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再次祭出“家学渊源(无法考证)+生活所迫+自学摸索”的组合拳,并将功劳分散到“旧书”和“失败经历”上,淡化个人在这其中展现出的、可能超越年龄的精准设计能力。
沈怀儒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没有追问那本“遗失的小册子”,而是指着模型的一个细节问道:
“这个单向止回阀,用橡皮筋和木片来实现,虽然简陋,但想法很好。你怎么会想到用这个结构?”
这个问题更深入技术核心,带着一定的考较意味。
林向阳早有准备,他拿起旁边一个备用的小木片和橡皮筋,一边比划一边解释,语言尽量朴实,甚至故意带点“土气”:
“就是觉得……水往下走的力量很大,得有个东西能拦住它往回跑。试过直接堵死,不行,水过不去了。后来看到旧闹钟里的发条齿轮卡住的样子,就想着能不能做个只能往一边转的‘门’,试来试去,发现用这个橡皮筋拉着小木片,劲儿不大不小,刚好能让水过去,又不会让它轻易倒回来……”
他将一个可能源于理论计算或更精深知识的设计过程,描述成了一次次笨拙的、基于观察和试错的“土法试验”。
这既符合他“自学成才”的人设,也降低了可能引发的惊异感。
沈怀儒听着,脸上的笑容更深了,眼中欣赏之意更浓:
“善于观察,勇于尝试,还能从失败里总结。很好,这比死读书更重要。”
他转而看向展板上“向阳学习小组”的照片和介绍,“这个学习小组,也是你发起的?”
“是街道和李主任支持我们搞起来的。”
林向阳立刻将主导权归功于上级,并示意晓梅上前,“主要是同学们一起学习,互相帮助,有时候也一起动手做点小实验。晓梅是我们小组的记录员,很多活动都是她组织的。”
林晓梅会意,立刻接着大哥的话,向沈怀儒和王科长简要介绍了学习小组平时活动的情况。
如何利用课余时间互助学习,如何一起收集材料制作教具,如何将学到的知识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等等。
她口齿伶俐,叙述清晰,重点始终围绕着“集体”、“互助”和“实践”。
王科长在一旁听得频频点头,脸上有光。
林向阳兄妹这番表现,既展示了成果,又突出了集体和街道的培养,态度谦逊,回答得体,让他这个推荐人脸上十分增光。
沈怀儒的目光在兄妹二人身上流转,最终落在林向阳那虽然瘦削却挺得笔直的脊梁上,沉吟片刻,忽然问道:“林向阳同学,你对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有什么想法吗?”
这个问题,看似平常,却可能藏着更深的意图。
是单纯的关心,还是某种招揽的前奏?
林向阳心跳微微加速,他垂下眼睑,语气真诚而带着一丝符合家境的重负:
“我现在就想好好读书,把高中念完。弟弟妹妹还小,家里……也需要我。多学点知识,将来能找个稳当点的活儿,把弟弟妹妹供出来,让他们也能好好上学。”
他没有提及任何宏伟的抱负,更没有流露出对高深技术的渴望,只是将一个肩负家庭重担、渴望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少年形象,清晰地勾勒出来。
这既是事实,也是一种有效的防御——一个被家庭拖累、眼界似乎局限于“找稳当活儿”的少年,显然不是某些需要“尖端人才”的项目首选。
沈怀儒闻言,轻轻叹了口气,眼神中多了几分理解和惋惜,他拍了拍林向阳的肩膀:
“不容易啊。家境艰难,还能有这样的志气和能力,非常难得。读书是正路,一定要坚持下去。有什么困难,可以向学校、向街道反映。”
他并没有提出任何具体的“帮助”或“招揽”,这让林向阳心中稍安,但也不敢完全放松。
“谢谢沈工关心,我会的。”林向阳恭敬地回答。
沈怀儒又鼓励了兄妹俩几句,便在王科长等人的陪同下,转向了下一个展位。
他们一走,林家展位周围的气氛明显活跃起来。
不少其他学校的学生和老师都围拢过来,好奇地打量着水锤泵模型,询问着暖手铁盒的制作细节。
林向阳和晓梅耐心地一一解答。
先前那些轻视的目光,早已被好奇、佩服乃至一丝羡慕所取代。
林家兄妹用扎实的成果和沉稳的应对,赢得了尊重。
然而,林向阳并未被这暂时的顺利冲昏头脑。
他的目光看似落在热情的询问者身上,眼角的余光却始终警惕地扫视着四周。
钱叔的身影没有再出现。
那个与钱叔交谈过的、气势不凡的中年男子也毫无踪影。
但他们真的放弃了吗?
沈工的出现和关注,是否本就在他们的计划之内?
或者,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展览在下午时分接近尾声。
评委们进行了最后的合议,参展队伍也开始陆续收拾物品。
就在林向阳和晓梅准备将模型拆解装箱时,一个穿着文化馆工作制服、面容和善的中年人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一张表格。
“是林向阳同学吧?”
工作人员笑着问道,“你们的‘水锤泵模型’和‘暖手铁盒’,经过评委评审,一致认为设计巧妙,实用性强,充分体现了勤俭节约、动手创造的精神,被评为本次展览的‘优秀创新成果’!这是获奖证书,恭喜你们!”
工作人员将一张印着红章的奖状递到林向阳手中。
周围响起了一阵祝贺的掌声。
晓梅激动得小脸通红,紧紧抓住了大哥的胳膊。
林向阳心中也涌起一股热流。
这份荣誉,是对他们兄妹辛苦付出的肯定,更是他为自己和家庭争取到的一层实实在在的保护色。
“谢谢,谢谢评委老师,谢谢街道和学校的培养。”林向阳连声道谢,态度依旧谦逊。
工作人员又递过来一张小小的、印刷精美的纸条:
“另外,区里红星机械厂的领导也对你们的作品很感兴趣。这是厂里技术科的联系方式,他们表示,如果你们有兴趣,以后寒暑假可以去厂里的技工学校旁听一些基础课程,或者参加他们组织的一些青少年技术交流活动。”
红星机械厂!
林向阳心中一动。
这不是杨厂长所在的厂子吗?
虽然上次他婉拒了特招,但看来厂里并未完全放弃对他的关注。
这次以“旁听”、“交流”这种更温和、更符合学生身份的方式递出橄榄枝,无疑是一个更稳妥、也更令人心动的机会。
他郑重地接过纸条:“谢谢您,我们会认真考虑的。”
兄妹俩在众人羡慕的目光中,收拾好展品和奖状,拖着板车,踏上了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