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瑶是被“咕噜噜”的声音吵醒的。不是肚子叫,是卡匣在沈砚怀里震动,像揣了只刚下完蛋的母鸡。小姑娘揉着眼睛坐起来,晨光从工坊穹顶的破洞斜照进来,刚好落在沈砚的衣襟上——那里鼓起个方形的包,卡匣的边角把粗布麻衣顶出个小尖角,还在微微发烫,像揣了个暖手宝。
“沈砚姐,卡匣在‘喘气’!”瑶瑶伸手戳了戳那个小包,指尖刚碰到布料,就被烫得缩回手,“比昨天更烫了!像二牛烤糊的红薯!”
沈砚掀开衣襟,卡匣果然烫得吓人,九颗晶核的光芒透过箔层映在布上,像块会发光的暖宝宝。最奇怪的是那颗“史前工坊钥”——青铜钥匙被她用影蛛丝绳系着挂在脖子上,此刻正贴在卡匣上,钥匙齿的螺旋纹和卡匣灵纹像咬合的齿轮,发出“滋滋”的轻响,烫得她赶紧把钥匙挪开。
“能量共鸣。”瘦猴蹲在旁边啃压缩饼干,镜片后的眼睛亮得像探照灯,“根据‘电磁感应定律’,史前钥匙和卡匣的晶核是‘互感线圈’!钥匙是‘初级线圈’,卡匣是‘次级线圈’,两者靠近就会‘能量互充’,产生涡流热!就像你家电磁炉加热铁锅,锅没插电也会发烫,因为线圈的磁场让锅底产生了电流!”他突然指着瑶瑶,“瑶瑶的灵纹感能‘看见’能量流吧?快看看,是不是钥匙在给卡匣‘充电’?”
瑶瑶闭上眼睛,小眉头皱成个小包子,手指悬在卡匣上方:“看见了……红色的‘线’!从钥匙跑到卡匣里,卡匣里的‘小光团’在抢着吃!抢得越凶,卡匣越烫!”
“那是‘能量过载’!”瘦猴差点把饼干渣掉卡匣上,“根据‘功率计算公式’p=UI,钥匙输出功率15w,卡匣额定输入功率10w,超了5w!就像你给5V的手机插10V的充电器,电池会发烫鼓包!得给它们‘物理隔离’!”他掏出块影蛛丝胶冻(昨晚刚熬的,当密封胶用),往钥匙和卡匣之间一垫,“这玩意儿‘导热系数’0.03w\/(m·K),比羽绒服还隔热!就像冬天戴手套摸冰块,手不冷!”
果然,胶冻一垫,卡匣的温度立刻降了点,不再烫得灼手。二牛蹲在旁边看得眼馋:“早说啊!昨天我揣着卡匣跑,烫得我肚皮起了个红印,还以为长痱子了!”
“那叫‘热灼伤’!根据‘烧伤分度标准’,红印是1度烧伤,表皮没破,涂牙膏就行!”松婶不知从哪儿摸出管“能量牙膏”(储粮窖顺的,含月光薯淀粉,能消炎),往二牛肚皮上挤了一坨,“生活小技巧:轻度烫伤别用酱油涂,越涂越疼!用凉水冲15分钟,再涂牙膏或芦荟胶,好得快!”
收拾好行囊(主要是把储粮窖的“史前零食”全塞进卡匣,瘦猴坚持要做“能量密度检测”,被松婶用断竹筷敲了回去),老周掏出“简易地图”(用炭笔在兽皮上画的,标着“龙脊山北坡→砚心工坊,直线距离15km,预计步行4小时”):“走‘之字形路线’下山!根据‘斜面省力原理’,坡度60°的坡,走之字形能把实际坡度降到30°,省一半力气!就像你下楼梯走S形,膝盖不疼!”
瑶瑶被二牛背在背上,小姑娘抱着装影鼠幼崽的网兜(瘦猴用月魂草叶编的,透气防咬),突然指着沈砚怀里的卡匣:“它又在说话!说‘钥匙饿了’,想吃‘石头’!”
“石头?”二牛差点把瑶瑶颠下来,“难道是史前工坊的能量晶石?我们不是带了一箱子吗?”
“是‘龙脊山的地磁矿石’!”瘦猴突然停下脚步,指着路边一块泛着银光的石头,“根据‘地质学’,龙脊山是‘古火山带’,地下有‘磁铁矿脉’!史前钥匙的核心是‘磁畴晶体’,需要吸收地磁场能量才能稳定!就像你家的石英钟,没电了就停摆,换了电池才走!”他用工兵铲撬下块石头,往钥匙上一凑,钥匙齿的螺旋纹突然亮起红光,“滋啦”一声吸住石头,几秒钟就把石头啃出个小坑(真·啃石头)。
“成精了!”二牛吓得一蹦三尺高,“这钥匙还会吃石头!”
“是‘磁畴定向排列’!”瘦猴捡起被啃过的石头,上面全是细密的小坑,“磁铁矿的‘磁矩’在钥匙的磁场下‘排队站好’,释放出‘磁能’!就像你把乱麻梳成麻花辫,整齐了才好用!”他突然把石头塞进卡匣的“能量区”,“以后每天喂它一块,卡匣就不会发烫了!”
一路说说笑笑(主要是二牛偷吃月光薯干被松婶抓包,瘦猴试图用“能量守恒”解释“吃一块不会少”,被松婶用“热量摄入与体重增长关系”怼了回去),下午时分,砚心工坊的轮廓终于出现在山坳里——还是那座半塌的石墙,顶上飘着袅袅炊烟,但门口多了不少新搭的草棚,几个穿着破衣烂衫的人正围着口大锅忙活,锅沿还挂着半块没煮烂的土豆。
“人变多了!”瑶瑶趴在二牛背上数,“1、2、3……35个!比上次多了好多!”
老周的眉头皱了起来:他走之前留了10个人守着工坊,现在多出来25个,看穿着像是附近逃难的流民。果然,看到沈砚一行人,守门口的汉子(老周之前救的木匠老李)眼睛一亮,扔下手里的柴火就跑过来:“周大哥!你们可回来了!这几天山里逃难的人往这儿聚,都说‘砚心工坊有粮有水’,拦都拦不住!”
松婶没等老周开口,已经提着半袋月光薯干冲进草棚区:“先看粮食!”她掀开最大的那个陶缸,眉头瞬间拧成疙瘩——缸底只剩小半缸糙米,上面飘着层霉斑。“怎么回事?我们走的时候留了三缸粮!”
“都分着吃了。”老李挠着头苦笑,“新来的人里有老人孩子,一顿饭要煮两锅粥,省着吃也扛不住……”
二牛突然一拍胸脯:“别怕!我们带了‘史前粮仓’回来!”他抢过沈砚怀里的卡匣,对着草棚空地喊“出来”——“哗啦”一声,十几个陶罐、青铜箱从半空中掉下来,砸在地上差点把草棚震塌,月光薯、能量压缩饼干、发光根茎滚了一地,闪着银光的“史前零食”把流民们惊得目瞪口呆。
“别挤!排好队!”松婶立刻切换“仓库管理员”模式,用断竹筷在地上画了个圈,“根据‘按需分配原则’:老人孩子每天2块压缩饼干+1个月光薯,青壮年1块压缩饼干+半个月光薯!”她指着二牛和瘦猴,“你们俩搭个‘分粮台’!用三块木板架成‘斜面滑槽’,饼干从上面滑下来,每人伸手接,比用手递快三倍!就像超市的收银台传送带,效率高!”
瘦猴立刻找来木板(老周之前劈的,准备修屋顶),用影蛛丝绳捆成个30°的斜面:“根据‘斜面机械效率’公式η=w有\/w总,30°斜面的效率是80%,比垂直搬省力气!”二牛蹲在斜面顶端,往滑槽里扔压缩饼干,下面的流民排着队接,果然快多了,瑶瑶抱着影鼠幼崽在旁边发月光薯,小姑娘还会说:“这个要烤着吃才甜!根据‘热加工原理’,淀粉加热后会‘糊化’,更好消化!”(瘦猴刚教的,现学现卖)
沈砚没去凑分粮的热闹,她找了个僻静的草棚坐下,卡匣又开始发烫——这次不是微微发热,是烫得像揣了个刚出炉的烤红薯,连影蛛丝胶冻都隔不住热。瑶瑶跟过来,小手贴在卡匣上,突然“呀”地叫出声:“钥匙在‘发光’!它在卡匣里钻来钻去,想找‘门’!”
沈砚解开衣襟,青铜钥匙果然在发光,螺旋纹像活过来的小蛇,在卡匣的箔层上钻来钻去,九颗晶核的光芒跟着闪烁,在地上投射出个熟悉的图案——正是史前工坊石门上的“砚心”二字,只是这次,“砚”字的最后一笔变成了个箭头,指向砚心工坊的方向。
“是‘地图更新’!”瘦猴不知什么时候凑过来的,手里还拿着半块压缩饼干,“根据‘GIS地理信息系统’,卡匣在‘实时定位’!钥匙吸收了地磁场能量,激活了‘导航功能’!就像你手机开了GpS,走到哪儿地图跟到哪儿!”他指着箭头,“‘砚心’二字的箭头,说明工坊下面有‘史前通道’!”
“通道?”老周扛着修屋顶的木料路过,耳朵尖立刻竖起来,“难道工坊的地窖能通到史前工坊?”
“很有可能!”瘦猴眼睛放光,“根据‘建筑风水学’(他硬把‘结构力学’说成风水,怕老周听不懂),砚心工坊建在‘龙脉节点’上,地下肯定有‘能量通道’!就像你家的下水道,连接着整个小区的管网!”他突然拉着沈砚往工坊后院跑,“快!去地窖看看!钥匙的箭头指着那边!”
地窖在工坊的西北角,之前用来囤土豆(现在只剩半缸霉米),入口用块大石板盖着。瘦猴用工兵铲撬开石板,下面黑漆漆的,飘着股霉味。瑶瑶突然指着地窖深处:“里面有‘光’!和卡匣的光一样!”
沈砚把卡匣举到地窖口,青铜钥匙突然“嗖”地飞出去,像颗红色的流星,“咔嗒”一声插进地窖墙壁的石缝里。石缝里的石头突然像齿轮一样转动,整个地窖地面缓缓下沉,露出个通往地下的石阶——阶壁上嵌着发光的晶石(和史前工坊同款),照亮了通往黑暗深处的路。
“我的天……”二牛抱着刚分到的月光薯干跑过来,嘴里的薯干差点掉地上,“我们住了这么久,居然不知道地窖下面有楼梯!”
“是‘伪装结构’!”瘦猴摸着阶壁的石头,“根据‘机械工程学’,石板下面有‘杠杆机关’,只有史前钥匙的‘磁能’才能触发!就像你家的保险箱,密码不对,看着是块铁板,密码对了,铁板就变成门!”他突然掏出“能量检测仪”,屏幕上的数字飙升到“5.0J\/cm3”,“下面有‘强能量场’!和史前工坊的能量仓库一样强!”
松婶不知何时也来了,手里还拿着个装着月魂草的篮子:“先别下去!”她把篮子往石阶上一放,“根据‘安全规程’,未知区域要先‘放哨探路’!月魂草遇强能量会‘发光报警’,篮子要是亮了,就说明下面有危险!”
瑶瑶突然拉住沈砚的衣角,小脸上满是紧张:“卡匣说……下面有‘老朋友’在等我们。”
“老朋友?”二牛挠挠头,“是那个画星星的老爷爷吗?”
瑶瑶摇摇头,指着卡匣里的影鼠幼崽(不知什么时候跑出来的,正抱着钥匙啃):“是‘它’的朋友!好多好多灰色的小老鼠!”
“影鼠巢穴!”沈砚和瘦猴异口同声——史前工坊的影鼠巢穴有能量仓库,难道砚心工坊下面也有?
卡匣的烫意渐渐消退,青铜钥匙安静地躺在石阶上,螺旋纹不再闪烁,像完成了任务的小精灵。瘦猴捡起钥匙,突然发现钥匙柄上多了行小字,是用灵纹写的,只有瑶瑶能看懂:“‘砚心为钥,双坊互通,影鼠为引’。”
“双坊互通……”老周若有所思,“史前工坊和砚心工坊,原来是相通的!”
松婶拍了拍手,把流民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别围着看了!男人们跟老周修屋顶,女人们跟我晒薯干!根据‘太阳能利用原理’,今天太阳好,晒4小时就能干透,比用火烤省柴火!”她突然瞪了二牛一眼,“不准偷吃!再偷吃,今晚让你跟影鼠幼崽睡地窖!”
二牛委屈地捂住口袋(里面藏着三块月光薯干),瑶瑶咯咯笑着从他口袋里掏出一块,塞给影鼠幼崽,小家伙抱着薯干啃得满嘴蓝光,像颗会发光的汤圆。
沈砚望着通往地下的石阶,卡匣在她掌心微微震动,九颗晶核的光芒柔和下来,像在说“别急,慢慢来”。她知道,砚心工坊的35张嘴需要粮食,需要住所,需要安全,而通往地下的通道,或许就是解决这一切的关键——那里可能有更多的能量晶石,更多的史前技术,甚至……卡祖留下的秘密。
瘦猴还在研究石阶的结构,嘴里念念有词:“根据‘台阶设计规范’,阶高15cm,阶宽30cm,符合‘人机工程学’,史前制卡师真懂设计……”
夕阳的余晖透过工坊的破窗照进来,落在流民们忙碌的身影上,晒薯干的竹匾摆得整整齐齐(松婶要求的“横平竖直,间距5cm,通风最佳”),修屋顶的汉子们喊着号子(老周教的“口号同步发力法”,省力),瑶瑶抱着影鼠幼崽,蹲在卡匣旁边,小声给它讲“画星星的老爷爷”的故事。
卡匣不再发烫,安静地躺在沈砚怀里,像个吃饱喝足的孩子。但沈砚知道,当夜幕降临,当石阶下的发光晶石照亮更深的黑暗,新的冒险,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