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知秋这个得力助手,苏浅浅的“摆烂”生涯可谓是如虎添翼,愈发慵懒惬意。
知秋心思细腻,手脚麻利,将苏浅浅的生活起居打理得妥妥帖帖。清晨,苏浅浅还在温暖的被窝里挣扎时,知秋早已备好了温热的洗脸水和青盐;苏浅浅想喝茶,不等她开口,知秋已泡好了她最爱的茉莉花茶,温度恰到好处;苏浅浅看书看账本,知秋便在一旁安静地研墨、整理书案,偶尔还能就账目上的数字提出自己清晰的见解;苏浅浅想吃点什么新奇零嘴,只需描述个大概,知秋便能凭着灵巧的心思和不错的厨艺,琢磨出七八分相似;甚至连苏浅浅偶尔偷懒不想去给祖母请安,知秋也能寻些合情合理的由头帮她周全,既不失礼数,又全了苏浅浅的懒意。
苏老夫人和李氏等人见知秋将苏浅浅照顾得如此周到,且行事有度,规矩学得快,也对这个救回来的丫头越发满意。苏浅浅乐得清闲,越发觉得当初救下知秋是笔再划算不过的买卖,整日里不是窝在自己的小院里围炉煮茶、翻看闲书,就是带着豆豆在花园里溜达,小日子过得比那富贵闲人还要滋润。
这一日,却是苏家上下都无法闲适的日子——院试放榜!
虽说苏云早已是秀才,但这次是苏新、苏景、苏杭、苏寒、苏舟五兄弟一同下场。苏家几乎倾巢而出,早早便派了苏安、苏康两个小厮去榜下守着。连一向淡定的苏老爷子,也在堂屋里来回踱步,时不时望向大门方向。苏老夫人和几位母亲更是坐立难安,手中的帕子都快绞碎了。就连惫懒的苏浅浅,也难得地放下了话本子,有些心神不宁地逗弄着脚边的豆豆。
“来了!来了!报喜的来了!”苏福激动的声音从大门处传来,带着难以置信的狂喜,“老爷!老夫人!大喜!五位少爷……五位少爷全都高中了!都是秀才公了!”
轰!
整个苏府瞬间沸腾了!
苏新、苏景、苏杭、苏寒、苏舟五兄弟,名字赫然在列,一个不少!加上早已是秀才的苏云,苏家一门,六秀才!
这在整个落雁城都是前所未有的大事!报喜的官差一拨接着一拨,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引来无数街坊邻里围观惊叹。苏老爷子激动得老泪纵横,连说了好几个“好”字。苏老夫人更是喜极而泣,拉着几个孙儿的手,不住地摩挲。李氏、柳氏、文氏更是与有荣焉,脸上洋溢着无比自豪的光芒。
苏浅浅也由衷地为哥哥们高兴,看着他们经过多年苦读,终于金榜题名,心中充满了成就感。苏家,终于不再是只有铜臭味的商贾之家,而是有了实实在在的功名底蕴!
正当苏府上下沉浸在巨大的喜悦中,大摆宴席庆祝之时,苏云的夫子,青云书院的一位老学究,也亲自登门道贺。他捻着胡须,看着眼前六位年轻的秀才,尤其是最为出色的苏云,语重心长地说道:“云哥儿天资卓绝,新哥儿几人根基也打得牢固。然乡试非同小可,汇聚一省英才,竞争激烈。老夫建议,不若沉潜一年,六兄弟互相砥砺,夯实经义,明年一同下场,互为援手,把握更大些。”
这话说得在理。苏老爷子等人连忙称是,苏云和几位哥哥也恭敬受教,决定听从夫子建议,沉淀一年,明年兄弟齐心,共赴乡试。这更让苏家对未来的科考之路充满了期待。
然而,乐极生悲,福祸相依。就在苏家宴席正酣,宾客尽欢之际,一群不速之客,打破了这喜庆的氛围。
来的是一队身着公服、神色严肃的官差,为首之人更是气度不凡,乃是知府衙门的一位经历官。
热闹的宴席瞬间安静下来,宾客们面面相觑,不知发生了何事。苏老爷子心中咯噔一下,强自镇定地上前迎接:“不知各位大人驾临,有失远迎,恕罪恕罪。”
那经历官目光锐利地扫过满堂宾客和这气派的宅院,最后落在苏老爷子身上,声音不高,却带着官威:“苏老爷子,不必惊慌。本官此来,是奉上命,询问一些事情。”他顿了顿,一字一句道,“听闻你苏家田庄,近年来粮食产量异乎寻常,尤其是……似乎掌握了一种能‘一年两熟’的法子,且亩产远超常例?可有此事?”
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
坐在女眷席中的苏浅浅,轻轻放下了手中的茶杯,心中无声地叹了口气。她就知道,纸包不住火。苏家这几年靠着高产种子迅速积累起惊人的财富,又接连出了六个秀才,想不引人注目都难。这高产之事,终究是瞒不住了。
苏老爷子到底是经过风浪的,虽然内心震动,面上却丝毫不显,按照早就商量好的说辞,从容应对道:“回大人的话,确有其事,但也并非什么神奇法门。实在是侥幸,几年前,小老儿那孙女机缘巧合,救助了一位来自极南之地的游方老僧。那老僧为表谢意,赠予了一些他家乡带来的奇特粮种,说是耐寒耐旱,生长周期短些。”
他语气诚恳,带着恰到好处的感慨:“起初我们也是将信将疑,便试着在自家田里种了一些。没曾想,那种子竟真的与众不同!秋种夏收,夏种秋收,一年下来,收成的确比往常多了不少。后来家境稍宽,便想着让跟着我们家多年的几户老实佃户也沾沾光,分了些种子给他们种,收成也都好了起来。至于具体为何能如此,那小老儿乃一介乡野村夫,实在是不懂其中奥妙,只当是老天爷赏饭吃,感念那老僧的恩德罢了。”
苏老爷子这番话,半真半假,将种子的来源推给了虚无缥缈的“游方老僧”和“极南之地”,既解释了高产的原因,又撇清了苏家掌握核心技术的嫌疑,只归功于运气和种子本身的神奇。
那经历官听着,眼神锐利如刀,似乎在判断苏老爷子话语的真伪。他详细询问了种植的细节,比如播种时间、施肥情况、田间管理等等。苏老爷子皆一一作答,涉及关键处,便以“按老法子”、“跟着感觉来”等语含糊带过,或者推说那是佃户们自己摸索的,苏家并未过多干预。
询问持续了将近一个时辰,气氛一度十分紧张。那经历官问得极为细致,甚至要求查看了苏家粮仓的部分记录和苏老爷子口中那“所剩无几”的“奇特粮种”(自然是苏家提前准备好的、少量混杂了普通种子的样本)。
最终,那经历官合上记录簿,深深看了苏老爷子一眼,又扫了一眼这气象万千的苏府和那几位新晋的秀才公子,脸上的严肃神情缓和了些许,甚至带上了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苏老爷子,你苏家……倒是好机缘,好福气。”他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随即起身,“此事关系重大,本官需详细向上峰禀报。你苏家且安心等待消息吧。”
送走了这群官差,苏府内的喜庆气氛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隐隐的担忧和后怕。
苏老爷子长舒一口气,后背竟已被冷汗浸湿。他知道,这只是开始。高产作物之事一旦上报,必将引起朝廷的重视,后续是福是祸,犹未可知。
而苏家的六个哥哥,经历了方才那一幕,心中更是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他们看着官差离去的方向,又看向面露忧色的家人,最后目光落在虽然年幼却一直是家族主心骨的妹妹苏浅浅身上。
苏新作为长子,率先开口,声音低沉而坚定:“今日之事,给我等敲响了警钟。我苏家如今产业愈大,名声愈显,便如同小儿持金过市,若无足够的力量守护,今日是询问,明日便可能是灾祸。”
苏景握紧了拳头:“没错!我们必须变得更强!无论是学问,还是其他!”
苏杭眼神深邃:“唯有自身立得住,才能护住家业,护住妹妹。”
苏寒虽未言语,但紧抿的嘴唇和更加锐利的眼神,说明了一切。
苏云深吸一口气:“明年乡试,我等必须全力以赴!”
连最小的苏舟,也感受到了那股沉甸甸的压力,用力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