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结束会议后,整个秦王府迅速运转起来,大唐的局势顿时显得动荡不安。
李世民统领的派系几乎每次早朝前都精心策划,针对他们的官员以及李建成派系的势力展开布局。
朝廷上下,无论是权贵还是普通官员,都强烈感受到李世民展现出的凌然气势。
而令人意外的是,李渊对此却保持沉默,对李世民提交的政务奏折几乎全部认可,甚至将批复事项直接交由他处理。
渐渐地,每日早朝结束后,奏折被直接送往秦王府,李世民的权力运转更显高效。
如此局面下,不仅朝中的官僚世家心知肚明,
就连民间百姓也纷纷议论,认为李世民必定会成为大唐未来的君主。
这一趋势如同江河奔流,无法阻挡,预示着时代的更迭已悄然来临。
李世民批阅着奏折,随手翻阅一番,眉头微微扬起,露出一抹隐隐的笑意。
他知道,这不仅仅是权力的集中,更是李渊对他的信任和支持的象征。
秦王府内的气氛愈发紧张,各部门的官员们忙碌不已,来往的信使频繁穿梭。
而李世民,作为这场暗流涌动的中心人物,却显得格外冷静。
他深知,这一切的表面风光之下,隐藏着的是无数潜在的危机与挑战。
每一份奏折,每一个批复,都是对他的能力和魄力的考验。
李元狰对于李世民的一系列动作并未放在心上,依旧按照自己的节奏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
如今,范蠡的生意已经渐入佳境,再加上李渊似乎对他心怀愧疚,
每月的俸禄提高了不少,私下里也时常给予金钱资助。
同时,李世民也暗中支持锦衣卫眼线的一部分开销,
使得李元狰几乎不必为日常花销发愁。
因此,他将大部分财物挥霍在享乐之上,这也使得他的名声在整个长安传得更加难听。
然而,李元狰对此毫不在意,依旧我行我素,继续沉溺于自己的生活方式。
每当他有闲暇,总会流连于长安的各大青楼听曲品酒,
几乎所有名声显赫的青楼都曾留下过他的足迹。
这一天,他再次来到了青风楼。
近来,这里成为他流连最多的地方。
一方面,青风楼也属教坊司辖下,馆内多是罪臣之妻女,许多女子姿容绝世,气质卓然;
另一方面,因李世民近期大动作频繁,不少牵连之臣的家属被送至此处,这使得青风楼格外热闹。
然而,李元狰频频光顾这里的真正原因,更多是为帮扶那些蒙冤受累的女子。
他时常花费重金为清白无辜之人赎身,将她们送往朱雀那边加以妥善安置,
尽己所能为她们谋得一线生机。
风楼内灯火通明,笙歌婉转,丝竹声中隐隐夹杂着女子的低语与轻笑。
李元狰坐在二楼雅座,手中把玩着一杯温热的梨花酿,目光却始终停留在楼下的拍卖台前。
今晚的花魁拍卖显然吸引了不少达官显贵,整个一楼大厅几乎座无虚席,甚至连角落里都挤满了人。
台上的女子一袭水绿色罗裙,眉目如画,虽带着些许拘谨之色,却难掩那份与众不同的清丽脱俗。
李元狰不由得微微蹙眉,他从不以身份压人,但却能一眼看出这女子似乎并不属于这烟花之地。
“公子,这位姑娘可是罕见的佳人,若有意,不妨出手。”
随侍一旁的小厮低声提醒道,显然也看出了李元狰的几分兴趣。
李元狰摆了摆手,示意他不必多言。
他并不是来这里与众人争奇斗艳的,每一次的出手,
更多是为了那些被迫流落此地的女子谋条生路。
拍卖的气氛愈加热烈,竞价声此起彼伏,仿佛没有尽头。
李元狰盯着那女子,眼神深了几分。
他忽然意识到,这女子的神态虽略显局促,
但却带着一丝隐忍与倔强,那是久经风波后仍未放弃希望的眼神。
这种眼神让他想起了自己年少时在宫中看到的一些人——那些在权力斗争中失败的人家,
他们的眼中何尝不是同样的复杂情绪。
“公子,价位已经到三百贯了。”小厮再次提醒道,语气里透着几分急切。
毕竟,若是再不出手,这位姑娘恐怕就要落入旁人手中了。
李元狰轻轻放下酒杯,微微一笑,抬手示意道:“五百贯。”
此话一出,整个大厅顿时安静了片刻,随即爆发出一阵低声的议论。
五百贯的价格几乎已经超出了寻常花魁的身价,显然出价之人不是普通的富商。
楼下一些身份较低的客人纷纷摇头叹息,而那些真正的权贵却若有所思地向二楼望去。
李元狰却丝毫不在意这些目光,依旧从容地倚在椅背上,仿佛刚才的一切不过是随手为之。
他心中已有了打算,这女子的身世或许并不简单,
而他需要做的,是在这混乱的局势中尽力护住那些无辜之人。
这并非出于多么高尚的情操,而是他对那些受罪无辜之人的一种补偿,一种源自内心深处的坚持。
最终,拍卖结束,李元狰顺利地以五百贯的高价将女子赎下。
青风楼的管事亲自将人送到二楼雅座时,
那女子依旧低垂着头,双手紧攥衣角,似乎不知接下来会面临怎样的命运。
“姑娘,不必害怕。”李元狰平静地开口,语气温和却不容置疑,
“我不是买你的人,而是买你的自由。从现在起,你可以重新选择自己的路。”
女子猛地抬头,满眼不可置信的泪光,在灯火辉映下显得格外动人。
而李元狰只是微微一笑,转头吩咐小厮:“备车,爷要回去享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