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世纪-I型”催化核心的成功,如同在漫长黑夜中凿开的一丝缝隙,证明了【文明商业融合引擎】指引的道路并非虚妄。但这缕微光,并未照亮前路的坎坷,反而让方明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横亘在眼前的科技鸿沟是何等巨大。
地球战线:凡尘的硝烟与“价值堡垒”
就在“未来小组”为下一阶段的技术突破绞尽脑汁时,地球上的商业战场,并未因方明的低调而平息。相反,那些曾被“明珠范式”压制或利益受损的对手们,察觉到了明珠扩张步伐的放缓,开始蠢蠢欲动。
· 资本市场的暗箭: 做空机构发布了新一轮针对明珠集团东南亚供应链“潜在环保风险”和非洲项目“本地化不足”的质疑报告。虽然内容牵强,但在精心策划的传播下,依然对股价造成了短期波动,试图动摇投资者信心,干扰方明的资金调度。
· 传统巨头的反扑: 在欧洲,几个老牌奢侈品集团联合起来,游说欧盟对“具有文化融合性质的外来商业项目”加强审查,矛头直指明珠旗下的“时光沙龙”和各类文创集市,试图从政策层面设置障碍。
· 本地势力的纠缠: 在拉美和非洲的新兴市场,一些本地财团利用其根深蒂固的关系网,在项目审批、土地获取等环节给明珠制造麻烦,拖延项目进度,消耗管理精力。
面对这些“凡尘的硝烟”,方明并未亲自下场缠斗。他更加倚重以楚月、小林为核心的成熟管理团队,授意他们采取 “价值堡垒” 策略:
1. 财务绝对健康: 强化主业盈利能力,保持充沛现金流,用漂亮的季度财报直接回击做空谣言。
2. 合规无可挑剔: 主动将各项运营标准提升到远超当地法规要求的水平,并邀请国际权威机构认证,将自身打造成“合规典范”,让对手无处下口。
3. 深化社区绑定: 进一步加大在项目当地的教育、医疗和基础设施投入,与本地社区形成命运共同体。当明珠的存在与无数普通人的福祉紧密相连时,任何试图攻击它的力量都要掂量可能引发的社会反弹。
4. 合纵连横: 灵活利用与“未来之城”倡议相关的国际组织、以及“理念同盟”伙伴的影响力,对某些地区的保护主义行为施加压力。
这套策略稳扎稳打,不求速胜,但求无懈可击,如同修筑一座座坚实的堡垒,确保地球基业成为“方舟计划”稳定可靠的大后方。
星海战线:微光下的艰难求索
而在公众视线之外,“方舟计划”在“创世纪-I型”的基础上,继续着龟速前行。
· 生态系统的拼图: 研究人员试图将“催化核心”整合进更大规模的封闭实验舱。他们很快发现,单一环节的突破只是开始,水、空气、食物、废物处理等子系统之间的动态平衡极其精妙且脆弱,一个参数的微小变动就可能导致整个系统崩溃。失败,成了家常便饭。
· 材料的困境: 引擎所需的超导材料合成,依然卡在理论上。负责此项目的团队几乎翻遍了全球所有的材料学数据库,进行了上万次模拟计算,依然无法找到在地球环境下稳定合成那种特殊晶体结构的方法。这成了制约引擎和许多后续技术发展的 “锁喉之结”。
· 人才的瓶颈: “未来小组”的成员已是顶尖,但面对完全超前的技术理论,他们时常感到力不从心。方明不得不动用【文明商业融合引擎】的辅助理解功能,将晦涩的理论转化为他们能勉强理解的模型和公式,但这过程极其消耗他的精神力,且效率低下。
压力与日俱增。巨额的资金如同流入无底洞,而进展却微乎其微。甚至连最坚定的核心成员,有时也会在深夜望着那几乎毫无变化的进度条,感到一丝绝望。
方明将自己关在办公室里,看着全息投影上那颗依旧灰色的“星海前哨”图标,以及旁边缓慢跳动的、令人沮丧的研发进度百分比。
他知道,自己不能倒下,不能表现出任何犹豫。他是这个秘密计划唯一的灯塔和信念支柱。
他拿起内部通讯器,连接了格陵兰冰下实验室,声音平静而有力:
“我是方明。听说b-7实验舱的氮循环又失败了?把数据发过来。记住,我们不是在重复失败,我们是在用排除法,一步步接近唯一的成功路径。”
他挂断通讯,揉了揉眉心,再次沉浸到引擎提供的、关于量子场论与材料结构关联性的复杂推演之中。
地球的商业帝国在明处抵御着风浪,稳步前行。
星海的梦想在暗处承受着寂寞,艰难求索。
方明行走在这双重世界之间,肩负着常人无法想象的重压。
但他眼神中的火焰从未熄灭。
因为他知道,无论是凡尘的硝烟,还是星海的沉寂,都是通往那个“可能未来”的必经之路。
帝国的根基,在双重博弈中,被锤炼得越发坚韧。
而通往星海的钥匙,正隐藏在这无数次的失败与下一次可能的微光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