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育良站起身,双手撑着桌面,身体微微前倾,目光如炬。
“古人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人民就是水,我们就是舟。”
“水浑了,可以想办法澄清。舟要是翻了,那就什么都没了!”
“在座的各位,都是汉东省的中流砥柱,手握重权。”
“我希望大家能时刻记住,我们屁股底下的这把椅子,到底是谁给的!”
“千万,不要辜负了这份沉甸甸的信任。”
一番话,说得掷地有声。
之前还觉得高育良风格新奇的副省长们,此刻额头上已经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这位新省长,不是接地气。
他这是揣着雷霆万钧之力,来给所有人上了一课。
高育良缓缓坐下,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仿佛刚才那个声色俱厉的人不是他。
他将目光转向从头到尾一言不发的李达康。
“达康同志。”
李达康抬起头,迎上他的目光。
“刚才说的是工作作风问题,下面,我们谈谈具体工作。”
气氛稍稍缓和了一些。
“光明峰项目,现在进展如何了?”
高育良的语气很平静,就像在问一件平常的事情。
但这个问题一出,李达康的心又提了起来。
“这个项目,我很关心。”
高育良继续说道。
“汉东的经济要发展,要转型,就需要有新的增长点,需要有龙头项目来带动。”
“这方面,就需要你李达康这股子敢打敢拼的闯劲啊。”
这话听上去是表扬,可李达康却听出了弦外之音。
“这个项目,不只是你京州的项目,也是我们整个汉东省的脸面工程。”
“光靠你达康书记一个人,担子太重了。”
“我们省政府,在座的各位厅局的负责同志,都要全力支持,群策群力。”
“要钱给钱,要政策给政策,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把这个项目,又快又好地干成!”
高育良看着李达康,脸上带着真诚的笑容。
“达康同志,你觉得呢?”
李达康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腰杆挺得笔直,声音洪亮。
“报告高省长,光明峰项目目前虽然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总体可控!”
“前任负责人丁义珍的问题是个人问题,绝不会影响我们搞经济建设的决心!”
李达康的声音在会议室里回荡。
他没有直接回答进展,而是先表明了态度。
“丁义珍出逃后,我立刻安排了光明区的区长孙连城同志接手。”
“孙连城同志不负众望,已经初步稳住了局面。他发挥主观能动性”
他顿了顿,似乎在组织语言。
“积极与大风厂的持股员工进行沟通协调,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李达康这话,说得很有技巧。
什么叫“初步的成果”?
就是谈了,但还没谈拢。
可在这种场合,听起来就像是已经解决了大半。
“项目的其他配套设施建设、拆迁户的补偿款分配方案,我们都已经全部落实到位。”
“只等大风厂这最后的问题解决,项目就能立刻重启!”
说到这里,李达康猛地一挥手,斩钉截铁。
“我向省委省政府保证,只要解决了大风厂。”
“一年之内,我们一定能把光明峰项目交付!如期呈现在全省人民面前!”
一番话下来,仿佛那虚无缥缈的项目,已经被他用语言给完成了。
会议室里的其他人,听得一愣一愣的。
不少人心里暗自佩服,这李达康还真是个将才。
这么大的一个烂摊子,被他几句话一说,好像明天就能剪彩了。
祁同伟坐在角落,静静地看着。
这位达康书记,最擅长的就是把黑的说成白的,把五分的成绩说成十分的功劳。
报喜不报忧,是他的基本操作。
高育良端坐着,脸上看不出喜怒。
他当然听得出李达康话里的水分。
所谓“初步的成果”。
无非就是孙连城那个区长,又想出了什么和稀泥的办法,暂时安抚住了工人而已。
核心问题,一个都没解决。
但他今天把李达康拎出来,敲打一番,本意就不是为了追究光明峰项目的责任。
而是为了稳住他。
李达康这人,能力有,魄力也有。
但就是一匹野马,缰绳稍微松一点他就敢往前冲,容易破坏大局。
自己刚上任省长,最需要的就是一个“稳”字。
所以,得给这匹野马套上笼头,上好嚼子。
想到这里,高育良的脸上忽然露出了笑容。
“好!”
他带头鼓起了掌。
“达康同志说得好啊!”
会议室里,立刻响起了稀稀拉拉的掌声。
李达康露出骄傲的表情。
他微微挺起胸膛,甚至下意识地往会议室后方瞥了一眼,似乎在寻找记者的身影。
今天这番表态,要是能上个新闻,对他可是大大的加分项。
“我就欣赏达康同志这种迎难而上、敢于担当的精神!”
高育良的赞扬还在继续。
“有你这样的市委书记,是人民的福气!”
这话的分量,可就重了。
李达康的脸上,笑容已经藏不住了。
“不过……”
高育良话锋一转。
“你放心,这个项目,我们省里的干部也会全力支持,互帮互助!”
李达康心里咯噔一下。
高育良这话,听着是支持,实际上却是釜底抽薪。
把省政府拉进来,这项目的功劳就不再是他李达康一个人的了。
李达康心中暗叹,脸上却立刻堆起了感激的笑容。
“感谢省长的支持!有省里做坚强后盾,我们京州更有信心了!”
他重新坐下,后背却已经感到了凉意。
会议室里的其他人,此刻看向祁同伟的眼神都充满了羡慕。
谁不知道,新任省长高育良是祁同伟的老师。
有这么一个大靠山,祁同伟未来的路,简直是一片坦途。
但他们哪里知道。
高育良能坐上省长的位置,背后真正出力的。
恰恰是他们眼中这个“背靠大树好乘凉”的祁同伟。
高育良自己心里最清楚。
若不是祁同伟在关键时刻为他向上递了话,这省长的位置大概率会落在别人头上。
对于自己这个学生,高育良的感情是复杂的。
曾经,他恨铁不成钢。
祁同伟是他最得意的门生,却为了所谓的爱情跑到偏远的山区,给一个女人下跪求婚。
这件事,一度让高育良觉得颜面尽失。
可现在,看着坐在台下不动声色的祁同伟,高育良的心里却涌起了难以言喻的骄傲。
这小子终究还是长成了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