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蝉鸣,在经历了几场骤雨的洗礼后,声势稍歇,转为一种更为悠长、仿佛带着倦意的低吟。阳光却愈发炽烈,明晃晃地炙烤着大地,将梧桐叶片晒得有些卷边,泛出油亮的深绿色。空气湿热,即便是在冷气充足的室内,也能感受到窗外那股蒸腾的暑气。时节已悄然滑入盛夏的深处。
然而,在梧桐公馆顶层那间视野开阔的公寓内,一种与季节的燥热截然不同的、沉静而充满欣慰的氛围,正在悄然凝聚。时光荏苒,距离那场席卷一切的病魔风暴,已过去整整一年。这一年,是挣扎求生的一年,是守护陪伴的一年,更是将个人苦难淬炼为向善力量的一年。那个在风雨飘摇中诞生的“惊弦逐云生命关怀基金”,即将迎来它的一周岁生日。
周年庆的活动,早在月前就开始由专业的团队低调筹备。萧逐云的想法很明确:不搞盛大的庆典,不追求媒体的曝光,核心是一场温馨、务实、面向真正关心基金发展的捐赠人、合作伙伴和部分受助家庭代表的内部答谢与汇报会。地点就选在基金会租用的、布置得素雅而温暖的会议室里。
庆典前夜,萧逐云坐在书房里,台灯的光晕笼罩着书桌。他面前摊开着周年报告的最终稿,厚厚的一沓,里面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一行行沉甸甸的数据、一个个真实匿名的案例摘要、一张张充满感激的受助者笑脸照片。他逐字逐句地审阅着,指尖划过那些数字:资助了多少位贫困晚期癌症患者的靶向药费用,支持了多少个家庭的心理疏导课程,为多少家基层医疗机构捐赠了安宁疗护的设备,又帮助了多少位癌症患者子女继续了学业……
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在绝望中看到微光的家庭,一段被温暖过的艰难岁月。他的目光久久停留在某一页,那是一个小女孩的铅笔画,画上是手牵手的三个小人,旁边稚嫩的笔迹写着:“谢谢萧爷爷和逐云叔叔,妈妈的药有了,爸爸笑了。” 他的眼眶微微发热,心中涌起的不是自豪,而是一种深沉的、近乎虔诚的慰藉。父亲当年在病榻上,用尽力气说出的“将收到的爱,回馈于社会”的愿望,正在通过这些实实在在的行动,一点点变成现实。
他合上报告,深吸一口气,走到父亲的卧室门口。萧惊弦已经睡下,床头灯散发着柔和的光晕,照着他平静的睡颜,呼吸均匀而绵长。萧逐云悄悄掩上门,心中充满了决心。明天的活动,父亲因身体原因无法亲临,但他一定要让父亲感受到这份由他之名播撒出去的善意,所结出的丰硕果实。
周年庆当天,是个晴朗的周六。会议室里,鲜花淡雅,灯光柔和。到场的嘉宾不多,但每一位都是怀着真挚的情感而来。没有喧哗,只有低声的寒暄和充满敬意的眼神交流。
萧逐云穿着一身简洁的深色西装,站在小小的讲台前,面容清瘦却目光坚定。他没有用华丽的ppt,只是手持那份厚重的报告,用平实而真诚的语言,向在场所有人汇报基金一年来的工作。
“各位朋友,各位家人,下午好。今天,是我们‘惊弦逐云生命关怀基金’一周岁的生日。”他的开场白很简单,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我父亲萧惊弦先生,以及我本人,向一年来所有信任、支持、帮助过我们的您,致以最深的感谢。”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台下那些熟悉或陌生的、却同样充满善意的面孔。“这一年,对我们家而言,是异常艰难的一年。但正因为我们亲身经历过在疾病面前的无力与煎熬,才更懂得,一份及时的帮助,一句暖心的安慰,对于一个在黑暗中挣扎的家庭,意味着什么。”
接着,他开始讲述报告中的核心内容。他没有枯燥地罗列数字,而是将数据融入一个个简短却动人的故事中。他讲到那位依靠基金资助完成了靶向治疗,如今病情稳定,能够看着女儿上小学的母亲;讲到那位在安宁病房有尊严地走完最后一程,家属寄来感谢信的老先生;讲到那个因为基金会的助学金,得以继续学业,发誓将来要成为一名医生的男孩……
他的语调平稳,但每一个故事都饱含深情。台下,有人悄悄拭泪,有人专注倾听,眼神中充满了感动与支持。当萧逐云最后公布年度善款总额、资助人次、项目覆盖率等关键数据时,台下响起了热烈而持久的掌声。这掌声,是对基金工作最直接的肯定。
“这些数字,这些故事,”萧逐云的声音有些哽咽,“不仅仅是一份成绩单,更是千千万万份托付与信任。它们证明,爱,可以传递;善意,能够远行。我父亲常说,‘戏比天大,但人比戏更大’。此刻我更深切地体会到,关注人的苦难,守护生命的尊严,是比任何艺术成就都更根本、也更温暖的事业。”
汇报的最后,他示意工作人员播放一段提前录制好的视频。
灯光暗下,屏幕亮起。画面是萧惊弦书房的一角,他穿着舒适的居家服,半靠在躺椅上,背后是满架的书和窗外柔和的自然光。他的面容依旧清癯,但眼神清澈、平静,甚至带着一丝温和的光彩。显然,这段视频是在他精神较好的时候,由萧逐云在一旁协助录制的。
视频里,萧惊弦的声音缓慢而沙哑,却字字清晰,带着一种历经沧桑后的通透与平和:
“各位……朋友……我是萧惊弦。”
“谢谢……大家……还记得我……更谢谢大家……为基金……付出的心力。”
“这一年……我病了……但也因此……更懂了……生命的重量……和……人情的温暖。”
“看到……逐云……和团队……做的这些事……帮了……这么多人……我心里……很安慰。”
“我……老了……病了……能做的……有限。但……我们的名字……能通过这个基金……继续……做点……实实在在的好事……帮到……那些……正在难处的人……这比我……演多少戏……拿多少奖……都……更有意义。”
“谢谢……逐云……把我的……心愿……变成现实。”
“也谢谢……每一位……伸出援手的人。愿……这份善意……能一直……传递下去。”
视频不长,只有短短两分钟。但萧惊弦那缓慢却充满力量的话语,那平和而深邃的眼神,那对生命价值的深刻理解和对善行延续的殷切期望,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画面定格在他最后那个温和而释然的微笑上,台下寂静片刻,随即爆发出比之前更为热烈的、带着敬意的掌声。许多人的眼眶都湿润了。
萧逐云站在台侧,看着屏幕上的父亲,强忍了许久的泪水终于滑落。父亲的那句“谢谢逐云,把我的心愿变成现实”,是对他这一年所有辛苦和付出的最高褒奖。他感受到的,是一种超越血缘的、精神上的深刻共鸣与传承。
视频结束后,萧逐云重新走到台前,深深鞠躬。“这就是我父亲,萧惊弦,此刻最想对大家说的话。再次感谢大家!”
活动的后半程是自由交流,气氛温馨而感人。有受助家庭代表上台分享他们的故事,情真意切;有长期志愿者讲述参与服务的感悟,朴实动人。爱和感恩在会场静静流淌。
活动结束后,萧逐云婉拒了晚宴的邀请,第一时间赶回家中。他迫不及待地想要和父亲分享今天的点滴。
他推开家门时,夕阳的余晖正好洒满客厅。萧惊弦醒着,坐在窗边的轮椅上,身上盖着薄毯,正静静地望着窗外的晚霞。听到开门声,他缓缓转过头。
“爸,我回来了。”萧逐云快步走到父亲身边,脸上带着尚未褪去的激动红晕,“今天的活动特别成功!大家都被您的话感动了!那些受助家庭的故事,真的……太让人动容了。”
他絮絮叨叨地讲述着会场的情况,受助者的感谢,合作伙伴的承诺。萧惊弦安静地听着,目光温和地落在儿子因兴奋而发光的脸上,嘴角始终带着那抹浅浅的、欣慰的笑意。他没有多问,只是偶尔极轻地点一下头。
当萧逐云说到播放视频时大家的反应,以及父亲那句“比演多少戏拿多少奖都有意义”的话引起的共鸣时,萧惊弦缓缓抬起那只恢复了些许力气的手,轻轻握住了儿子的手。他的手心,带着温热的暖意。
“……辛苦你了……儿子。”他声音低沉,却充满了力量。
“……做得……很好。”
窗外,晚霞绚烂如锦。
窗内,父子二人的手紧紧相握,无声胜有声。
一份源于苦难的善意,如同溪流汇入江河,正奔流不息,惠泽远方。而生命的价值,也在这绵长的善行中,获得了最深刻、最永恒的延续。
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