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曙光,如同羞涩的少女,怯生生地探入林家小屋,驱散了夜的深沉,却未能完全驱散林向阳心头的阴霾。
他几乎一夜未眠,眼底带着淡淡的青黑,但眼神却异常清明锐利,仿佛经过一夜的煎熬与思考,淬炼得更加坚韧。
弟妹们陆续醒来,屋内很快便充满了孩童的朝气。
林晓梅第一眼就看到了墙上新增的奖状,小脸上立刻绽放出灿烂的笑容,昨日的疲惫与惊吓似乎已被这份荣誉冲刷干净。
林卫国和林晓雨也围着奖状叽叽喳喳,兴奋不已。
“大哥,有了这个奖,以后就没人敢小看咱们了吧?”
卫国挥舞着拳头,信心满满。
林向阳压下心中的纷乱思绪,努力在弟妹面前维持着平静与温和:“奖状是鼓励,更是责任。咱们得对得起这份荣誉,以后更要脚踏实地。”
他顿了顿,转移话题,“好了,赶紧洗漱吃饭,该上学的上学,该看家的看家。”
他将机械厂技术科的纸条小心收好,并未立刻声张。
这份机遇如同烫手的山芋,在未弄清钱叔及其背后势力的真正意图前,他不敢轻易触碰。
简单的早饭过后,晓梅背上书包去了学校,步伐轻快,仿佛昨夜的惊魂只是梦境。
卫国和晓雨则按照大哥的吩咐,留守家中,负责看护地窖和留意院内动静。
林向阳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刻外出忙碌,他需要时间消化昨夜的信息,并调整应对策略。
他搬了个小马扎坐在门口,看似在修理一个从废品站淘来的旧闹钟,实则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敏锐地感知着大院内的任何风吹草动。
阳光渐渐洒满院落,邻居们也开始了日常的劳作与闲谈。
不少人见到林向阳,都会主动打招呼,语气中带着明显的羡慕和敬佩。展览获奖的消息显然已经随着晨风传遍了整个大院。
“向阳,出息了啊!给咱们大院争光了!”
“可不是嘛,听说区里领导都表扬了!”
“老林家这几个孩子,真是不得了……”
面对这些赞誉,林向阳一一谦逊回应,脸上挂着符合年龄的、略带腼腆的笑容,心中却毫无波澜。
他知道,这些浮于表面的荣光,在真正的危机面前,脆弱得不堪一击。
他的目光状似无意地扫过钱叔家的门窗。
那扇门依旧紧闭着,窗帘也拉得严严实实,仿佛里面的人仍在沉睡,或者,正透过缝隙,冷静地观察着外面的一切。
时间在看似平静的氛围中缓缓流逝。
临近中午,林晓梅放学回来,脸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
她放下书包,凑到大哥身边,压低声音说:
“大哥,今天在学校,听到有同学在传……说咱们的奖状有水分,是靠街道关系才拿到的。”
她的小脸因气愤而微微发红,“还有人说,看见展览上有领导特意关照咱们,暗示咱们背景不一般。”
林向阳手中的螺丝刀微微一顿,眼神冷了几分。
谣言来得如此之快,且如此具有针对性,直指他最为警惕的“背景”问题。
这绝不仅仅是学生间的嫉妒那么简单。
“别在意这些闲话。”
他安抚妹妹,“清者自清。咱们的作品摆在那里,经得起检验。越是有人传,咱们越要表现得坦荡。”
他心中明了,这很可能是钱叔势力的又一次试探,或者是一种舆论上的施压,意图扰乱他的心绪,甚至制造事端,让他和家庭再次成为焦点,以便他们浑水摸鱼。
果然,下午时分,街道办的郑干事再次登门,脸上带着热情洋溢的笑容。
“向阳啊!大喜事!”
郑干事一进门就高声说道,“你这次可真是给咱们街道露了大脸了!区文教局的领导专门打电话来表扬,说你是全区青少年学习的榜样!”
他拉着林向阳,絮絮叨叨说了许多上级的重视和未来的期望,话里话外都在暗示,街道会继续大力培养他,希望他再接再厉。
林向阳恭敬地听着,适时表达对街道培养的感激,态度无可挑剔。
然而,郑干事话锋一转,看似随意地问道:
“对了,向阳,我听说红星机械厂那边也对你很感兴趣?还给了联系方式?这可是个好机会啊!你有没有什么想法?如果需要街道出面协调,你尽管说!”
林向阳心中一凛。
机械厂纸条的事,他并未对外人提起,郑干事如何得知?
是文化馆工作人员反馈的,还是……钱叔那边传递的消息?
他不动声色,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犹豫和为难:
“谢谢郑干事关心。机械厂确实给了个学习交流的机会,我心里很感激。不过……您也知道我家里的情况,弟弟妹妹都还小,我又是高一的关键时期,怕耽误了学业,也怕照顾不好家里。所以……还想再考虑考虑,也多听听学校和街道的意见。”
他将“家庭负担”和“学业为重”再次作为挡箭牌推了出来,态度谦卑,理由充分。
郑干事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失望,但很快又被笑容掩盖:
“理解,理解!年轻人稳重点是好事。不过这样的机会难得,你可要好好把握。有什么困难,街道尽量帮你解决!”
送走郑干事,林向阳的心情更加沉重。
街道的过度“热情”和消息的灵通,都让他感到不安。
他仿佛陷入了一张无形的大网,各方力量都在或明或暗地施加影响,试图将他引向某个预设的方向。
夜幕再次降临。
经过白天的观察和思考,林向阳知道,被动等待绝不是办法。
钱叔那边已经将触角伸到了屋后,地窖的秘密随时可能暴露。
他必须主动出击,至少,要建立起有效的预警机制。
晚饭后,他以“研究新东西”为由,再次进入了地窖实验室。
这一次,他没有去碰那些敏感的德文资料或无线电元件,而是将目标放在了最实际的需求上——防御和预警。
他翻找出之前收集的各种废旧材料:一些细如发丝的漆包线、几个废旧干电池、一个小功率的电铃(是从一台报废的闹钟上拆下来的)、还有之前制作矿石收音机时剩下的一些绝缘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