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荏苒,寒来暑往,转眼已是三年后。
又是一个大雪纷飞的除夕,清溪村苏家新宅内却温暖如春,欢声笑语几乎要掀翻屋顶。与三年前相比,这个家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体现在更加富丽堂皇的宅院装饰和每个人脸上洋溢的自信与满足,更体现在齐聚一堂的儿郎们身上。
十三岁的苏浅浅,裹着厚厚的狐裘,正窝在窗边一张铺了软垫的摇椅里,践行着她“能坐着绝不站着,能躺着绝不坐着”的终极“摆烂”梦想。她身前的矮几上,放着一杯热气袅袅的茉莉花茶,清雅的香气在暖融融的室内弥漫。旁边还有一个精巧的小泥炉,炉火正旺,上面架着一个陶罐,里面咕嘟着奶茶,旁边还煨着几个橘子,橘皮在炉火的烘烤下微微卷曲,散发出诱人的焦甜香气。她眯着眼,听着家人的热闹,时不时啜一口花茶,捏一块烤得温热的橘子瓣放入口中,惬意得像只慵懒的猫儿。
她身旁的哥哥们,也已长成挺拔的少年,且个个在学业上都有了建树:
· 大哥苏新,年已十八,身材高大,面容敦厚坚毅,已是苏老爷子在田庄管理上的得力助手。他于去年通过了府试,如今也是一名童生,沉稳持重。
· 二哥苏景,十七岁,身姿矫健,眉宇间带着少年人的锐气,武艺在阿威的调教下进步神速。他在读书上亦不甘人后,与大哥同年通过了府试,成为童生。
· 三哥苏杭,十六岁,气质沉静,身上带着淡淡的药香。他虽醉心医道,却并未荒废学业,凭借过人聪慧,亦在前年通过了县试,去年通过了府试,成为童生,堪称文武医三全。
· 四哥苏寒,十五岁,依旧沉默寡言,身形如猎豹般充满爆发力,是所有兄弟中武艺最高者。他心志坚韧,于今年通过了府试,成为一名童生。
· 五哥苏云,十四岁,气质温文尔雅,眼神通透。他天资最为卓绝,第一年便轻松通过县试,第二年通过府试成为童生,今年更是一举通过了院试,成为了真正的秀才公! 乃是落雁城近年来最年轻的秀才,声名鹊起。
· 六哥苏舟,十二岁,依旧是家里最黏苏浅浅的小尾巴,学业武艺都未曾落下,正准备明年下场参加县试。
此刻,苏家众人围坐在比三年前更加宽敞华美的堂屋内,举行着一年一度的家庭总结会议。炭盆烧得旺旺的,映照着每个人红光满面的脸庞。
苏老爷子作为一家之主,率先开口,声音洪亮,带着难以抑制的喜悦与自豪:“转眼三年了!今天趁着年尾,咱们都好好说道说道这三年的光景!”
他的目光首先投向田地方向:“咱家这根基,首在田地!三年前那个春天,咱们提心吊胆种下的冬小麦,夏天就给了咱天大的惊喜!亩产达到了四百五十斤! 加上之前秋玉米的收成,咱们自家那三十亩地(二十亩新田+十亩旧地),一年两熟,算下来一亩地的年产出顶得上过去三四亩!”
他顿了顿,语气更加激昂:“那五十亩试种高产种的佃田,还有咱们自家那十亩旧地,第一年就大获成功!那些签了协议的佃户,交了租子后,家里剩下的粮食堆满了仓,个个对咱们苏家感恩戴德!到了第二年,剩下的五十亩佃户眼睛都红了,求着咱们也要种这‘苏家良种’!咱们顺势而为,将那一百亩佃田全都换上了高产种,租子也按规矩提了些,但比起他们增收的部分,不过是九牛一毛!如今,咱们家那五个大粮仓,个个堆得满满当当!别说咱们自家,就是再来几场灾荒,咱们苏家也扛得住!”
这番话引来一片赞叹和笑声。粮食,是乱世安身立命的根本,苏家如今手握如此巨量的粮食,底气足得不能再足。
接着,苏老爷子看向窗边惬意品茶的苏浅浅,眼神充满了慈爱和骄傲:“再说说咱们家的钱袋子!多亏了浅浅,第一年,靠着铺子生意和卖粮的钱,就把那五百两的巨债还清了!无债一身轻啊!”
苏浅浅从烤橘子的香气中抬起眼,微微一笑,接口道:“爷爷,这还只是开始。第二年,咱们用攒下的钱,在落雁城最繁华的地段,盘下了一座三层楼的大铺面,开了‘苏记酒楼’。”
她看向李氏(大伯母):“多亏了大伯娘,带着咱们从村里挑的几个有厨艺天赋的妇人,将酒楼的后厨打理得井井有条。不仅有我琢磨出的那些新式菜色,还有三哥和欧爷爷帮忙调配的药膳方子,比如黄芪枸杞炖鸡、茯苓白术鲫鱼汤、当归生姜羊肉煲等等,滋补养生,味道独特,在城里可是独一份,深受那些富户和讲究养生的客人喜爱,生意好得不得了!”
李氏如今已是落雁城有名的“李娘子”,掌管着苏记酒楼的后厨大局,闻言爽朗一笑,脸上满是自信:“都是浅浅点子好,还有杭哥儿和欧老先生给的方子灵验!”
苏浅浅又看向柳氏(她娘):“娘如今可是咱们酒楼前厅的大掌柜,迎来送往,打理得妥妥帖帖,连那些挑剔的客人都挑不出错处。”
柳氏温柔一笑,眉宇间却透着干练:“都是大家帮衬。”
“还有二婶!”苏浅浅语气带着佩服,“更是了不得!觉得粉铺生意稳定,便大胆将原来的铺面改成了‘苏记成衣铺’,自己一个人撑了起来,从选料、设计到售卖,一手抓,如今可是咱们落雁城有名的女掌柜!生意比原来的粉铺还要红火!”
文氏(二婶)抿嘴一笑,眼神精明:“也是咱们苏家名头响亮了,客人信得过。”她如今独当一面,气质越发从容。
苏老夫人笑着总结:“我老婆子就轻松些,只管着蜜果坊那一摊,如今罐头生意稳定,倒也省心。”话虽如此,谁都知道,老太太坐镇,便是定海神针。苏家男人如今看着家里这几位女掌柜,个个都是又佩服又“敬畏”,直呼“不敢惹不敢惹”。
最后,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苏家几位有功名的儿郎身上,尤其是苏云。
苏靖和(苏云爹)难掩激动地说:“最争气的还是咱们苏家的儿郎!新哥儿、景哥儿、杭哥儿、寒哥儿,都争气,先后通过了县试、府试,成了童生!尤其是云哥儿!今年更是一举通过了院试,成了秀才公! 这可是咱们苏家头一份的荣耀!”
苏云在众人赞许的目光中起身,恭敬道:“孙儿不敢懈怠,皆是家族栽培,兄长们砥砺同行之功。”
“好!好!都好!”苏老爷子连说几个好字,激动得眼眶都有些湿润。他环视着满堂儿孙,看着他们个个成才,家业兴旺,只觉得这辈子所有的辛苦和磨难都值了。他的目光最后落在窗边那个依旧悠闲烤着橘子、仿佛一切喧嚣与她无关的孙女身上,心中更是感慨,若非浅浅,苏家何来今日?
他深吸一口气,声音沉稳而有力,为这三年的辉煌做了总结:
“这三年,咱们苏家,田地,粮仓充盈,根基稳固!商铺,酒楼、成衣、蜜果,各行其道,财源广进!子孙,文武医仕,皆有所成,前程似锦!咱们苏家,再也不是三年前那个逃荒而来、挣扎求存的破落户了!咱们靠着自己的双手,靠着全家人的齐心协力和浅浅带来的福运,在这清溪村,在这落雁城,真正扎下了根,立住了门户,创下了这份偌大的家业!”
他举起酒杯(杯中依旧是清水),豪情万丈:“旧岁硕果累累,新年更待辉煌!为了咱们苏家,干杯!”
“为了苏家,干杯!”所有人都举起了酒杯,无论长幼,无论男女,脸上都洋溢着对过往成就的自豪与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欢声笑语,和着窗外辞旧迎新的爆竹声,汇成了一曲苏家鼎盛兴旺的华美乐章。苏浅浅也端起她那杯温热的茉莉花茶,遥敬家人,嘴角噙着一抹满足而慵懒的笑意。这三年的耕耘,终于结出了最甜美的果实,而她,似乎离“躺平”享受生活的梦想,又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