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放野的结果,如同一盆冰水混合着火焰,浇在所有张家子弟的头上。那七人的经历,血淋淋地展示了外界机遇之下的残酷真相:自由与风险并存,功勋需用命去搏。
训练场上的气氛变得更加凝重。没有人再对“放野”资格抱有不切实际的浪漫幻想,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务实、甚至带着几分狠厉的专注。弟子们修炼起来更加拼命,对自己要求也更加严苛,因为他们知道,族内训练多流一滴汗,外界行动或许就能少流一滴血。
张起灵密切关注着这一切。他并未因首次放野的惨烈结果而动摇,反而更加坚定地推进这项制度。细则在不断优化,任务库在逐渐扩充,根据难度和类型进行了更细致的划分。族老们的培养也更具针对性,开始着重加强弟子们在恶劣环境下的生存能力、危机处理能力以及小队配合的默契。
随着时间的推移,第二批、第三批弟子陆续通过了考核,获得了放野资格。他们带着前辈用鲜血换来的经验教训,踏上各自的征途。
成功与失败的故事不断上演。
有的小队完美完成任务,带回珍贵资源或关键情报,获得丰厚奖赏,成为新的榜样;有的则在任务中遭遇不可抗力,损失惨重,甚至全军覆没,只传回最后一道绝望的警示符箓;更有极少数人,或因意志不坚,或因贪念作祟,在外界诱惑下试图脱离家族掌控,最终都被无孔不入的刑堂力量追回,按照族规,施以最严厉的惩戒——当众废去手筋的场面,发生过不止一次,那凄厉的惨叫和绝望的眼神,深深震撼着每一个目睹的族人。
鲜血与荣耀,自由与枷锁,在这些年轻的放野弟子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张起灵如同一个冷酷的铸剑师,审视着这一切。他清楚地看到,在这种极端压力下,张家年轻一代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蜕变。他们的眼神变得更加锐利,行事更加果决,实战能力飞速提升。家族通过他们获取的外部资源和情报也日益增多,整体实力在悄然增长。
这似乎印证了他道路的正确性。
然而,他也无法忽视那高昂的代价。几乎每一次放野行动归来,医堂都会人满为患。那份长长的伤亡名单,以及那些因重伤而前途尽毁、或因触犯族规而被残酷处罚的弟子,都像一根根刺,扎在他的心上。
尤其是一些族老开始隐晦地提及,长期如此高压,是否会导致族内人才青黄不接?那些过于残酷的惩罚,是否会让弟子离心离德?
每当这时,张起灵都会沉默。他会想起慕砚青消散前的话,想起那句“错误的局面”。他无法判断,眼前这条用鲜血铺就、却也确实让家族焕发出某种凌厉生机的道路,究竟是不是那个“错误”?
他只能继续走下去。
这一日,他收到一份来自张泗源族老的密报。报告中提到,近期有数名在外放野的弟子,在任务过程中,表现出对某些世俗情感的短暂动摇(如对救助的平民产生不必要的怜悯,或因接触外界伴侣标准而产生细微的心理波动),虽未触犯族规底线,但已引起刑堂观察员的注意。
张泗源在报告中谨慎地询问,对此类处于灰色地带的行为,应如何界定与引导。
张起灵看着密报,久久不语。
情感,这个他极力想要扼杀的东西,如同野草,即便在如此严酷的环境下,依然会从缝隙中悄然滋生。
他提起笔,却迟迟无法落下。
最终,他只在报告上批了四个冷峻的字:
“密切观察。”
他无法给出更明确的指令。彻底扼杀?他似乎已经看到了那可能导致“枯萎”的结局。放任自流?他又绝不允许家族再出现任何因情感而起的隐患。
荆棘之路,已然铺开。
而他,以及整个张家,都在这条路上艰难跋涉,前方是更强大的未来,还是万劫不复的深渊,无人能知。
唯一确定的是,回头路,早已被张起灵自己,亲手斩断。
他只能背负着所有的质疑、牺牲与内心的拷问,在这条自己选定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直到某一天,或许能找到那个冰冷与生机之间的,真正的平衡点。
又或者,直到他自己,也被这条路上的荆棘,彻底吞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