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天朝。
自上次皇宫中秋宴上,林晓星一番举动让沈清声名鹊起,侯门贵府的求亲之人络绎不绝,府门前的门槛几乎被踏破——即便冒着得罪镇国公的风险,不少世家也愿为求娶沈清一试。
随着沈清的名声日渐高涨,她的嫁妆规格也水涨船高,想要求娶她的人愈发多了。
就连民间,也有不少人感念沈清知礼懂事、心怀天下的品性,将她的事迹编成话本,在茶坊酒肆间说书传唱。
这日,若昭公主在她的公主府召开了她们的贵女茶话会。
若昭公主将手中茶盏重重一顿,柳眉倒竖,率先打破了沉默:“先前是谁说的?说沈清早没了往日灵秀,变得平庸得很!你们瞧瞧,这眼下满京城谁的风头有她盛?连我大哥太子,三哥都特意来向我打听她的事!”
她语气里满是懊恼与不满,指尖烦躁地拽着衣袖。
周围的贵女们对视一眼,谁也不愿触这霉头,只能纷纷附和:“公主说的是,先前那消息定是不准的,不然沈清姑娘怎会这般出挑。”
璟云攥着锦帕的指节泛白,眼眶通红得像浸了水的樱桃,泪珠砸在裙摆上晕开小湿痕。
她抽噎着,声音絮絮叨叨却满是委屈:“是真的……我跟娘亲去侯府那日亲眼瞧见的,侯府五姑娘也跟我说,沈清她女红针脚歪歪扭扭,弹琴总错音,书法画画更是拿不出手……这些都不行啊,我还问了教礼仪的嬷嬷和教学识的先生,他们先前也这么说的…… 怎么突然就…… ”
话尾的疑惑裹着哭腔,她垂着眼,心里早把侯府五姑娘翻来覆去埋怨了好几遍:“难道是她故意诓我?”
坐在一旁的两位贵女,想起往日一同学礼仪时听闻的细节,忙小声帮腔:“公主,璟云姐姐说的是实情,我们亲眼所见。”
“是啊,说不定是近来突然下了苦功?不然实在没法解释这变化。”有贵女道。
若昭公主本就因消息不准窝着火,听这几句辩解更觉烦躁,不等她们说完便抬手挥了挥,语气不耐:“罢了罢了,现在纠结这些有什么用!别人怎么样我不管,但是赵源世子和她的订婚必须退!”她可是答应她的好友云英郡主,必须替她守好赵源世子,所以定不能让旁人抢去。
云英郡主乃靖远大将军嫡女,及笄后便随父远赴边疆,要四五年才能回来。临行前,云英郡主拉着自幼一同长大的若昭公主再三嘱托,要对方帮自己盯紧镇国公嫡子赵源——彼时她满腔心意尚未宣之于口。
可谁曾想,云英郡主到边疆不过两年,皇上竟给赵源赐了婚约,求娶的不是他人,正是侯府二千金沈清。
璟云眼角的泪意还未完全褪去,却已迅速反应过来,忙抬眼对若昭公主说道:“公主,我大哥赵源到现在都没受沈清半分影响,对她始终无动于衷呢!”
若昭公主闻言,紧绷的眉梢顿时舒展了些:“ 那就好,她一定会让沈清退婚。 ” 公主内心暗暗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