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所料,新宅落成后的第一个清晨,除了雷打不动要晨练的苏家兄妹七人和早已习惯早起操持家务的下人们,正房和东西厢房的主子们,都罕见地起晚了。
晨练结束,苏浅浅和六个哥哥洗漱完毕,神清气爽地坐在宽敞明亮的新堂屋餐桌旁,等着长辈们一起用早饭。苏嬷嬷和藤婶儿已经将热腾腾的小米粥、玉米饼、咸菜和煮鸡蛋摆上了桌。
等了约莫一炷香的功夫,苏老爷子才第一个打着哈欠从正房出来,眼神还有些惺忪,看到精神抖擞的孙子孙女们,老脸不禁微微一红,干咳了两声掩饰尴尬。
紧接着,苏承光、苏屹安、苏靖和三人也陆续从东西厢房出来,个个眼下带着些许青黑,但精神头却都不错,只是互相看了一眼,都心照不宣地移开目光,嘴角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餍足的笑意。
最后出来的是苏老夫人和李氏、柳氏、文氏。三位儿媳脸上都带着初醒的慵懒和淡淡的红晕,尤其是文氏,眼神水汪汪的,看到小辈们都齐刷刷地看着她们,更是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苏老夫人倒是镇定,只是眼角的皱纹里也藏着几分笑意。
苏杭最是藏不住话,眨巴着眼睛,天真无邪地问:“爷爷,奶奶,爹,娘,大伯,大伯娘,二叔,二婶,你们今天怎么都起这么晚呀?是新床太舒服了舍不得起来吗?”
“咳咳!”苏景在一旁用力咳嗽,偷偷踢了苏杭一脚,示意他别乱说话。苏云则低头偷笑,苏寒依旧面无表情,但耳根似乎有点红。苏新作为大哥,努力维持着严肃。苏舟则是懵懂地看着大家。
大人们被孩子这天真的问题问得越发尴尬。苏老爷子板起脸:“食不言寝不语!赶紧吃饭!”
李氏连忙打圆场,给苏杭夹了个鸡蛋:“快吃你的,就你话多。”
餐桌上气氛一时有些微妙的沉默,随即又被一种心照不宣的温馨取代。大家默默地开始喝粥吃饼。
饭后,苏老爷子放下碗筷,清了清嗓子,准备说回田庄的事。苏浅浅却抢先开了口。
“爷爷,奶奶,爹,娘,我有个想法。”她看着桌上金黄的玉米饼,说道,“咱们这次收了这么多玉米,除了直接吃和磨面做饼,我觉得还能做成更好吃、也更稀罕的吃食拿去卖。”
“哦?浅浅又有什么好点子了?”苏老夫人立刻来了兴趣。如今她对孙女的奇思妙想已是深信不疑。
“是一种叫做‘玉米发糕’的点心。”苏浅浅解释道,“用细玉米面,加上白面、糖、鸡蛋和一种叫‘酵母’的东西一起发酵,然后上锅蒸熟。做出来蓬松柔软,香甜可口,比玉米饼细腻,比白面馒头更有一番风味,应该会很受欢迎。”
“发糕?听着倒是新鲜。”苏屹安点头。
“酵母?那是什么?”柳氏好奇地问。
苏浅浅早有准备,说道:“是一种能让面食变得松软的东西,我之前……嗯,也是从那游方僧人留下的杂书里看到的方子,自己试着做过一点。”她再次搬出万能的“游方僧人”做挡箭牌。“我们可以先去铺子里试着做做看,若是成功了,粉铺和蜜果坊都能添个新品。”
“我看行!”苏老夫人当即拍板,“反正我们今天也要回铺子。老大媳妇,老三媳妇,老四媳妇,咱们就跟浅浅一起去试试这玉米发糕!”
女人们对新奇吃食总是充满热情,李氏三人也纷纷点头。
于是,早饭过后,一家人兵分两路。
苏老爷子带着苏承光、苏屹安、苏靖和以及苏河,再次返回田庄,继续照料那十亩承载着来年希望的冬小麦。
苏老夫人则带着苏浅浅、李氏、柳氏、文氏,坐上苏藤的驴车,带着一小袋新收的、磨得细细的玉米面,以及苏浅浅“珍藏”的酵母(自然是来自空间),满怀期待地前往落雁城的苏记粉铺。
到了粉铺后院,苏浅浅便撸起袖子,开始指挥。
第一步,准备面糊。
她取来一个大盆,倒入适量的细玉米面,又加入差不多等量的普通白面(为了增加筋性和口感),再加入适量的白糖。
“娘,打几个鸡蛋进来。”苏浅浅对柳氏说。鸡蛋能增加发糕的蓬松度和香气。
柳氏利落地打了几个鸡蛋进去。
接着,苏浅浅拿出一个小碗,里面是她提前用温水化开的一小团酵母。“把这个酵母水慢慢倒进去,一边倒一边用筷子搅拌。”
文氏负责搅拌,她看着那稀糊糊的面粉混合物,有些怀疑:“浅浅,这……这么稀,能成糕吗?”
“二婶,您放心,等它发起来就好了。”苏浅浅信心十足。
最后,慢慢加入适量的温水,继续搅拌,直到成为一份均匀细腻、稍微粘稠、可以流动的面糊。
“好了,盖上湿布,放到暖和的地方,让它发酵一个时辰左右。”苏浅浅将盆放到靠近灶台、温度较高的地方。
等待的时间里,李氏和柳氏继续照看粉铺的生意,苏老夫人和文氏则好奇地不时去看看那盆面糊。
一个多时辰后,当苏浅浅揭开湿布时,众人都惊喜地“哇”了一声。只见盆里的面糊体积明显膨大了将近一倍,表面充满了细密的小气泡,散发出一股淡淡的、好闻的酸香和甜香。
“发起来了!真的发起来了!”文氏惊喜道。
第二步,入模蒸制。
苏浅浅找来几个洗干净、内壁抹了一层薄油的浅口陶碗和小木盆作为模具。
“把发酵好的面糊小心地舀进这些模具里,注意别把气泡搅没了,装七八分满就行,因为它蒸的时候还会再胀大。”苏浅浅一边说,一边示范。
李氏手脚麻利,很快将面糊分装完毕。
这时,大锅里的水已经烧开。苏浅浅将装好面糊的模具放入蒸屉中,盖上锅盖,大火蒸制。
“要蒸多久?”柳氏问。
“大概需要三刻钟到半个时辰。”苏浅浅估算着时间,“中途千万不能揭开锅盖,不然蒸汽跑了,发糕就发不起来了。”
等待的时间总是漫长的,厨房里弥漫着越来越浓郁的、混合着玉米甜香和发酵面食特有的诱人香气,勾得前院偶尔进来的客人都忍不住询问。
时间一到,苏浅浅立刻让人撤了火,但还是忍着没马上开盖:“再焖一小会儿,防止回缩。”
又等了片刻,终于,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苏浅浅深吸一口气,揭开了沉重的木质锅盖!
一股更加浓郁热烈的香甜蒸汽扑面而来!只见蒸屉里的那些“发糕”,个个都胀满了模具,表面光滑平整,呈现出一种诱人的、比玉米面更浅淡柔和的金黄色,蓬松柔软得像云朵一般。
“成功了!”苏浅浅欢呼一声。
她小心地取出一碗,倒扣在盘子里。那发糕duang地一下,颤巍巍的,弹性十足。用刀切成小块,内部组织均匀细腻,布满了细小的孔洞。
苏老夫人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小块,入口松软绵密,玉米的清香、甜味与发酵带来的微酸完美融合,口感远胜玉米饼,是一种全新的、令人愉悦的体验。
“好!真好!这口感,这味道,肯定好卖!”苏老夫人赞不绝口。
李氏、柳氏、文氏也尝了,都是赞不绝口,看向苏浅浅的目光充满了骄傲。
“这玉米发糕,成本不高,做法也不算太难,定价可以比白面馒头稍高一些。”苏浅浅盘算着,“以后,咱们粉铺又多了一个进项!”
苏家的产业版图上,又添上了一块香甜的拼图。这金黄的玉米,不仅带来了丰收的喜悦,更在苏浅浅的手中,变幻出了更多创造财富的可能。苏老夫人看着眼前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发糕,脸上露出了欣慰而满足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