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生什么事了?
看见邢峦这副模样,元遥很诧异。
不等元遥开口询问,邢峦直接一骨碌将自己所察觉到的不对劲说出,旁人听似乎并没什么问题。
但元遥却忽然想到此前了解过的合肥之战,当时几名玩家还在惊叹南梁巨舰之大。
莫不是梁军要故技重施?
也不对啊,由于合肥之败,元英早做了预备,虽然被围在城中没法出城查探,却也每日都遣人测量护城河的深度,这些时日虽有些变化,但变化不大。
按理说淮河应是未设堤坝才是。
可元遥紧接着想到前些时日的大雨,难不成是当初的雨水多影响?
事实上差不多,此番寿阳一地大雨暂歇,但上游之地依旧在下雨。而这,是元英一众并不知晓的。
上流水位上涨,即便截断了支流,护河城自然也是看不出变化的,可现如今元遥再去看,只见得护城河水位近乎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上涨。
见此,元遥直呼完蛋了。
当即将前线交给赵匡胤等将。
邢峦和元遥二人则直接进城去寻元英,就在路上元遥看了一眼阵前的赵浔,忽的心中生出一个极为大胆的想法。就待二人进城之后,北边粮道附近也发现了梁军的身影。
梁军巨舰下水,在寿阳城上老远就能看见。
当梁军三路围攻的消息传进城中时,魏军众将明显都有些慌乱,好在元英亲自披甲上阵怒喝道:“慌张什么!”
“本都督在此,不必慌乱。”
元英现身之后,魏军明显安定下来。
关键时刻一个可靠有担当的主将相当重要,元英能力或许比不了岳飞、卫青一众,但是和宗泽这种水平,还是可以拼一下的。
此战的转折点便是那场大雨,赵浔抓住机会,将原本属于魏军的天时地利换成了梁军的天时人和。于是赵浔顺势而为,便得到了这般好的结果。
后续韦睿、宗泽的协助,更是直接提出绝杀之策,只要赵浔把握住寿阳此战,将魏军有生力量尽可能多得绞杀在此,获得胜利只不过是指日可待罢了。
就在元英准备死战之时。
元遥目光闪烁,思考良久,终于还是下定决心直接上前道:“末将有一计,可破梁军。”
此言一出魏军大帐之中众将齐齐看向元遥,元英目光炯炯看向元遥有些激动直接问道:“修远有何计策,速速说来!”
“回都督,末将此计名为斩首。”
“斩首?”
就在众人疑惑之际,元遥则缓缓开口解释道:“都督,此战敌将萧宏亲自率军城外,末将有亲自查探过,东门一侧仅有梁军十五万。”
“而我城中有大军三十余万,我军兵力占优,末将请都督与末将和众将军一同领兵从东门出战,都督与吾在中军假意迎敌之际,以奚将军等一众将军领精锐从侧翼直取梁军中阵。”
“此战不进则败!”
元遥一阵分析直接给众人整懵了,这特么跟赌博有什么区别?
见此一众玩家并不表态只是在思考可行性,其余众将则厉声反对,元英也震惊的不说话,倒是元遥笃定此计可行。
随后继续开口道:“梁军此战全由萧宏主导,只要成功斩首萧宏,梁军士气必然大降。”
“届时寿阳之围自解,我们就胜了。”
而元英此时则摇了摇头,他不否认元遥所说有理,但是元遥小瞧了韦睿,就是萧宏被杀,梁军也不会崩溃。
反而是魏军出城殊死一搏,寿阳城内空虚,被梁军顺利拿下,届时腹背受敌,一样完蛋。
见此元遥继续道:“都督,梁军倾巢而出欲破寿阳,此时梁城必然空虚,我军在正面击溃萧宏后,便可直接一路向西直取梁城。”
“届时,未必没有胜机。”
就在魏军众将商讨之际,魏军信使又传信来,有人在城门南侧发现梁军踪迹。
闻言元英心中大骇,此次梁军从来不是三路合围,而是四路。
若不再做出决定,真就完蛋了。
此时元遥已经单膝跪地请命。
元英也万分焦虑,不知正解为何。这般想着,邢峦忽然也开始请命,邢峦带头后,奚康生等一众玩家也都发了狠,反正到头来不过是一个输字。
今日就赌上一遭又如何?
见一连数个大将都发狠,元英双眼一红,直接大手一挥,直接将做出决定。
“众将听令,披甲!”
“随本都督出战!”
说着元英将佩剑拔出,狠狠扎进地上,众将见元英做出决定,也不再争论,齐齐出声道:“愿为都督死战!”
“愿为大魏死战!”
这种极致的压力下,整个北魏军,真正粘合成一个整体,众将各司其职,率军从东路出战,只剩下不到五万军,在各个城墙之上,拦截其余三路梁军。
其中指挥,正是在梁魏初战时受伤的杨大眼,此时杨大眼单臂持刀,已然心存死志。
赵浔看着眼前涌出的魏军满心意外,一时间没有看出魏军在打什么主意。
这是知道自己要败了,所以打算鱼死网破?
赵浔看着亲自领军出战的元英,嘴角带笑只觉得有些意思,至少魏军不是安稳等死,还愿意一战博上一博。
“这元英名不见经传,却还是个气节之人,乃国之猛士也。”
只可惜,你面对的是域外天魔。
赵浔自是满心豪气,经历了岳飞传后,赵浔已然不知道害怕两个字是怎么写的。
还是那句话,鱼会死,但网不会破。
因为天赋的原因,赵浔并不亲自领兵,而是交给了昌义之和马仙埤二人,自己只顾大局。
而当赵浔下令,两将率大军直接开拔。
准备正面抵挡住魏军。
由于其他三路事态紧急,魏军丝毫不敢拖延,两军直接正面相接,战争一触即发。
此时赵浔亲自坐阵中路,有颜良护卫,面前放着专门移至此处的大鼓,拾起鼓槌,亲自为大军擂鼓。
这一套虽老,但效果是真的好用。
一时间梁军诸将知晓主将擂鼓,皆奋力死战,正面战场两军杀的人仰马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