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口外,来的官员越来越多。
就在何进拉着张温和陈导走出流民区的时候,太尉崔烈、司徒许相、司空丁宫三位三公赶到。
崔烈身着三公专属的进贤冠,七道梁饰在日光下格外醒目。
众人一番见礼之后,车骑将军何苗、后将军袁隗、光禄勋刘弘、宗正刘虞、卫尉董重等人,也纷纷赶来。
“大将军!”
崔烈伸手托着何进的胳膊:“大将军息怒!
此时入宫,恐惊扰圣驾。
国家近日偶感风寒,正需静养。
何必为这两个失职之辈扰了陛下龙体?
我等四府共议,议出结果再面圣也不迟。”
三公都开府,加上大将军府,一共是四府。
“五府共议,五府共议!”
何苗连声说道。
他是车骑将军,现在也开府了......见崔烈把他给漏了,连忙出声显示自己的存在。
“五府共议!”
崔烈重重对何苗点点头,补充了一句。
实在是何苗虽然开府了,但他们一向有点看不上何苗,所以老是好把何苗给忘了。
当然,人就在跟前呢,你都忘了,那是有点不太礼貌。
何苗见崔烈对他点头,心里好受多了,连忙凑到何进身边:“兄长,太尉说得是。
张温、陈导虽有错,可当着这么多流民和属官的面有失礼仪。
吾等先查清案子,再论罪责也不迟,没必要急着进宫。”
这时,袁隗也跟着劝和,他捋着颔下的长须,语气温和:“大将军体恤百姓、重视法纪,我等都看在眼里。
只是面圣之事需从长计议。
不如先让张温、陈导戴罪立功,即刻追查刺客余党,也好给流民和何军侯一个交代。”
他说话的时候,并没有注意到何方瞅了他一眼。
何方心中感慨不已:袁隗这家伙,果然不愧为汉末乱局的幕后大导演,老谋深算,老奸巨猾,老而弥辣......一肚子阴谋诡计,但表面上却是行将就木的样子,说的话也是两边讨好,太极玩的飞起。
怪不得后世有人骂他尸位素餐,且没有廉耻之心。
何方能看破这一切,当然是因为系统的图鉴。
袁氏现在冲锋陷阵的是袁绍、袁术,族内事情大多也是交给宗子袁基。
至于他袁隗,只是偶尔提点一二,实际上啥事都不干。
自己的几个儿子,也都低调的要命......万一袁家倒霉,他一个我都说过他们了,可他们都是我兄长的孩子,我只能管住我自己的儿子,或许就能把一切都摘开。
可惜了,老狐狸阴谋诡计了一辈子,最后栽在自己的故吏董卓手上。
董卓虽然是良家子,但家里的政治资源却是一般。
董卓的父亲董君雅,由微官为颍川纶氏县尉,实在是一个小到不能再小的官职。
董君雅也是极力向颍川派系靠拢,董卓字仲颖,董旻字叔颖......
按照汉人起字的习惯,应该还有个伯颖,许是还没有成年就早夭了......历史记载说是有个长子叫孟高。
但孟明显不是嫡子的用法,所以孟高只能是庶长子。
董卓之所以能混到羽林郎,那是靠拼命拼出来的。
后来,董卓出任并州雁门郡广武令、益州蜀郡北部都尉、西域戊己校尉。
董卓在西域戊己校尉任上被免职。
《后汉书》记载他“坐事免”,但未说明具体事由。
后世推测可能与光和元年(178年)鲜卑入侵酒泉郡有关,董卓作为西域驻军将领,可能因防御不力被问责。
这个时候,董卓的政治生涯,已经结束了。
因为他的老领导张奂已经隐退很久了,另外一个老领导段颎,在光和二年(179年),受到权宦王甫罪行揭发的牵连而下狱,其在狱中饮鸩而死。
但是,袁隗悄悄的递出了橄榄枝。
约在熹平年间,董卓被司徒袁隗征为掾吏,后出任并州刺史、河东郡太守。
也可以说,从这个时候,董卓就宣布效忠袁隗,并奉其为君。
这也是旧主张奂隐居在弘农郡华阴县,董卓派兄长董擢向其赠送一百匹缣,张奂拒绝接收的真实原因。
其实二元君主论,在后世也是盛行。
很多人效忠的往往是团队老大,而不是公司董事长。
从袁隗的图鉴之中,窥到的一点董卓信息,也验证了何方的看法。
董卓奉袁隗为主,这才是他能快速起复,官运亨通的原因。
而董卓,不过是袁隗无数棋子中的一个。
就在何方研究袁隗的时候。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劝说着何进。
面对如此的人劝说,何进的脸色才稍稍缓和,拽着张温、陈导的手松了些。
恰在这时,又是一阵马蹄声响。
两名宦官骑马赶来,到了外围下马。
为首的是中常侍张让,他穿的皂衣深黑得像浸过浓墨,领口与袖口滚着细窄的银边。
衣摆刚及膝下,束着一条银质带钩的革带,带侧垂着半幅青绶,青色丝绦被风吹得微晃,末端的银印坠子贴着衣缝。
中常侍“比二千石”。
张让头上的惠文冠压得略低,平顶的黑缯面绷得挺括,能看出里层竹篾骨架的规整。
冠的两侧各缀着一枚指甲盖大的银珰,走动时随步伐轻轻磕碰冠檐。
最显眼的是冠左侧插着的貂尾,雪白雪白的一撮,蓬松得像团柔软的绒毛,顺着冠沿垂到耳侧,风一吹就轻轻扫过他的鬓角。
身后跟着的是小黄门蹇硕,他身材健硕,大步流星。
小黄门秩六百石,共有20人,是随侍皇帝左右的小太监,受尚书事。
因为是皇帝近臣,又负责联系宫中与外朝、后宫,因此能接触到很多机密,职位不高但权力不小。
但蹇硕现在依旧是个小黄门,连中常侍都不是,也可以想见,在十三年前的174年,他又有多少权势?
曹操做雒阳北部尉,打死蹇硕的叔父,对他来说,或许只是微不足道的事情。
只是十四年后,蹇硕从小黄门一职上直接升任上军校尉,成了曹操的领导。
这才显得他当年打死蹇硕的叔父,是何等有魄力的事情。
系统:春秋,春秋,你丫的也是读春秋的,吐槽起来没完没了,小心有人说你水多。
何方冷哼一声:我没多少本事,但让别人水多的本事,还是有的。
......
“老奴让参见大将军!”
张让快步上前行礼,“听闻津口出了乱子,老奴特意从宫里赶来,看看大将军可有需用得着老奴的地方。”
何方闻言,也就看向了张让,这一看不得了,老小子属性不差啊。
而且图鉴......好吧,张让和何进也是联盟关系。
当然了,准确来说,张让和何家是联盟关系。
何进同父异母的小妹何氏,就嫁给了张让的养子(有继承权的那种)张奉为妻。
“国家安恙否?我正要带这二人进宫面圣!”
何进依旧抓着张温和陈导,说道。
“大将军!”
张让正要说话,小黄门蹇硕却是跟着躬身,抢先说道:“大将军,方才圣上还问起大将军安。
只是陛下身子不适,刚服了药歇息下。
若是事情不紧急,便先不要进宫叨扰,等明日圣上精神好些了再说。”
这话一说,不少人眉头微皱。
何方也是冷冷撇嘴,这个蹇硕,武力不差,智力也不低,但政治能力堪忧。
事情闹成这样,何进再执意进宫面圣,已经不合适了。
所以,他自己找了个梯子,递给张让,让张让再递给他,他就好下去了。(陛下无恙否?)
谁知道张让还没来得及接呢,蹇硕把梯子给砸了。
若是事情不紧急,便先不要进宫叨扰,等明日圣上精神好些了再说。
这话一说,何进若是不去了,那就说明之前事情不紧急,是何进在闹。
何进若是执意要去,那就是也在闹......
果不其然,何进的脸色“唰”地又沉了下来。
何方看向何进,暗想这出戏你都演到这了,接下来咋办。
当然,他不是好奇,也不是看热闹,而是怀着一颗学习的心态。
毕竟何进的政治能力是92,而他才46,需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
注:张让戴的帽子也叫貂蝉冠,在先秦即有此官帽。
《艺文类聚》卷四十八:“秦始皇复古冠貂蝉,汉因而不改。
此内官侍帷幄,受顾问,拾遗于左右,出则负玺以从,秩二千石。”
戴貂蝉冠的人侍从皇帝左右,御驾出宫他们负责捧玉玺等,是显赫近臣。
《汉书.刘向传》:“今王氏一姓乘朱轮华毂者二十三人,青紫貂蝉,充盈幄内,鱼鳞左右。”王氏指外戚王莽一族,二十三人皆戴貂蝉冠,如鱼鳞般相次栉比皇帝左右。
《后汉书.天文志中》“(张)逵等自知事不从,各奔走,或自刺,解貂蝉投草中逃亡,皆得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