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作公益纪录片”首映礼结束后的深夜,陈曦在传承馆整理观众反馈问卷,手机突然震动起来,屏幕上跳出陆星辞的名字。她接起电话,听筒里传来他带着疲惫却依旧清亮的声音:“陈曦,你还在传承馆吗?我刚结束首映礼的采访,想跟你聊聊纪录片后续的推广计划。”
半小时后,陆星辞出现在传承馆门口,身上还穿着首映礼的黑色西装,领带松松地挂在颈间,眼底带着明显的红血丝。他手里提着一个保温袋,里面装着刚买的热奶茶,还冒着热气:“知道你肯定又没顾上喝晚饭,特意买了你喜欢的珍珠奶茶,三分糖,去冰。”
两人坐在会议室的长桌旁,陆星辞打开笔记本电脑,调出纪录片的推广方案。屏幕上密密麻麻地列着接下来一个月的行程:去十个城市做线下放映会,接受二十家媒体的专访,还要参加三个公益电影节的颁奖礼。“这些都是工作室之前安排好的行程,”他指着行程表,语气里带着一丝犹豫,“但我总觉得,这样会占用太多时间,没办法参与手作公益的实际工作——下周贵州苗寨要举办‘手作文化节’,你之前说想邀请老艺人做现场技艺展示,我本来答应帮忙拍摄,要是去做线下放映会,可能就赶不上了。”
陈曦看着他纠结的样子,想起系统面板里陆星辞97\/100的好感度——距离满级只差“情感陪伴与价值共鸣”的最后一步。他作为顶流,最稀缺的资源就是时间,而他愿意为了手作公益调整行程,本身就是最真诚的心意。“其实推广纪录片的目的,也是为了让更多人关注手作公益,”陈曦轻声说,“但如果因为推广而错过实际的公益活动,反而本末倒置了。我们可以和工作室商量,减少线下放映会的数量,选择几个重点城市,同时增加线上直播的比重——比如在直播里邀请老艺人出镜,现场展示技艺,这样既能推广纪录片,又能让你参与到公益活动中。”
陆星辞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疲惫的脸上泛起光彩:“这个想法太好了!我之前总想着‘必须完成所有行程’,却没想到还能这样调整。我现在就跟工作室打电话,把下周贵州苗寨的行程留出来,其他的线下活动尽量压缩,把时间留给手作公益。”他拿起手机,手指飞快地编辑信息,语气里满是期待,“其实我早就想减少商业活动了,之前工作室还担心影响曝光度,但现在有了纪录片这个切入点,正好可以跟他们谈——以后我想把更多时间放在手作公益上,比如拍摄老艺人的技艺传承故事,帮合作社推广手作产品,这些比参加商业活动有意义多了。”
接下来的几天,陆星辞果然开始大幅度调整工作重心。他推掉了三个商业代言和五个线下活动,只保留了与公益相关的行程;原本每天排满的工作时间表,留出了固定的“手作公益时间”——每周二、周四下午去传承馆帮忙整理资料,周末去合作社拍摄;甚至还把工作室的部分业务搬到了传承馆附近,方便随时参与公益工作。
周五下午,陈曦去贵州苗寨筹备“手作文化节”,刚到合作社就看到陆星辞已经在那里忙碌了。他穿着简单的白色t恤和牛仔裤,手里拿着相机,正在给老艺人拍摄技艺展示的素材。李阿婆拿着绣绷,在他的指导下摆出姿势,脸上满是笑容:“陆小子,你可真有耐心,教了我这么多拍照的技巧,以后我也能自己拍视频,给年轻人看我们苗绣了。”
陆星辞笑着帮李阿婆调整绣绷的位置:“阿婆,您绣得这么好,就该让更多人看到。等文化节的时候,我还会直播您的刺绣过程,让全国的观众都知道咱们苗绣的魅力。”他转头看到陈曦,眼睛立刻亮了起来,快步走过去:“我早上就到了,帮着老艺人整理手作产品,还拍了些素材,你看看有没有能用在文化节宣传上的。”
两人一起在合作社忙碌到傍晚,陆星辞突然从包里拿出一个笔记本,上面记满了他对纪录片后续的规划:“我想把纪录片剪成十个短篇,每个短篇聚焦一位老艺人的故事,在短视频平台上推广;还想发起‘手作传承挑战’,邀请明星和网友一起学习简单的手作技艺,比如绣一朵小花、编一个竹篮,然后上传视频,带动更多人关注传统技艺。”他的眼神里满是热情,“这些都需要你的帮忙,比如帮我联系老艺人,确定挑战的技艺类型,还有……我希望以后这些活动,我们都能一起参与。”
陈曦看着他认真的样子,心里泛起一阵暖流。她想起这段时间陆星辞的改变:从一开始的“挤时间参与公益”,到现在的“主动调整工作重心”;从之前的“专业拍摄者”,到现在的“融入合作社的一员”;甚至连他的社交账号,都从原来的“明星日常”变成了“手作公益分享”——他用自己的顶流影响力,为手作公益带来了更多关注,却从未有过一丝炫耀,只是默默付出。
“手作文化节”举办当天,陆星辞的表现更是让所有人感动。他不仅全程负责拍摄和直播,还主动担任“文化节主持人”,用生动有趣的语言介绍每一位老艺人的技艺;在互动环节,他跟着老艺人学习编竹篮,虽然编得歪歪扭扭,却引得现场观众笑声不断,也让更多人愿意尝试手作;直播结束后,他的社交账号粉丝增长了50万,其中有30万粉丝关注了手作公益的官方账号,还有很多粉丝留言表示“想学习传统手作”“想购买合作社的手作产品”。
晚上,文化节结束后,两人坐在合作社的院子里,看着满天繁星。陆星辞突然拿出一个小巧的木质相框,里面放着一张照片——是白天拍摄时,陈曦和李阿婆一起刺绣的画面,阳光落在两人身上,温暖而静谧。“这个送给你,”他把相框递到陈曦手里,语气里带着一丝紧张,“其实我早就想告诉你,自从和你一起做手作公益,我才真正明白‘有意义的工作’是什么样的。以前我总觉得,作为顶流,要不断追求曝光度和商业价值,但现在我发现,能和你一起,帮老艺人传承技艺,让更多人喜欢上传统手作,才是最幸福的事。以后,我想把更多时间留给你,留给手作公益,再也不想因为工作,错过和你一起的重要时刻。”
陈曦看着相框里的照片,又看了看身边眼神真诚的陆星辞,心里满是感动。她打开系统面板,看到陆星辞的好感度数值正在跳动,最终稳定在100\/100,下方弹出新的提示:“检测到陆星辞通过‘减少工作时间、深度参与公益、真诚情感表达’等行动,实现与宿主的‘价值共鸣’与‘情感陪伴’,好感度达到满级,解锁专属特质标签——‘热忱传承者’ 。触发效果:1. 陆星辞将长期以‘手作公益形象大使’身份,为项目提供流量支持,包括免费宣传、粉丝联动、公益活动发起;2. 解锁‘顶流公益联盟’资源,陆星辞将带动更多明星参与手作公益,形成‘明星+手作’的传播矩阵;3. 陆星辞将与宿主共同策划‘手作传承计划’,定期组织老艺人进校园、进社区,推动传统技艺普及。”
夜风带着苗寨的青草气息,吹过院子里的灯笼,光影摇曳。陈曦握着手里的相框,心里满是坚定和幸福。她知道,陆星辞的改变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源于对传统技艺的热爱,对老艺人的尊重,更是对她的珍视。未来的公益路上,有这样一位愿意为了她、为了公益减少工作的顶流伙伴,手作公益一定能吸引更多关注,让传统技艺在新时代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