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庐的晨雾浓得像化不开的墨,沾在竹屋的黛瓦上,凝成细碎的露珠,顺着瓦檐滴落,在地面的青石缝里砸出浅浅的水窝。竹屋前那株百年老茶树枝繁叶茂,苍劲的枝干斜斜探向江面,叶片上的露珠折射着晨曦的微光,如撒了一地的碎银。无名盘膝坐在茶炉旁的青石板上,膝上放着一个粗陶茶罐,罐底的炭火正旺,淡青色的烟气顺着罐口袅袅升起,与晨雾交织在一起,空气中弥漫着剑峰茶特有的茶蕊清香,还混着竹篱边松针的凛冽气息——这是林越临行前,特意起早陪老人煮的最后一壶剑峰茶。
林越站在竹篱笆旁,望着江面的晨雾出神。追风马被拴在篱笆桩上,不安地刨着蹄子,马鼻喷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很快消散。他腰间的鸿蒙大罗剑与剑庐玉佩轻轻相击,发出细碎的“叮铃”声,那是真气共鸣的信号——自从昨日从天门遗迹归来,他的剑意就一直处于亢奋状态,仿佛在期待着某种突破。
聂承风与步渊亭站在茶炉另一侧,身形笔挺如崖壁上的青松。两人已换上林越特意请大渡河畔的牧民缝制的新劲装,青布劲装的领口用银线绣着缩小的图腾——聂承风是风神腿的卷草纹,步渊亭是排云掌的惊涛纹,针脚细密紧实,带着牧民特有的质朴力道。他们腰间别着的短剑更是精致,剑鞘由楠木制成,表面用鸿蒙真气烙着“守护”二字,字迹温润却不失刚劲——这是林越昨日从天门遗迹回来后,连夜在竹屋灯下赶制的,剑刃是用从断云崖采来的玄铁锻造,淬火时还融入了一丝龙元真气,寻常兵器根本无法与之抗衡。
“承风师兄,你看林越前辈的剑,一直在颤。”步渊亭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低语,目光落在林越腰间的鸿蒙大罗剑上。聂承风微微点头,他的风神腿对气流变化极为敏感,能清晰地感受到林越周身的真气如江海般奔腾,却又被一层极稳的剑意包裹着,就像即将喷发的火山,压抑着磅礴的力量。“那是剑意即将破境的征兆,”聂承风轻声回应,“先祖手札里写过,当年步惊云先祖突破排云掌第十式时,绝世好剑也这样震颤过。”
“茶要趁热喝,剑道却要沉心悟。”无名终于掀开茶罐的陶盖,用竹勺舀起乳白的茶汤,缓缓注入青石茶盘上的粗瓷碗中。茶汤顺着勺沿滑落,在碗中形成旋转的漩涡,表面很快浮起一层细密的茶沫,如凝住的淡金色剑气。他将茶碗轻轻推到林越面前,指尖划过碗沿,留下一道浅浅的剑意印记,“你这趟乐山大佛之行,不仅要阻天门的吸功大阵,更要让风云的传承真正‘活’起来。承风他们有先祖的武学根基,有守护天下的初心,缺的是‘破界’的思路——把不同体系的武学融会贯通,这点你比我懂。”
林越走到茶炉旁坐下,指尖刚碰到茶碗,就感受到无名留在碗沿的剑意印记——那是万剑归宗的基础剑意,带着“守中带攻”的真谛。他抬头看向无名,老人的白发沾着晨雾的湿气,眼角的皱纹如老茶树的枝干,却透着洞悉一切的睿智。“前辈当年传我万剑归宗时,就说过‘剑随心走,心随众行’,”林越轻声回应,“我在天龙世界漂泊十年,才真正懂了这句话——武道不是一个人的修行,是无数人的传承。”
林越端起茶碗,温热的茶汤滑入喉间,甘甜中带着一丝剑峰特有的清冽,顺着喉咙滑入丹田,竟让他躁动的真气平复了几分。他放下茶碗,右手在怀中一探,取出一个长方形的玉匣——玉匣由昆仑雪山深处的暖玉雕琢而成,触手温润,即便在晨雾的冷空气中也带着暖意。玉匣表面用剑气刻着繁复的纹路,最外层是大罗剑意的刚劲直线,中间是逍遥真气的灵动曲线,最内层则是风神腿的流线与排云掌的厚重掌纹,四种纹路在玉匣正面交织成两个古篆——“无界”,字迹既刚猛又灵动,完美融合了两界武学的精髓。
“这玉匣我雕了三个月。”林越摩挲着玉匣上的纹路,眼中带着回忆的温情,“在天龙灵鹫宫时,我就想着要做一件能承载两界传承的信物。暖玉能温养真气,防止玉简中的剑意流失;这些纹路不仅是装饰,更是‘真气引导阵’,能帮承风他们更快吸收玉简里的感悟。”他说话时,指尖凝聚一丝大罗真气,点在“无界”二字的交汇处,玉匣表面立刻亮起淡淡的光晕,四种纹路如活过来一般,顺着真气流转起来。
“前辈放心,这半年我在天龙与风云两界辗转,早已悟透‘武道无界’的道理。”林越缓缓打开玉匣,一道莹白的光芒从匣中涌出,驱散了周围的晨雾。里面静静躺着一枚玉简,玉简通体莹白如羊脂,却在边缘泛着淡淡的三色光晕——金色是大罗剑意,青色是逍遥真气,黑色是风云武学的真气,三种颜色的光晕交织在一起,如三条缠绕的龙,既独立又融合。“这是我融合大罗剑意、风云武学与逍遥传承所制的‘剑道无界’玉简,”林越的声音带着郑重,“里面不仅有我对无极大罗剑的全部感悟,从基础的真气运转到‘大罗无剑式’的实战技巧,都记录得清清楚楚;还有逍遥墨阴剑与风神腿、排云掌的融合法门,比如用墨阴剑的‘藏锋’配合风神腿的‘风无定’,用逍遥真气的‘流转’化解排云掌的‘刚极易折’;更重要的是,我把当年与帝释天、断浪决战时,我和二位师兄的实战经验都刻在了里面,包括如何破解圣心诀的冰刃,如何避开火麟剑的灼烧剑气。”
聂承风与步渊亭的目光死死盯着那枚玉简,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他们曾在先祖的手札中读到过当年决战的惨烈,却只知道大概的过程,林越的实战经验对他们来说,比任何武学秘籍都珍贵——那是用鲜血换来的保命之道。步渊亭的手掌微微颤抖,他想起三年前被天门吸功使者重伤的经历,若是早有这样的经验,他根本不会中对方的“灰雾缠丝手”。
聂承风下意识地伸出手,想去触碰那枚莹白的玉简,却在距离玉匣一寸的地方猛地停住,指尖微微颤抖。他的眼神中满是敬畏,还有一丝不敢置信——这枚玉简承载的,是三代人的武学精华,是风云传承突破瓶颈的希望。他想起小时候,祖父抱着他讲聂风先祖与林越并肩作战的故事,那时他只当是传说,如今传说中的英雄就在眼前,还将如此珍贵的传承赠给他,让他一时间竟有些手足无措。
步渊亭虽依旧保持着沉稳,指节却因用力而发白,掌心的老茧被捏得发疼。他体内的排云掌真气不自觉地流转起来,与玉简边缘的黑色光晕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胸口那道当年被吸功使者所伤的旧疤,竟传来淡淡的暖意——那是真气共鸣带来的修复效果。他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心中的激动,对着林越拱手道:“前辈这份馈赠太重,晚辈怕……担不起。”
“担得起。”林越打断他的话,语气坚定,“当年聂风师兄把风神腿的精要传我,步惊云师兄用龙元救我性命,他们从未说过‘担不起’三个字。传承不是负担,是责任——你们担起这份传承,就是担起守护天下的责任,这有什么担不起的?”
“这玉简不能只给你们一人。”林越将玉匣轻轻推到两人中间,指尖凝聚三色真气,在玉简上空缓缓虚划。随着他的动作,玉简边缘的金、青、黑三色光晕突然散开,化作三道纤细的气流,如灵蛇般分别涌入林越、聂承风与步渊亭的眉心。“我已在玉简中种下‘剑意共鸣’的印记,”林越解释道,“你们修炼时,不仅能看到我刻在里面的感悟,还能通过印记实时交流心得——比如承风你练风神腿时卡壳,渊亭能通过印记把排云掌的刚劲心得传给你;若遇险境,更能以玉简为引,临时借用彼此的真气,形成‘风云合璧’的雏形。”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两人震惊的脸庞,继续说道:“这才是‘无界’的真谛——不是孤剑独行,是众志成城;不是武学的界限被打破,是人心的隔阂被消除。当年我和聂风、步惊云能打败帝释天,靠的不是某一个人的武功,是三人的心意相通,真气相连。”
聂承风与步渊亭同时闭上眼睛,感受着体内流转的气流。聂承风只觉眉心一暖,无数画面如潮水般涌入脑海——那是林越与聂风在天门金殿联手的场景,聂风的风神腿卷起漫天风沙,林越的大罗剑劈开冰刃,风势与剑意交织成一道青色气浪,正是他卡在第九式的“风雨同舟”。画面中,聂风的腿法看似灵动,却在每一个转折处都藏着厚重的根基,林越的声音在他脑海中响起:“‘风雨同舟’不是快,是稳——风要能托住人,雨要能润万物,腿法既要灵动,又要能为同伴提供支撑。”
步渊亭的脑海中则浮现出步惊云与林越合击的画面,步惊云的排云掌刚猛如涛,却在即将击中帝释天的瞬间,被林越的大罗剑引偏半分,避开了帝释天的冰刃反击。“排云掌不是猛就够了,”步惊云的声音(那是林越根据记忆复刻的)在他脑海中回荡,“刚劲要像江涛,既能拍碎岩石,又能绕开暗礁——你的掌力太直,缺了一份‘转’的巧劲。”他下意识地运转真气,按照画面中的诀窍调整掌法,掌间的刚猛真气竟真的多了一丝灵动,之前练“排山倒海”时的滞涩感瞬间消散。
“太神奇了……”聂承风率先睁眼,眼中满是激动的光芒,他下意识地施展风神腿的起手式,身形竟比之前轻盈了许多,风势在他脚下形成小小的漩涡,能稳稳托住自己的体重。步渊亭也睁开眼,对着旁边的竹篱笆虚空一掌拍下,掌风不再是直来直去,而是如弧形的江涛,绕开了前面的竹枝,精准地击在后面的篱笆桩上,桩身微微震颤,却没有断裂——这正是“刚柔相济”的境界。
“多谢林越前辈!”两人同时对着林越深深一揖,躬身的幅度比以往任何一次都大,额头几乎碰到了地面——这一次,他们敬的不仅是林越出神入化的武功,更是这份毫无保留的传承之心,这份将风云精神延续下去的期许。聂承风双手接过玉匣,紧紧抱在怀中,仿佛抱着整个风云传承的未来,指节因用力而泛白;步渊亭则转身快步走到竹屋墙角,将之前练功用的青石桩搬到林越面前,深吸一口气,右掌凝聚刚柔相济的真气,猛地拍下——石桩表面竟清晰地浮现出排云掌的掌纹与大罗真气的流线型纹路,两种纹路交织在一起,没有丝毫冲突,反而形成了稳定的图案。
“前辈,这是我按您玉简中的法门练的,您看看是否有误。”步渊亭的声音带着一丝紧张,这是他第一次将两种武学融合,心里没底。林越走上前,蹲下身,指尖轻轻抚过石桩上的纹路,真气顺着纹路游走一圈,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刚柔相济,已有七成火候。记住,排云掌的‘刚’是根基,就像这石桩的质地,坚硬稳固;大罗真气的‘柔’是脉络,就像石桩里的纹理,连接每一处刚劲。”
他站起身,指着竹屋旁的老茶树:“就像这棵茶树,树干虽硬,枝条却能随风弯折,这样才不会被狂风折断。你的掌法也是一样,光有刚劲,遇到帝天那样的邪功,很容易被吸走真气;加上大罗真气的柔劲,真气能在体内形成循环,就不怕被吸了。”
林越转头看向茶炉旁的无名,老人正用竹勺轻轻搅动着茶罐,目光落在两人身上,眼中满是赞许。“前辈,该启程了。”林越的语气带着一丝不舍,却又无比坚定,“天门的吸功大阵还有三日就要开启,帝天要用九十九名武林人士的内力做阵眼,吸收乐山大佛下的龙脉之力,我们不能再耽搁。”他想起昨日从天门遗迹回来时,沿途看到的天门残部劫掠百姓的惨状,那些被抓走的武林人士的家人,正哭天抢地地寻找亲人,那画面如针般刺在他的心上。
“急不得。”无名放下竹勺,慢悠悠地从竹屋门后取来一个用竹篾编织的行囊,行囊的提手处用麻线缝了又缝,显然是老人用了多年的旧物。他打开行囊,里面整齐地叠放着两匹用棉纸包好的茶叶,茶叶的包装纸上用毛笔写着“剑峰春茶”四个字,字迹苍劲;旁边放着一个小小的白瓷瓶,瓶身上贴着手写的标签——“剑心丹”,标签的边角已经卷起,显然是之前给林越的那瓶,此刻瓶中又多了三枚暗红色的丹药,丹药表面泛着淡淡的光晕,是用剑峰茶的茶蕊与多种名贵药材炼制而成。
“这茶是去年春上我亲自去剑峰采摘的,用松针烘干,比市面上的剑峰茶更添一份清气。”无名将行囊递给林越,指尖划过茶叶包,“你赶路困了就泡一壶,能清心醒神,还能稳定真气——你的无极大罗剑快到破境边缘,真气容易躁动,这茶能帮你压一压。”他又拿起那个白瓷瓶,塞进林越手中,“剑心丹再给你三枚,天门的天心诀邪异,能扰乱人的心神,强行吸收内力,关键时刻服下一枚,能护住心脉,隔绝邪气入侵。这三枚是我连夜炼制的,加了一味‘龙涎草’,比之前的药效强了三成。”
林越握着温热的瓷瓶,心中一暖。他知道龙涎草生长在剑峰的悬崖峭壁上,采摘极为危险,老人必定是凌晨就动身,冒着晨雾去采摘的。他低头看着行囊上的针脚,看着瓷瓶上卷边的标签,突然想起二十年前第一次来剑庐时,无名也是这样,为他准备行囊,为他炼制丹药,那时他还是个懵懂的少年,如今已能独当一面,而老人的白发却更密了。
无名走到林越身边,抬手轻轻按在林越的肩膀上,淡金色的万剑归宗剑意顺着掌心缓缓涌入林越体内,与他的大罗真气交织在一起,形成一道温暖的气流。“你的无极大罗剑已到破境边缘,差的就是‘羁绊圆满’这最后一步。”无名的声音带着欣慰,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感慨,“当年我传你万剑归宗,总怕你走了争强好胜的弯路——武学最忌‘孤’,孤剑易折,孤心易乱。如今看到你把‘守护’刻进剑意里,把‘传承’融入武功里,我就放心了。”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聂承风与步渊亭,又看向远处的江面,仿佛看到了二十年前的风云二人:“剑道的尽头从不是孤家寡人,是与同道者共守天下。当年聂风的风,步惊云的云,我的剑,还有你的大罗真气,之所以能打败帝释天,不是因为某一个人的武功有多高,是因为我们的心连在一起,真气连在一起,形成了无坚不摧的力量。”
林越能清晰地感受到,无名的剑意不仅在滋养他的真气,更在梳理他识海中的武学感悟。之前融合天龙逍遥武学与风云武学留下的些许滞涩,在这道温和的剑意引导下,如冰雪遇春阳般彻底消散。他的周身真气如江海般奔腾,却又沉稳如山岳,每一丝真气都带着“守护”的温度,每一缕剑意都透着“传承”的厚重。
“我明白。”林越的声音带着一丝哽咽,他想起当年在天门金殿,无名的万剑归宗为他挡住帝释天的冰刃,聂风的风神腿带他突围,步惊云的排云掌为他断后,那些画面如昨日般清晰。“您的剑意不仅在帮我夯实根基,更在告诉我,我的道不是一个人的道,是所有守护天下的人的道。”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激动,“待平定天门之乱,我必回剑庐,陪您煮茶论剑,直到把‘无极大罗剑’的终极境界悟透,还要把您的万剑归宗,还有风云的武学,一起整理成册,让更多人明白‘守护’的真谛。”
无名笑着点头,眼中满是期许。他收回手,转身走到竹屋门口,拿起靠墙放着的英雄剑——剑鞘上的锈迹已被擦拭干净,露出里面古朴的纹路。老人轻轻抚摸着英雄剑的剑柄,那是他用了一辈子的剑,见证了江湖的风风雨雨,也见证了传承的生生不息。
“前辈的恩情,林越此生难忘。”林越对着无名深深一揖,腰弯得极低,额头几乎碰到了地面。这一揖,敬的是老人的授业之恩,敬的是老人的守护之情,敬的是这份跨越二十年的师徒情谊。“待平定天门之乱,我必回剑庐,陪您煮茶论剑,直到把‘无极大罗剑’的终极境界悟透,还要把您的万剑归宗,还有风云的武学,一起整理成册,让更多人明白‘守护’的真谛。”
“去吧。”无名摆了摆手,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却无比坚定,“江湖路远,险象环生,但记住——守住自己的初心,就是守住天下的安宁。风云的传承在你们手上,不会断。”他握着英雄剑的手微微用力,剑鞘与剑柄碰撞,发出一声清越的轻鸣,像是在为林越送行。
林越转身,对着聂承风与步渊亭点头示意。两人立刻跟上,脚步沉稳有力。走到剑庐的竹篱旁时,林越突然停下脚步,猛地回头望向竹屋前的老茶树——晨曦终于穿透了晨雾,金色的阳光洒在无名的白发上,老人正站在茶炉旁,轻轻擦拭着英雄剑,剑身上的光芒与茶汤表面的光晕交织在一起,温暖而耀眼。茶炉旁的青石上,还放着林越刚才用过的粗瓷碗,碗里剩下的茶汤已经凉了,却依旧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那一刻,林越的心脏猛地一缩。他想起二十年前第一次离开剑庐时,也是这样的晨雾,也是这样的阳光,老人也是站在老茶树下,目送他远去。那时他年少轻狂,一心只想变强,根本没读懂老人眼中的不舍;如今他历经沧桑,才明白这份目送背后,是牵挂,是期许,是传承的重量。
“前辈保重!”林越高声喊道,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在晨雾中回荡。他下意识地握紧了手中的行囊,握紧了那个装着剑心丹的瓷瓶,仿佛这样就能握住这份温暖的传承。
无名抬起头,对着林越挥了挥手,握着英雄剑的手猛地一紧。英雄剑突然发出一声震耳的清鸣,一道淡金色的剑影从剑身涌出,在空中盘旋一圈后,化作“一路顺风”四个苍劲的大字,字迹如剑刻般清晰。随后,剑影散成无数金色光点,如细雨般落在林越与追风马身上——这些光点带着万剑归宗的剑意,能在林越遇险时自动形成防护屏障。
林越能感受到光点融入体内的温暖,他对着无名再次拱手,然后翻身上马。追风马似乎也感受到了离别的氛围,轻轻蹭了蹭林越的腿,发出一声低沉的嘶鸣,眼中竟透着与人一般的不舍。
林越刚要催动真气,怀中的“剑道无界”玉简突然剧烈亮起,金、青、黑三色光晕如火焰般跳动,与聂承风、步渊亭腰间的短剑产生强烈共鸣。短剑发出“嗡嗡”的剑鸣,两人体内的真气不受控制地流转起来,与林越的真气形成一道无形的气流连接。林越的识海瞬间被耀眼的金色光芒填满,面板提示如潮水般浮现,每一个字都带着“羁绊圆满”的温暖韵律,每一条提示都承载着传承的力量:
【故友羁绊触发:成功传承风云武学,与无名、聂承风、步渊亭的羁绊达到完美契合,情感共鸣转化为武道助力】
【故友羁绊:风云(圆满)→ 附加效果“同心”解锁:与风云传承者联手时,所有招式威力提升 50%,伤害共享降低 30%,真气循环速度提升 20%】
【剑道传承认证:“剑道无界”玉简被风云后人接纳,触发剑庐地脉与“万剑归宗”传承双重共鸣,无极大罗剑进度更新】
【无极大罗剑:当前总进度 98.8%(圆满)→ 99.9%(圆满·巅峰),附加效果“无界”解锁:可自由融合所会武学招式,无真气冲突隐患,融合招式威力额外提升 25%】
【额外奖励:获得“风云守护者”进阶称号,风云体系武学修炼速度永久提升 40%,对天心诀等邪异武学的抗性提升 50%】
金色光芒散去的瞬间,剑庐上空突然风云变色。原本平静的晨雾被一股磅礴的剑意搅动,如巨浪般翻滚。剑庐周围的剑峰山脉突然传来“嗡嗡”的共鸣声,无数道淡金色的剑气从山峰的岩石中、从老茶树的枝干中、从竹屋的竹篾中涌出,如万剑朝宗般汇聚到林越头顶。这些剑气形态各异,有的如英雄剑般刚劲,有的如风神腿般灵动,有的如排云掌般厚重,还有的如大罗剑般圆满——这是剑庐地脉中沉淀的历代武者剑意,是无名的万剑归宗剑意,是林越的大罗剑意,是聂承风、步渊亭体内流转的风云真气,三者交织在一起,形成一道直径数丈的巨大剑形光柱,直插云霄,将晨雾彻底驱散,连远处江面上的渔船都能看到这壮观的景象。
“快看!剑庐那边的光柱!”江面上,一名渔民指着剑峰的方向,激动地喊道。周围的渔船纷纷停下作业,渔民们对着光柱双手合十——他们都知道,那是剑庐的剑意,是守护这片土地的象征。
“这是……万剑归宗的最高呼应!”聂承风瞪大了眼睛,身体因激动而微微颤抖。他曾在祖父传下来的聂风手札中见过这样的记载:“当传承圆满,剑意共鸣,天地同贺,万剑来朝——此乃剑道之极致,非孤勇所能及,乃传承之荣光。”手札中说,当年无名前辈达到万剑归宗巅峰时,也曾引动过这样的景象,只是那时的光柱,比现在的要细上一半。“只有当传承者的剑意与地脉、与前辈的剑意完美契合时,才会出现这样的景象!”
步渊亭也震撼不已,他能感受到头顶的剑气中,有步惊云先祖的排云掌真气气息,那气息厚重而温暖,与他体内的真气完美融合。他想起林越玉简中记录的画面,突然明白了——这不是某一个人的突破,是三代人传承的圆满,是风云精神的延续。
林越能清晰地感受到,头顶的剑气并非在攻击,而是在“祝福”,在“认可”。这些剑气缓缓融入他的体内,每一道剑气都带着一段记忆——有无名教他练剑的画面,有聂风带他突围的画面,有步惊云为他挡剑的画面,还有聂承风、步渊亭守护石刻的画面。他体内的无极大罗剑剑意与这些剑气完美融合,之前卡在98.8%的进度条,在这一刻如洪水破堤般冲破瓶颈,稳稳地停在了99.9%——只差最后一丝契机,就能彻底破境,达到前无古人的武学境界。
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手掌,掌心泛着淡淡的金色光芒,那是大罗真气与万剑归宗剑意融合的颜色。他能清晰地感觉到,自己的每一丝真气都充满了力量,每一缕剑意都带着守护的温度,他甚至能仅凭意念,就融合风神腿的风势与排云掌的掌力,形成全新的招式。
“这是剑庐对传承者的认可,是历代前辈对我们的期许。”林越轻声说道,眼中满是震撼与感动,还有一丝肩负重任的坚定。他抬手对着剑庐的方向深深拱手,对着竹屋前的无名,对着这片承载着传承的土地,郑重地说道:“多谢前辈,多谢聂风师兄,多谢步惊云师兄——你们的传承,我不会辜负;你们的守护,我会延续。”
竹屋前的无名看着空中的剑形光柱,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他抬手对着林越的方向拱手,英雄剑再次发出清鸣,仿佛在回应林越的誓言。老茶树枝叶摇曳,洒下一地的阳光,如无数双眼睛,见证着这份传承的圆满。
头顶的剑气似乎听懂了他的话,盘旋片刻后,缓缓散去,化作点点金光,洒在剑庐的每一寸土地上——金光落在老茶树上,树叶更绿了;落在竹屋上,竹瓦更亮了;落在聂承风与步渊亭身上,两人的气息更稳了。竹屋前的老茶树枝叶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回应他的感谢,又仿佛在为他送行。
林越转头望向乐山大佛的方向,远处的天空中,一道黑色的气柱越来越浓,如一条狰狞的黑龙,盘旋在大佛头顶——那是天门吸功大阵散发的邪异气息,越来越强,越来越近。空气中的血腥味也越来越浓,那是被天门抓走的武林人士的鲜血气息,是即将到来的决战的预兆。
林越握紧手中的鸿蒙大罗剑,剑身上的灵鹫图腾与“剑道无界”玉简的光晕相互呼应,发出清越的剑鸣,剑鸣如战鼓,激荡着每一个人的心神。他能感受到体内奔腾的真气,能感受到与聂承风、步渊亭之间的真气连接,能感受到背后剑庐的支持,能感受到历代前辈的期许——所有的力量都汇聚在他的剑上,所有的传承都凝聚在他的心中。
“走吧,去会会天门的帝天,去破了他的吸功大阵!”林越猛地一夹马腹,追风马长嘶一声,四蹄翻飞,如一道黑色的闪电,朝着乐山大佛的方向奔去。马蹄踏过青石板,留下一串带着金色剑意的蹄印,蹄印如纽带般,与身后剑庐的方向遥遥相望,连接着传承,连接着希望。
聂承风与步渊亭对视一眼,同时催动真气,身形如两道光影,紧紧跟了上去。聂承风的风神腿卷起地面的金光,步渊亭的排云掌引动空中的气流,两人的真气与林越的大罗真气交织在一起,形成一道青、黑、金三色交织的气浪。气浪如利剑般劈开晨雾,所过之处,花草为之摇曳,江水为之激荡,仿佛整个天地都在为他们送行。
三人的身影在晨雾中逐渐远去,却留下了一道永不消散的真气轨迹。那轨迹如一条金色的丝带,一端系着剑庐的传承,一端系着乐山大佛的决战,系着天下苍生的希望。
离别不是结束,是新的开始;传承不是负担,是最强的力量。林越的剑,已带着三代人的羁绊与期许,带着两界武学的精髓,带着守护天下的初心,准备迎接天门的最终挑战——一场关乎传承、关乎正义、关乎天下安宁的决战,即将在乐山大佛之巅,拉开最壮烈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