,是规定万物在任一维系层面变迁的最终向量的能力。一念之间,可让恒星的死亡从绚烂爆发变为彻底的、连信息都不残留的“绝对归档”,亦可让一粒微尘的衰变过程逆转,迸发出创世般的奇点光辉。
【绝对谕令】的体悟最为直接而霸道。他在一个自我隔离的微型1维系空间内实验。最初下令:“此间光速恒定。” 空间遵从。随后他提升权柄输出,下令:“此法则,于1维系无效。” 空间结构开始剧烈波动,物理常数陷入混沌。最后,他凝聚更强意念,灌注对维系的初步理解,下令:“此间存在,无视1维系底层架构限制。” 刹那间,那片微型空间的存在本身变得“模糊”而“超然”,仿佛要跃迁到一个更高的观察层面,最终因结构无法承受那超维的负荷而崩溃瓦解。他明白了,【绝对谕令】的强制覆写,其优先级甚至能临时扭曲维系的基础框架,但这需要消耗巨大的心力,并可能引发不可预料的连锁崩溃。
时间(于此已无意义)流逝。杨强的意识体变得更加凝实、深邃,一种全新的超维视野正在他“眼中”缓缓生成。他开始能“看到”周遭能量海中,那些流淌的法则碎片所隶属的不同维系图层,它们交织、渗透、又彼此独立。地球文明,在他此刻的感知中,如同一幅主要活跃在1维系图层上的灿烂星火,但其中已有个别光点(如以太的逻辑奇点、星瞳的感知),开始微弱地触及并影响其他图层。
(太阳系边缘,虫族母巢)
希芙 悬浮在巨大的生物母巢核心,无数神经触须与她连接,感受着子民的思维与宇宙的脉动。杨强进入心塔前的那一道意念通告,她也收到了。
“杨强哥哥开始了更深层次的进化…”她轻声低语,语气中带着敬意与一丝不易察觉的依赖。随即,她将意志传遍整个温和派虫群:“守护者已为我们铺平道路,赢得了时间。现在,是我们证明自身价值,为共同体构筑盾牌与长矛的时刻了!”
虫族庞大的生物母巢开始调整轨道,向着柯伊伯带外缘一处物质相对丰富的区域移动。那里漂浮着大量冰巨星、小行星和星际尘埃。
“启动‘星礁筑巢’计划!”希芙下令。
惊人的一幕上演了。无数工蜂型的虫族单位涌出,它们喷射出特殊的生物聚合酶,将小行星和冰块迅速粘合、改造。更有巨大的“贝希摩斯”级生物舰,直接张开巨口,吞噬较小的天体,在其体内进行超高速的生物精炼和转化。它们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利用宇宙中的现成材料,构建起一座座狰狞而巨大的生物结构——炮台、感应器阵列、孵化场、能量导管…这些结构彼此连接,如同生长在虚空中的一片巨大而危险的珊瑚礁。
这座正在成长的“星礁巢穴”,既是虫族的家园和堡垒,也是监视太阳系外围、预警深空威胁的前哨站。希芙的意识网络笼罩着整个巢穴,其感知范围借助巢穴的生物感应器得以极大扩展。她在履行杨强赋予的职责的同时,也在以虫族的方式,默默守护着那个称她为“妹妹”的人所在意的一切。
(星语联邦,最高执政官办公室)
苏婉宁坐在办公桌后,面前数个光幕上流动着各项报告。她稍显疲惫,但眼神锐利而专注。成为最高执政官的压力巨大,但她处理得井井有条。
一份来自北美的提案引起了她的注意:提议动用联邦储备贡献点,大规模兑换心塔技术库中的“行星环境改造(初级)”技术,用于快速开发火星基地,以应对可能的人口增长压力和资源需求。
另一份报告则来自安全议会:李青云和王雪见联合提交,在昆仑山脉深处发现一处超大型“古代构造体”遗迹群,能量反应强烈,请求联邦调派更多力量和资源进行联合勘探,并建议邀请科学院院长林薇(远程指导)团队参与。
还有一份是财政部关于调整各成员国贡献点税收比例以平衡发展的草案…
苏婉宁快速浏览,手指在虚拟键盘上飞舞,做出批示: “北美提案原则批准,但需附详细环境评估与成本效益分析报告,提交内阁会议审议。” “批准安全议会请求,授权李青云、王雪见组建联合勘探指挥部,可调用第三、第七星际陆战旅。通知林薇院长团队提供远程技术支持。所需贡献点从联邦安全预算中支出。” “财政部草案转交内阁经济委员会讨论,征求各成员国意见,一周内给出修改建议。”
她的决策果断而高效,充分考虑了各方利益与联邦整体战略。贡献点兑换系统的最终审批权在她手中,使得资源分配得以统筹规划,避免了无序竞争。地球文明在失去杨强直接指引后,正在以更加成熟和制度化的方式稳步前行,虽然内部仍有分歧,但向外探索和发展的步伐并未停止。
(深空,“星梭-7”号)
阿尔法·肯特等人成功部署了第一个“晶能焦点”。那小型设备发挥作用时,带来的那种空间稳固感让所有船员都感到惊异。然而,传感器同时也捕捉到,在遥远的“虚无之潮”方向,似乎有某种难以言喻的波动,如同被惊扰的蜂群,朝着他们所在的星域投来了更多“关注”。
深空的旅途,依旧危机四伏。
杨强的沉潜,开启了文明自航的新时代,也让隐藏在幕后的诸多目光,更加清晰地投向了这片正在崛起的星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