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知行:“你也知晓这些东西会丢命,为何刚才不说?”
梁二爷张了张嘴。
“大人!不关我们的事啊!我们也是刚刚才知道。”
闵氏“噗通”跪下。
“带走!”顾知行一声令下。
梁二爷被人一左一右架住,拖了起来。
“大人!大人,他除了吃喝玩乐,家中什么事都不知道的,求您放过他吧!”
闵氏嚎哭。
“侯府的成年男子全部抓走,女眷就地关押,谁要是敢闯出去,格杀无论!”
顾知行边走边下令。
他也没有想到,永昌侯竟然真的会如此胆大包天。
还有,程楚楚口中十万两的银票,看来都是真的。
要想谋朝篡位,必定要有银钱。
养私兵可是一笔很大的开销。
闵氏一听说连儿子都要带走,吓得连滚带爬到顾大人脚边,扯住他的裤脚,“大人!求求您放过我的儿子,他什么都不知道。”
儿子被抓走,不死也会去半条命。
顾知行冷着脸,“放开!”
闵氏不放,“您就行行好,让他留在侯府,我不会让他出去的。”
顾知行抬腿,把闵氏甩在了地上。
卫氏上前扶住她,“二嫂,没有用的,卓儿已经被抓走了。”
刚刚闵氏在嚎哭的时候,她的长子就被抓走了。
官差分成了几拨人。
这边一搜到证据那边立刻就开始抓人。
卫氏的儿子还小。
没有被抓走。
这是唯一能安慰到她的了。
“弟妹!你赶紧去找你的父兄,求他们救救我们。”
闵氏死死抓住卫氏的手。
“没有用的,二嫂,我父亲和兄长不会管的。”
“会的,你昨日去,是他们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也是因为大嫂的娘家态度不明不敢贸然出手。
可是今日不同,裴家不会坐视不理,他们是侯爷的妻族,侯府谋反他们一个都跑不了。”
闵氏也是病急乱投医。
她的娘家是继母当家,根本不会管她的死活。
只要有一丝希望,她都不愿意错过。
卫氏不愿意再说,侯爷谋反,他的父亲更不会沾手。
父亲会躲得远远的,甚至连她这个女儿都不会允许家人再见面。
看到闵氏祈求的眼神,卫氏心如刀绞。
她何尝不想去求人,她的儿子女儿都还小。
还没有好好享受荣华富贵,就要被侯爷连累得去死了。
她不知道自己的夫君参与了多少。
怎么侯爷连苏姨娘都走了,夫君也没有半点风声透露给她。
“二嫂!我们谁都出不去。”
卫氏有气无力地道。
瞬间打破了闵氏所有的幻想。
侯府如今围得像铁桶一般,连一只苍蝇都飞不出去。
闵氏颓然跌坐在地上,“那怎么办啊?梁忠义那个天杀的,他异想天开想要当皇帝,我们都被他害死了。”
闵氏从未这么失态过。
卫氏只有默默陪着流泪。
她不知道此时自己能做什么。
她不想死。
突然间,她想到了一个法子。
“二嫂!如果……如果我们和离,是不是就不用死了。”
卫氏问。
闵氏倏地看向她,“你想和离?”
卫氏道:“我不想死!”
闵氏盯着她,“你舍得让立儿一个人去死?”
立儿是卫氏的儿子,才十二岁而已。
两人心照不宣没有提梁三爷。
卫氏在心底里希望梁三爷没有参与侯爷的计划。
否则,卫氏和她的娘家全部要死。
卫氏道:“二爷是完全不知情,二嫂要不想办法送信出去,让你的娘家把你接走。”
毕竟是一起生活了好些年的妯娌。
两人平时虽然有一些争执,可是如今都要死了,卫氏希望她能好好活着。
闵氏没做声。
她和离归家,娘家容不了她。
她也不会丢下自己的儿女自己独自偷生。
就是死她也要和自己的孩子死在一起。
……
皇宫
皇帝看着各种龙袍,竟然有二十件之多。
他阴沉着脸。
“梁忠义想当皇帝?他真是好大的胆子。朕真是对他太好了,让他不知道自己端的是谁的碗。”
地上跪着的大臣大气不敢出。
生怕皇帝的怒火烧到他们的身上。
侯爷的野心,其实早就有迹可循。
皇帝一次又一次的召唤他回盛京。
总是会很凑巧的就发生了北疆动乱。
侯爷连自己的儿子娶亲都没有回来。
那可是他唯一的嫡子。
只有皇帝自己在为他找借口。
虎符也找借口一而再再而三的拖着没收回了。
想到永昌侯握在手里的十万大军。
还有敌国虎视眈眈的盯着大禹。
皇帝就头疼。
“皇上!永昌侯府一众老少该如何处置?”
顾知行问。
永昌侯私藏龙袍,是证据确凿的事。
可是,皇上的意思他摸不透。
难道只是发一通火吗?
那以后皇家的威严何在?
大臣们也纷纷看向皇帝。
当然,有一堆永昌侯一派的人,也升起来一丝希望。
永昌侯是不是不会被治罪。
皇帝此时不敢动永昌侯。
“皇兄!是时候下旨召永昌侯回盛京了。”
缺席了几次早朝的沈潇寒出现,众人见怪不怪。
豫亲王不像他们那样苦逼。
早朝他想来就来,不想来就不来。
来了必定会有事发生。
果然,皇帝此时正在思前想后。
他想下圣旨召永昌侯回来,可是又知道,即使是下了圣旨,永昌侯也不会回来。
还有可能会找借口把刀尖对向盛京。
毕竟,他的妻子儿子被抓进大理寺了。
“皇兄!你是怕了吗?”沈潇寒没有留情。
大臣们的头简直低到了地底下。
“豫亲王,朕何时说过怕他?”皇帝面色不善。
“不怕皇兄为何犹犹豫豫?还是皇兄的龙袍谁都能穿?”
豫亲王的声音炸的大臣们愕然不已。
皇帝被沈潇寒这话一激,脸色愈发难看,额头上青筋暴起。
“豫亲王,休得放肆!”他怒目圆睁,猛地一拍龙案。
可沈潇寒却丝毫不在意,依旧梗着脖子道:“皇兄若再迟疑,恐失天下人心。永昌侯谋逆之心昭然若揭,此时不除,更待何时?”
朝堂之上一片死寂,大臣们大气都不敢出,纷纷偷瞄着皇帝的脸色。
皇帝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他心中明白,沈潇寒所言极是,可永昌侯手握十万大军,一旦逼急了,后果不堪设想。
就在皇帝犹豫不决之时,一名小太监匆匆跑上殿来,跪地奏道:“皇上,北疆传来急报。”
说完,双手奉上战报。
皇帝打开一看,变了脸色。
“敌国大军压境,战事吃紧!”
这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让皇帝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
永昌侯若此时拥兵自重,联合敌国,那大禹危矣。
皇帝示意把战报给豫亲王看。
“豫亲王!你如何看?北疆战事吃紧,永昌侯被治罪。谁来保卫北疆?”
皇帝死死盯着沈潇寒。
沈潇寒立即道:“大禹这么多武将,皇兄只要下旨,把永昌侯召回,自然有人能顶上他的位置。”
“呵呵,你说的轻飘飘的 ,就你说说到底派谁去?”
听到皇上这样说,武将们纷纷往后退。
皇帝咬了咬牙,看向众人,“你们都哑巴了,难道我大禹除了梁忠义,就没有人能打仗了?
他又看向沈潇寒,“豫亲王,你说派谁去?”
沈潇寒道:“既然大家都不愿意去,臣弟愿意带兵前去。”
“你去?”皇帝的脸色僵住。
豫亲王如今的声望,可不像以前那样只有残暴。
如今,他也知道,维护自己的名声了。
不会动不动杀人。
大臣犯了事,他会让大理寺插手。
他把顾知行插进大理寺,渐渐帮他挣了不少好名声。
如今豫亲王比以前的威望高了。
如果再让他立下赫赫战功,岂不是等于皇帝的江山都要拱手送人了。
皇帝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
“你就不用亲自上前线了。留在盛京朕才会放心。”
沈潇寒并不意外。
皇帝怎么会放心让他手握十万大军呢!
可是,沈潇寒不打算如皇帝的愿。
大禹的百姓等不起。
沈潇寒拱手道:“皇兄,臣弟自幼熟读兵书,也历经了太多战事,臣弟有几分把握,并不会做得比永昌侯差。
如今永昌侯谋逆,若不尽快解决北疆战事,恐生更大乱子。臣弟愿为皇兄分忧,前往北疆退敌。”
皇帝沉默良久。
沈潇寒身份特殊,若派他去,虽能解北疆之急,但也有诸多风险。
豫亲王如今的名声渐渐好转。
就连残暴的名声,众人都像失忆了一样,没有人再提起。
可眼下实在无人可用,武将们都畏缩不前。
豫亲王好似成了唯一的人选。
只是如果永昌侯图谋造反,豫亲王又会是好的吗?
十万大兵在他的手上,皇帝更不放心。
皇帝扫了大臣们一眼。
竟然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反对。
他们巴不得豫亲王去。
谁也不愿意与永昌侯对上。
豫亲王算是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皇帝哪里不知道这些大臣的心思?
只是话已经说出去了,阻止豫亲王已经来不及了。
“好,朕准你带兵前往北疆。但你需速战速决,莫要让朕失望。”
皇帝最终咬咬牙说道。
沈潇寒领命,心中已有了应对之策。
他知道这一战不仅关乎北疆安危,更关乎自己在朝中的地位和大禹的未来。
退朝后,沈潇寒立刻着手准备出征事宜,挑选精兵强将,调配粮草物资。
这事很快就传到了永昌侯的耳中。
他嗤笑一声。
豫亲王真是不怕死啊!
竟然敢孤来北疆与他抢军权。
他在北疆大营早就妻子收到了家中被抓的消息,顿时怒发冲冠。
又知道龙袍的事被发现,谋逆之事已败露。
他如今只有一条路可走,就是造反。
皇帝又派豫亲王前来,他在心中盘算着是与敌国联手对抗朝廷,还是孤注一掷回师盛京。
他的谋士们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而在盛京,顾知行加紧审问永昌侯府众人,试图从他们口中得到永昌侯更多的谋反证据以及与敌国勾结的详情。
沈潇寒在准备出征的过程中,也秘密安排人手调查永昌侯与敌国的关系。
他知道,此次北疆之行,不仅要面对敌国大军,更要提防永昌侯的阴谋诡计。
出征那日,沈潇寒身披战甲,率领精兵浩浩荡荡地向北疆进发。
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映照出坚定的决心。
前途未卜。
一场关乎大禹命运的大战,即将拉开帷幕。
而此时,永昌侯府中,闵氏和卫氏仍在绝望中挣扎,不知等待她们的将是怎样的命运。
没完没了的审问也让她们抓狂。
她们什么都不知道。
为何要受这种折磨。
就在闵氏和卫氏绝望之际,突然听到外面一阵喧闹。原来是卫家派人来了。
卫夫人一脸焦急地冲进侯府,看到卫氏,忙道:“快收拾些细软,随我走。”
卫氏又惊又喜。
母亲竟然愿意见她这个女儿。
卫家没有放弃她。
卫氏多了一个心眼,忙问道:“母亲这是为何?”
卫夫人急道:“永昌侯谋反,怕是要治罪。母亲放心不下你,找人疏通了一下关系。母亲如今先带你出去避避,再从长计议。”
“侯府如果定的是谋逆罪,谁也跑不了,我不走!”
她不知道母亲用了何种方法进来的?
只要母亲还记得有她这个女儿就成了。
她不会走。
她的儿子女儿还在侯府。
她不会独自逃生。
便说:“母亲你回去吧,我不会走。”
她不能拖累娘家人。
卫夫人跺脚道:“你糊涂,留在这里只有死路一条。”
卫氏咬了咬牙,拉着卫夫人的手,认真道:“母亲,我心意已决。我不能把儿子女儿丢在这里,自己独活。若真的定了谋逆罪,我认了。”
卫夫人又急又气,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傻孩子,你不为自己想,也得为母亲想想啊。你要是死了,母亲怎么活?”
卫氏眼神坚定,“母亲,我不能这么自私。我不能在这时候弃儿女而去。”
如今夫君还未有定论。
她和离归家或许可以躲过一劫。
不过想到两个孩子,她就不忍心。
她不想死是真,可是舍不得孩子也是真。
要是让她一个人独活,她宁愿选择去死。
闵氏在一旁听着,心中五味杂陈。她站起身,走到卫氏身边,拍了拍她的肩膀,“弟妹,你有情有义,是我小瞧你了。”
她问出和离的那一刻,闵氏是失望的。
如今才知晓,是自己错怪了她。
卫夫人见劝不动卫氏,无奈地叹了口气,“罢了罢了,既然你执意如此,母亲也不勉强你。但你放心,母亲会想办法保住你孩子的。”
说完,卫夫人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侯府。而卫氏和闵氏,只能继续在这侯府中,等待着未知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