妮诺第一次见到海,是在七岁那年的盛夏。
父亲用粗糙的手掌牵着她,脚下的沙粒被正午的阳光晒得发烫,隔着薄薄的布鞋也能感受到灼人的温度。她挣脱父亲的手,踉跄着奔向那片铺天盖地的蓝,咸湿的风裹着海浪的轰鸣扑过来,撩起她额前汗湿的碎发。海水漫过脚踝时,冰凉的触感让她忍不住尖叫,又在浪头退去时咯咯地笑,弯腰去抓那些顺着水流逃走的细沙,却只抓到满手的清凉。
父亲坐在不远处的礁石上,点燃一支烟,烟雾在海风里很快散开。他看着女儿在浅滩上奔跑的身影,眼底藏着妮诺读不懂的复杂情绪。那时候妮诺还不知道,这片海是父亲童年的故乡,也是他后来仓皇逃离的地方。她只知道,海是蓝色的,是咸的,是会唱歌的,是能装下她所有笑声的温柔怀抱。
那趟海边之旅结束后,妮诺的生活又回到了小城的平静。父母开着一家小小的杂货铺,就在老城区的巷口,门前栽着一棵老槐树,夏天会开满雪白的花,香气能飘出半条街。妮诺放学后就坐在杂货铺的柜台后写作业,偶尔帮父母招呼客人,听街坊邻居家长里短地闲聊。她的童年像老槐树的影子,安静而悠长,只有在梦里,才会再次听见海浪的声音,看见那片望不到边际的蓝。
十三岁那年,父亲突然病倒了。
是很严重的肺病,咳嗽起来整个人都蜷缩成一团,脸色苍白得像纸。母亲带着父亲跑遍了城里的医院,又去了邻市的专科医院,积蓄很快就花光了,杂货铺的生意也渐渐冷清下来。妮诺不得不学着挑起家里的担子,放学后不再写作业,而是去菜市场捡别人剩下的菜叶,回家煮一锅清淡的汤;周末就去餐馆洗碗,油腻的水浸泡着双手,很快就变得粗糙红肿。
她不再提起海,也不再做关于海的梦。生活的重压像一块巨石,压得她喘不过气,那些曾经的美好憧憬,都被现实磨成了细碎的尘埃。
父亲的病情时好时坏,医生说,最好的治疗方式是去海边城市休养,湿润的空气对肺部有好处。可那笔高昂的费用,对这个早已捉襟见肘的家庭来说,无疑是天文数字。妮诺在夜深人静时,常常坐在父亲的病床边,看着父亲熟睡时依然皱着的眉头,心里像被针扎一样疼。她偷偷拿出藏在枕头下的笔记本,那是父亲在她七岁生日时送的,封面印着一片小小的海。她在本子上一笔一划地写:“我要带爸爸去看海,去看那片蓝色的海。”
为了这个愿望,妮诺更加拼命地赚钱。她白天上课,晚上去夜市摆地摊,卖自己手工做的发卡和手链。那些小小的饰品,是她用节省下来的零花钱买的材料,在昏暗的灯光下一针一线缝制而成。有时候遇到下雨天,夜市的人很少,她就披着雨衣坐在角落里,冻得瑟瑟发抖,却依然坚持到最后一个收摊。
有一次,一个中年女人在她的摊位前停留了很久,拿起一个缀着蓝色珠子的手链,轻声问:“这珠子是海蓝宝吗?”妮诺摇摇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不是,就是普通的玻璃珠,我觉得它像海水的颜色。”女人笑了笑,买下了那条手链,临走时对她说:“孩子,你很有灵气,坚持下去,会有机会看到真正的海蓝宝的。”
妮诺不知道女人是谁,也不知道她的话是什么意思,但那句“坚持下去”,却像一束光,照亮了她灰暗的生活。她把赚来的钱都小心翼翼地存起来,藏在一个旧铁盒里,每天睡前都会数一数,看着数字一点点增多,心里就充满了希望。
十八岁那年的夏天,父亲的病情突然恶化,住进了重症监护室。医生下了病危通知,母亲趴在病床边哭得撕心裂肺,妮诺却异常平静。她拿出那个旧铁盒,里面的钱已经攒得差不多了,足够带父亲去海边城市治疗一段时间。她跟母亲商量,要带父亲去海边,母亲哽咽着点头,说:“你爸这辈子,最放不下的就是那片海。”
他们租了一辆车,一路向南。父亲躺在后座上,呼吸微弱,却一直睁着眼睛,看着窗外不断变换的风景。妮诺开着车,一边留意着父亲的状态,一边在心里祈祷,祈祷父亲能坚持到海边,再看一眼他魂牵梦萦的故乡。
经过两天两夜的奔波,他们终于再次来到了那片海。
此时的海,比妮诺记忆中更加辽阔,更加湛蓝。海风依旧咸湿,海浪依旧轰鸣,却带着一种治愈人心的力量。妮诺把父亲从车里扶出来,坐在海边的长椅上。父亲伸出手,想要触摸那些扑面而来的海风,嘴唇动了动,却发不出声音。妮诺握住父亲的手,那双手曾经那么有力,如今却瘦弱得只剩下骨头,皮肤松弛,布满了皱纹。
“爸,你看,海还在这里,跟你小时候一样。”妮诺轻声说,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
父亲的眼睛里泛起了泪光,他看着那片海,嘴角慢慢扬起一个微弱的笑容。那一刻,妮诺仿佛看到了父亲年轻时的模样,意气风发,眼神明亮,在海边奔跑、呐喊,享受着属于他的青春时光。
他们在海边的小镇住了下来,租了一间靠近海边的小屋。每天清晨,妮诺都会推着父亲去海边散步,看日出从海平面上升起,把海水染成一片金红;傍晚,就坐在沙滩上,看夕阳落下,听海浪温柔地拍打着海岸。父亲的精神状态渐渐好了起来,咳嗽的次数少了,脸色也红润了一些。他开始跟妮诺说起自己的童年,说起小时候在海边摸鱼、捉虾、捡贝壳,说起跟小伙伴们在沙滩上堆城堡,说起年轻时因为一场意外,不得不离开家乡,从此再也没有回来过。
“妮诺,爸这辈子,最遗憾的就是没能早点回来,没能让你妈也看看这片海。”父亲的声音很轻,却充满了感慨。
“爸,现在回来也不晚,我们以后就在这里住下来,一直陪着海。”妮诺说。
父亲点点头,握住妮诺的手,用力紧了紧。
在海边的日子,平静而温暖。妮诺找了一份在海边咖啡馆的工作,每天看着来来往往的游客,听他们讲述各自的故事。她依旧喜欢做手工,用海边捡来的贝壳和石头,做成各种各样的饰品,摆在咖啡馆的角落里售卖,没想到很受欢迎。客人们都说,她的饰品里,有海的味道,有阳光的味道,有温暖的味道。
有一天,那个曾经在夜市买过她手链的中年女人,竟然出现在了咖啡馆里。她依旧穿着得体,气质优雅,看到妮诺时,笑着走了过来。
“好久不见,你真的来到海边了。”女人说。
妮诺又惊又喜,连忙给她倒了一杯咖啡。原来,女人是一家珠宝公司的老板,那天在夜市看到妮诺的手工制品,就觉得她很有天赋。这次来海边小镇考察,没想到会再次遇到妮诺。
“你的手工很有特色,如果愿意的话,我可以帮你把这些饰品推向更大的市场。”女人说。
妮诺犹豫了一下,她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手工制品能被更多人看到。父亲鼓励她:“妮诺,这是你的机会,去吧,去做你想做的事。”
在女人的帮助下,妮诺的手工饰品品牌“妮诺的海”诞生了。她用海边的贝壳、石头、珊瑚等天然材料,结合自己的设计理念,打造出一系列独一无二的饰品。每一件饰品都有一个故事,有的关于日出,有的关于海浪,有的关于亲情,有的关于梦想。
“妮诺的海”很快就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订单源源不断地涌来。妮诺雇了几个当地的村民帮忙,一起收集材料、制作饰品。她没有忘记初心,依旧坚持亲手设计每一件作品,把自己对海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都融入到饰品的每一个细节里。
父亲的身体越来越好,已经能够自己在海边散步了。母亲也渐渐从过去的焦虑中走了出来,每天打理着小屋的庭院,种上了各种各样的花,院子里总是充满了花香。
妮诺常常会想起小时候,想起那个在浅滩上奔跑的小女孩,想起那个在夜市摆摊的倔强少女,想起那些艰难却从未放弃的日子。她知道,是海给了她力量,是亲情给了她勇气,是坚持给了她希望。
如今的她,已经不再是那个需要拼命赚钱为父亲治病的小女孩了,她有了自己的事业,有了幸福的家庭,有了一片属于自己的“海”。但她依然喜欢在清晨或傍晚,独自一人来到海边,坐在沙滩上,听海浪的声音,感受海风的轻抚。
海依旧是那片海,湛蓝、辽阔、温柔,却因为经历过的那些故事,变得更加深沉,更加有力量。妮诺知道,无论未来遇到什么,海都会在这里,陪着她,守护着她,就像父亲的爱,就像母亲的牵挂,就像那些曾经支撑着她走过艰难岁月的勇气和希望。
有一天,一个小女孩拉着妈妈的手,来到妮诺的咖啡馆,指着橱窗里的饰品,兴奋地说:“妈妈,你看,这些饰品像海水一样蓝,像贝壳一样美!”
妮诺看着那个小女孩,仿佛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她微笑着走过去,拿出一个缀着小海螺的手链,递给小女孩:“喜欢吗?这个送给你。”
小女孩接过手链,开心地跳了起来:“谢谢姐姐!我以后也要像姐姐一样,做这么美的饰品,也要去看海!”
妮诺摸了摸小女孩的头,轻声说:“只要你坚持,只要你不放弃,你一定可以的。海会一直在那里,等你去看。”
海风从窗外吹进来,带着淡淡的花香和咸湿的海水味道,拂过妮诺的脸颊。她抬头望向窗外,那片熟悉的蓝映入眼帘,海浪温柔地拍打着海岸,像是在诉说着一个关于坚持、关于爱、关于梦想的故事。
这个故事,叫做妮诺的海。它不仅是一片真实的海,是一个饰品品牌,更是妮诺心中永不褪色的信仰和希望。它告诉我们,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只要心中有光,只要坚持不放弃,就一定能抵达属于自己的那片海,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和美好。
妮诺知道,她的故事还在继续,就像那片海,永远不会停止涌动。她会带着对海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恩,继续走下去,把更多的美好和希望,传递给每一个喜欢“妮诺的海”的人。而那片海,也会一直在这里,见证着她的成长,守护着她的幸福,直到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