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曦星系外围,辉光号,永耀纪元3年2月11日)
深邃的宇宙中,辉光号如同一位沉默的银甲哨兵,静静悬浮在破碎的星尘带边缘。舰桥主屏幕上,复杂的星图与数据流无声流淌,标注出已清理的安全区域和仍需警惕的残骸区。距离那场与虚空兽族及堕落天使的惨烈遭遇战,已过去近一个地球年。新曦星系在这段宝贵的喘息期里,如同一个重伤初愈的战士,正努力恢复着元气,并竭力加固着自己的铠甲。
隔离实验室内,“奎利奥斯”密封舱依旧是最受关注也最令人不安的存在。它沉默如亘古顽石,拒绝向以太的无数探测波束透露任何关于其内部那点“虚无”的本质。研究陷入了技术瓶颈,杨强下令转而进行海量的基础数据积累和理论模型构建。他深知,对于这种超越当前理解的存在,耐心往往比蛮力更有效。
(新曦星,“希望”殖民基地,本地标准时间:萌芽之月第22日,永耀纪元3年)
新曦星的地表,与太空的冷寂形成了鲜明对比。位于北半球温带区域的“希望”基地已初具规模,融合了地球风格与外星适应性设计的建筑群错落有致。能量护盾调节着宜人的气候,人造大气循环系统带来了青草与湿润土壤的气息——这是家园的味道,是无数幸存者跋涉星海后寻得的慰藉。
在基地的中央广场,不同肤色、发色的人们穿梭往来。
· 一名红发雀斑的爱尔兰裔工程师,正用带着浓重口音的英语大声指挥着工程机器人修复一处管道接口。
· 几位穿着传统非洲图案长袍的妇女,坐在长椅上,笑着用斯瓦希里语交谈,看着孩子们在草地上追逐。
· 一群来自东亚地区的科学家快步走过,用中文急促地讨论着本地作物的基因适配性问题。
· 基地广播交替使用着中文、英语、西班牙语和俄语,播报着日程安排和注意事项。
这里是人类文明的一个微小缩影,挣扎求生,却也顽强地保留着文化的多样性。
在基地边缘的生态实验田里,法国植物学家艾莉丝·杜邦(élise dupont)正小心翼翼地记录着一株泛着淡紫色光泽的本地禾本科植物的生长数据。她轻声哼着一段马赛曲的调子,眉头微蹙,试图理解这外星土壤的奥秘。
(地球,亚洲区某幸存者城市,永耀纪元3年 \/ 公元2028年初春)
地球的复苏之路更为艰难,却也充满韧性。星语联邦的框架初步建立,但远非第四卷中那般“寰宇一统”。此刻,它更像一个松散的地球联合临时理事会,总部设于原上海地区。各大洲的幸存者势力、原国家或地区的代表在此汇聚,为了有限的资源和遥远的未来争吵、妥协、合作。
理事会大厅内,辩论正酣。
· 一位来自德意志地区的代表,用严谨而刻板的德语,强调着工业重建标准化的必要性。
· 他的对手,一位来自北美自由贸易区残余势力的代表,则用美式英语激烈反驳,主张更灵活的区域自治政策。
· 来自巴西高原幸存者联盟的代表,用葡萄牙语呼吁更多关注南半球面临的独特生态挑战。
· 来自俄联邦远东地区的代表,沉默寡言,但每次用俄语发言都直指资源分配的核心问题。
语言同声传译系统嗡嗡作响,将各种语言转化为与会者能理解的讯息。会议往往效率低下,充斥着地方保护主义和旧时代的隔阂,但这已是末世之后能达成的最佳协调机制。真正的权力,仍然分散在各个拥有强大生存能力和武装力量的 major 幸存者基地手中。杨强和归元堂的存在,是悬于所有人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也是一种遥远而模糊的希望。
(晦暗之渊,萨麦尔王座)
萨麦尔的注意力早已离开了新曦星系那片“穷乡僻壤”。他的水镜中倒映着更加古老、危险而诱人的图景:第七深渊残骸中翻滚的扭曲造物、某个沉寂了数百万年的星墓入口、甚至是一些流传于高等文明间的、关于“宇宙之眼”的禁忌传说。对他而言,杨强和那个被暂时封存的虚无碎片,不过是餐前的一碟小菜,甚至是他故意抛出去、吸引其他潜在竞争者注意力的诱饵。他麾下的黑暗大军,正在更广阔的宇宙阴影中悄然调动,进行着规模更大、也更危险的秘密行动。
(万邦联合观察站)
绝对中立的观察站,依旧冷漠地记录着一切。 【记录:永耀纪元3年。新曦星系文明恢复进度+7.1%。社会结构稳定性评估:中等,存在内部文化整合压力。】 【记录:目标个体‘杨强’进入力量沉淀期,能量波动趋于内敛,进化方向未知,威胁等级维持不变。】 【记录:‘晦暗之渊’活动指数上升42%,目标指向多个高风险古老遗迹\/禁区。冲突风险转移。推测其战略重心已调整。】 【记录:K-77星云方向窥探行为持续,技术特征分析与‘缄默议会’遗迹匹配度升至71%。动机分析:持续关注非自然‘虚无奇点’及‘上古监护者’遗迹相关活动。】 【记录:背景‘终末之源’波动速率累计增加0.003%。趋势稳定。持续观察。】
(辉光号,舰长冥想室,永耀纪元3年2月11日)
杨强从深度的冥想中苏醒。周身流转的法则符文缓缓隐入不可见的维度。近一年的沉淀,他并未强行提升力量的“量”,而是专注于“质”的提炼与掌控。他对【源初律令】的领悟更加精微,四种权能的运转趋于圆融无碍。
他的身体,在这持续的高维度能量浸润与法则共鸣下,早已开始了超越凡俗的蜕变。传统的血肉、骨骼、经络概念正在逐渐失去意义,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接近能量与信息聚合体的状态,一种向着宇宙本源演化的、不可名状的过渡形态。 这并非刻意为之,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进化,连他自己也难以完全界定其边界,只知其强度、韧性以及与宇宙根基的联系,都在与日俱增。
他走到观景窗前,目光掠过繁忙的殖民基地,投向更遥远的深空。萨麦尔的暂时忽视,其他神秘势力的持续窥探,远古遗迹的警告,星瞳日益显现的特殊性……所有这些都暗示着,眼前的平静只是暴风雨之间的间歇。
“以太,”他连接上人工智能,“‘方舟计划’第二阶段的舰船设计方案,‘行星防御网络’的升级计划,以及‘星瞳灵能特性及防护’的专项研究,进度如何?”
“三项计划初步方案均已完毕,指挥官。‘方舟计划’第二阶段舰船设计已完成93%,侧重于远程探索与持续作战能力;‘行星防御网络’升级方案完成88%,重点强化对高维突袭和空间扭曲武器的预警与拦截;‘星瞳专项研究’基于现有数据建立了初步模型,完成75%,建议增加与地心秩序核心共鸣的主动训练科目以获取更多数据。全部方案已发送至您的终端,等待最终审议。”
“很好。通知莉薇娅、林薇、以及地球联合临时理事会主要军事和技术代表,准备进行远程战略会议。我们是时候为未来的风暴做更充分的准备了。”
永耀纪元的道路,从不平坦。但在忙碌的基地、争吵的议会、沉默的战舰以及领导者深邃的目光中,人类文明的火种,正努力地在异星的土壤和冰冷的宇宙中,扎下根系,并眺望远方。星海中的尘埃依旧未知而危险,但属于人类的微光,决心要闪耀得更久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