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宝子们,作者实在对科学方面的一些东西不了解,但是故事总要讲的,所以借助了一些“高科技”制造,无论如何,还是希望大家可以支持一下,谢谢了!
连日来的喜庆氛围,仿佛驱散了高桥省政坛曾有的阴霾,也为祁国栋这个小家注入了更多温暖与自豪。
这喜悦的源头,来自于黄莉雅的父亲,国内顶尖材料学与结构工程专家——黄文杰教授。
黄文杰教授及其团队,历经十余年潜心攻关,在新型复合材料和智能建筑结构领域取得了颠覆性的重大突破。
这项技术不仅在高桥省等沿海省份的关键防御工程建设中展现出卓越性能,提升了工程防护等级和耐久性,更在民用建筑领域具有广阔前景。
经中央有关部门综合评估,决定将这项创新技术的首批大规模应用试点,放在基础条件好、创新氛围浓的高桥省,尤其是榕华市。
这一决定,既是对技术的肯定,也是对高桥省和榕华市的高度信任。
为此,中央决定对黄文杰教授及其团队进行隆重嘉奖。
消息传来,家人们欢欣鼓舞。在一个宁静的周末,祁国栋和黄莉雅在家中安排了一场小型的家庭庆祝。没有外人,只有最亲近的家人。
祁云钟和张祝兰特意从京城赶来,祁云钟甚至推掉了几项不太紧要的公务安排。
“黄教授的大事,我们必须到场祝贺,这是家事,更是喜事。”祁云钟握着黄文杰的手,脸上是难得的、全然放松的笑容,那是一种为老友、为亲家由衷感到骄傲的神情。
黄莉雅和李妍(黄莉雅母亲)母女俩在厨房忙碌着,准备着一桌丰盛的家宴,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光彩。
祁安和小云舒在客厅里跑闹,虽然不完全明白外公得了多么厉害的奖,但感受到满屋的喜悦,也格外兴奋。
这时,孙陆雨一家的视频电话打了过来。屏幕那头,孙陆雨、林婉和他们的两个孩子挤在一起。
“黄教授!恭喜您!真是太为我们高桥省长脸了!”孙陆雨的声音充满激动,“榕华能成为首批试点,我们倍感荣幸,也深感责任重大!一定全力配合好,把试点项目做成全国样板!”
林婉也笑着送上祝福:“黄叔叔,祝贺您!您是我们的骄傲!”
两个孩子也奶声奶气地说:“黄爷爷真棒!”
黄文杰教授笑得合不拢嘴,连声说:“谢谢,谢谢陆雨,谢谢小林,也谢谢小朋友们!这都是团队的努力,国家的支持!能在榕华试点,我也放心!”
小小的家里,充满了欢声笑语,亲情与友情在这一刻紧密交融,共同庆祝着这份来之不易、意义非凡的荣誉。
周一,京城,人民大会堂某庄严会议厅。 气氛隆重而热烈。
黄文杰教授身着深色中山装,精神矍铄,与他的科研团队成员们坐在一起,等待着那光荣的时刻。他们的脸上,既有科研工作者的沉静,也有掩不住的激动。
祁国栋和孙陆雨作为技术试点地区的主要负责人,身着深色西装,端坐在嘉宾席。他们神情肃穆,眼神中充满了对科学家的敬意,以及对即将在榕华、在高桥省落地的新技术、新项目的期待与谋划。
祁云钟则以中央领导的身份,与其他几位领导一同在主席台就座。
他的目光扫过台下,看到亲家黄文杰,看到儿子祁国栋,看到沉稳干练的孙陆雨,心中感慨万千。
这不仅是黄文杰个人的荣誉,也是他们这个以家国情怀为纽带的小圈子,共同为国家做出贡献的缩影。
嘉奖仪式正式开始。雄壮的乐曲声中,黄文杰教授作为团队核心,稳步走上主席台。
中央领导宣读嘉奖决定,高度评价了黄文杰团队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及其对国家战略安全和民生改善的深远意义。
当那本沉甸甸的、象征着至高荣誉的嘉奖证书递到黄文杰手中时,会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聚光灯下,黄文杰教授的身影显得格外高大。他微微鞠躬,向党和国家致谢,向团队致谢,也向所有支持这项研究的人致谢。
祁国栋和孙陆雨在台下用力地鼓掌,内心澎湃。
他们知道,这份荣誉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艰辛探索,是科技强国梦想的生动实践。而这份荣耀,也必将转化为高桥省和榕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仪式结束后,黄文杰与团队成员们被媒体团团围住。祁国栋、孙陆雨和祁云钟没有立刻上前打扰,他们站在不远处,微笑着看着这一幕。
“爸,黄叔叔这次,真是给我们所有人都上了一课。”祁国栋轻声对父亲说,“什么是十年磨一剑,什么是真正的贡献。”
祁云钟点点头,目光深远:“是啊,国之大者,离不开这些默默奉献的科学家。你们在地方主政,更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他们创造最好的环境。”
孙陆雨郑重承诺:“祁伯伯,您放心,我们一定牢记。”
当晚,两家人再次相聚在京城一家安静的餐厅。这一次,是纯粹的庆祝黄文杰载誉而归。
黄文杰脸上泛着红光,话也比平时多了些,讲述着科研过程中的趣事和艰辛。祁云钟听得认真,不时提问,两位老友相谈甚欢。
祁国栋、黄莉雅、孙陆雨等人围坐一旁,感受着这份事业与家庭双丰收的圆满与幸福。
窗外,京城灯火璀璨。屋内,温情流淌。
这一刻,个人的奋斗、家庭的支撑、国家的需要,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黄文杰教授的嘉奖,如同一颗火种,不仅照亮了他个人的科研道路,也点燃了高桥省创新发展的新引擎,更温暖了这个小家,以及所有关心他们的人的心。
未来的画卷,正伴随着荣誉与责任,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