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的光芒》全国公映当日,制片方“光影万象”与“忠犬联盟”联合发布重磅声明:本片所有票房收入、版权收益(含网络播放、海外发行),在扣除必要制作成本(含拍摄设备、场地租赁、后期制作等硬性支出)后,100%全额捐赠至“非遗帮扶基金”,用于非遗扶贫、非遗疗愈、传承人培养等公益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将通过官方渠道实时公示,接受全社会监督。
这一决定引发全网沸腾,网友们纷纷点赞:“这才是真正的公益电影!票房全部捐公益,太有诚意了!”“果断二刷、三刷,每一张电影票都是一份爱心!”“希望更多电影能像这样,用影响力做有意义的事!”
票房破纪录:爱心与热度双向奔赴
声明发布后,《指尖的光芒》票房迎来爆发式增长。公映首日票房突破8000万元,打破国产公益电影首日票房纪录;首周末票房累计达3.2亿元,位列同期上映影片榜首;上映两周票房突破10亿元,成为首部票房破10亿的国产公益电影。
票房数据背后,是观众的爱心与支持。不少观众自发组织“公益观影团”,带着家人、朋友走进影院;企业包场组织员工观看,将其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学校组织学生集体观影,让非遗公益理念走进青少年心中;还有网友购买多张电影票,送给乡村孩子、环卫工人等群体,让更多人能感受电影的温暖。
“一张电影票35元,虽然不多,但积少成多,能帮到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一位观众在社交平台上分享道,“我已经刷了三遍,每次看都有新的感动,也为自己能参与公益感到骄傲。”
沈亦舟通过直播实时播报票房与公益捐赠进度:“截至今天中午12点,电影票房已达12.5亿元,扣除制作成本后,已捐赠8.3亿元至‘非遗帮扶基金’!其中2亿元用于新增20个非遗扶贫工坊,1.8亿元用于升级30所特殊教育学校的非遗疗愈课程,2.5亿元用于年轻传承人培训计划,2亿元用于非遗公益推广!”
直播中,他还展示了资金使用明细和公益项目进展照片:“贵州新增的扶贫工坊已经动工,云南特殊教育学校的非遗疗愈教室正在装修,年轻传承人培训计划已经招募了100名学员!每一张电影票的钱,都在实实在在地改变生活!”
票房的持续增长,让公益项目得以快速推进。截至电影下映,总票房达23.6亿元,扣除制作成本后,累计捐赠16.8亿元,创下国产电影公益捐赠金额纪录。这些资金,为非遗公益事业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公益落地:每一分票房都变成实实在在的改变
捐赠资金迅速转化为公益成果,“非遗帮扶基金”按照计划,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各项公益项目,让每一分票房都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改变。
非遗扶贫工坊遍地开花
利用捐赠资金,新增30个非遗扶贫工坊,覆盖贵州、云南、四川、甘肃等多个省份的贫困地区。每个工坊都配备了标准化生产设备、专业的工艺指导老师和统一的销售渠道,重点吸纳留守妇女、老人、返乡青年等群体就业。
在甘肃某非遗扶贫工坊,村民们正在学习刺绣和竹编工艺。“以前在家没事干,只能靠种地勉强糊口,现在加入工坊,每月能赚3000多块,还能照顾孩子和老人。”一位留守妈妈笑着说。工坊负责人介绍:“我们的产品通过‘指尖的光芒’线上专区和合作渠道销售,订单已经排到了明年,村民们的收入有了保障。”
截至目前,全国非遗扶贫工坊总数已达55个,累计带动2800人稳定就业,人均月收入稳定在3500元以上,帮助1200多个家庭实现了脱贫致富。
非遗疗愈课程惠及更多孩子
投入4.2亿元用于升级非遗疗愈课程,为全国50所特殊教育学校、30家儿童福利机构、20个社区服务中心配备了专业的非遗手作材料、智能检测设备和专业的疗愈老师。
在四川某特殊教育学校,升级后的非遗疗愈教室焕然一新,配备了无毒环保的漆料、安全简易的竹编工具、智能光影设备等。“以前我们的疗愈材料很简陋,现在有了这些专业设备和材料,孩子们能体验更多样的非遗手作,疗愈效果也大大提升。”学校老师介绍道。
苏医生牵头编写的《非遗疗愈指导手册》已发放至各相关机构,同时组织了多场线上线下培训,提升疗愈老师的专业水平。截至目前,非遗疗愈项目已惠及8万多名特殊儿童、留守儿童和职场压力人群,帮助他们打开心扉、建立自信、缓解压力。
年轻传承人队伍不断壮大
投入5.5亿元用于年轻传承人培训计划,通过“星火计划”“非遗创新大赛”等形式,选拔和培养了500名有潜力的年轻传承人。为他们提供带薪培训、资金支持、技术指导、渠道对接等全方位的帮助,让他们能安心传承手艺、大胆创新。
年轻传承人阿琳,通过“星火计划”入选,获得了10万元的创业资金和专业的设计指导。她将传统刺绣与现代设计相结合,设计出的刺绣饰品、服装等产品,通过线上线下渠道销售,月销售额突破20万元。“谢谢电影票房带来的公益资金,让我有机会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让传统刺绣被更多年轻人喜欢。”阿琳感慨道。
此外,还与多所高校合作,开设非遗相关专业课程,建立“非遗传承人才培养基地”,为非遗传承注入新鲜血液。目前,已有150名年轻传承人的创新产品成功进入市场,部分产品还通过海外渠道,走向了国际市场。
非遗公益推广持续升温
投入3.1亿元用于非遗公益推广,开展“非遗公益巡展”“非遗进校园”“非遗进社区”等活动,让更多人了解非遗文化、参与非遗公益。
“非遗公益巡展”走进全国80座城市的核心商圈、博物馆、美术馆,通过实物展示、工艺演示、互动体验等形式,让观众近距离感受非遗的魅力。巡展现场还设置了公益捐赠区和产品销售区,观众可以现场捐赠爱心,购买非遗产品支持公益。
“非遗进校园”活动覆盖全国200所中小学,通过非遗手作体验、非遗文化讲座、非遗主题竞赛等形式,让青少年了解非遗文化、培养动手能力和公益之心。不少学校还开设了非遗兴趣班,让非遗传承从娃娃抓起。
全民参与:公益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指尖的光芒》票房全部捐公益的决定,不仅推动了非遗公益事业的发展,更让公益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观看电影、购买非遗产品、参与公益志愿活动等形式,加入到非遗公益事业中。
线上,“指尖的光芒”非遗手作线上专区累计销售额突破5亿元,累计订单量达120万件。不少网友养成了“购买非遗产品=支持公益”的消费习惯,定期购买非遗扶贫工坊的产品,为公益事业持续贡献力量。
线下,非遗公益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累计注册志愿者达15万人。他们利用周末、节假日等时间,前往非遗扶贫工坊帮助村民生产、包装,前往特殊教育学校陪伴孩子做非遗手作,前往公益巡展现场提供讲解、引导等服务。
“以前觉得公益离自己很远,看完《指尖的光芒》才知道,公益其实很简单,一张电影票、一件非遗产品、一次志愿活动,都能为公益事业贡献力量。”一位志愿者说。
企业也纷纷加入公益行列,多家知名企业与“非遗帮扶基金”达成长期合作,通过定向捐赠、产品联名、渠道共享等形式,支持非遗公益事业。某服装品牌与非遗扶贫工坊合作,推出了非遗刺绣系列服装,销售额的10%用于支持非遗扶贫;某电商平台开设“非遗公益专区”,为非遗产品提供免费流量支持和运营服务。
社会意义:用光影力量,点亮公益之路
《指尖的光芒》票房全部捐公益的实践,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它不仅为非遗公益事业筹集了大量资金,更用光影的力量,让非遗文化得到了广泛传播,让公益理念深入人心。
它开创了“电影+公益+非遗”的新模式,为公益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借鉴。通过电影的广泛影响力,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参与公益,让公益事业获得了更持久的动力;通过非遗这一载体,让公益事业更具文化内涵和可持续性,实现了文化传承与公益帮扶的双赢。
它让更多人看到了电影的社会价值。电影不仅仅是娱乐消费品,更可以成为传递正能量、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指尖的光芒》用真实的故事、真挚的情感,打动了亿万观众,激发了大家的爱心和责任感,让电影成为了连接个人与公益、文化与社会的桥梁。
它也为非遗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电影的传播,更多人了解了非遗的价值和魅力,年轻传承人有了更多的发展机会,非遗产品有了更广阔的市场,让非遗在新时代焕发了新生。
《指尖的光芒》下映了,但它带来的公益热潮和文化影响还在持续。“忠犬联盟”的六人,将继续坚守初心,带着电影传递的爱心与力量,在“文明互鉴·世界共享”的征程中,继续推进非遗公益事业,让非遗的光芒照亮更多角落,让公益的温暖传递四方。
这部电影用实际行动证明,只要心怀善意、坚守初心,平凡的故事也能产生巨大的力量,小小的善举也能汇聚成改变世界的暖流。而这,正是《指尖的光芒》留给社会最珍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