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秩序与传承基金会”那看似温和、实则严厉的“提醒”,像一片不祥的阴云,迅速笼罩了吉萨高原上的探索。艾哈迈德承受了不小的压力,合作机构的态度也变得微妙起来,原本就有限的测量许可变得更加缩手缩脚,夜间行动的风险陡增。
然而,“胡夫王密室”那稳定却微弱的共振谐波信号,如同沙漠中的海市蜃楼,虽然缥缈,却真实地指引着一个可能存在的、惊天动地的发现。它强烈地暗示,胡夫金字塔并非单纯的陵墓,其内部可能隐藏着一个与昆仑“绿玉壁”、玛雅库库尔坎金字塔功能类似,但具体作用可能不同的“节点”。
被动监听的数据还在不断积累,但进一步的行动已受限制。三角团队不得不将更多精力转向对已有数据的深度整合与理论推演。他们将临时基地的客厅变成了一个更加庞大的“作战室”,墙壁上贴满了来自巴比伦、昆仑、玛雅以及现在埃及吉萨高原的数据图表、神话符号对比图、以及那张巨大的、标注了所有目标点的世界地图。
顾渊站在地图前,目光如同逡巡的鹰隼,在那些跨越大陆和海洋的坐标点之间来回移动。他的手指无意识地虚划着,连接着巴比伦、昆仑山、奇琴伊察、吉萨高原……这些点散落在全球,看似毫无规律。
但真的是这样吗?
他回想起昆仑“回响”信号中,那个描述“空间结构”的章节。那段编码经过牧羊人歌谣启发解析后,呈现出的是一种极其复杂的、涉及高维几何和拓扑连接的数学模型。当时他们无法完全理解,只将其视为一种抽象的理论阐述。
但现在,当顾渊将这段数学模型,与全球这些关键神话-物理遗址的地理坐标进行某种形式的“映射”和“拟合”时,一些令人难以置信的规律,开始隐约浮现!
这些遗址的位置,似乎并非随机分布。它们彼此之间的球面距离、与特定地质断裂带或能量异常区的关系,甚至其自身结构的几何参数(如金字塔底边角度、昆仑山特定峰峦的走向等),都与那“空间结构”数学模型中的某些关键参数,存在着超出统计偶然的、精妙的对应关系!
尤其是,当顾渊引入玛雅“长纪年历”中的某些超级周期作为“时间变量”,代入这个由地理坐标和物理结构构成的“空间网络”模型时,模型显示,在特定的、极其漫长的时空节点上,这些分散的“节点”之间,可能会产生某种……共振耦合,形成一个临时性的、跨越遥远距离的连接!
一个古老而大胆的词汇,猛地撞入了顾渊的脑海——星门(Stargate)!
在许多远古神话和现代科幻作品中,都存在着能够瞬间连接宇宙两地的神秘门户的传说。
顾渊猛地转过身,眼中闪烁着如同发现新大陆般的、极度兴奋与震撼的光芒,看向正在埋头工作的南曦和王大锤。
“也许……也许我们一直都理解错了!”顾渊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沙哑,“这些遗址——巴比伦塔、昆仑‘绿玉壁’、库库尔坎金字塔、胡夫金字塔……它们可能根本不是什么独立的‘信息接口’或‘能量演示装置’!”
他快步走到世界地图前,用红色的记号笔,用力地将那几个点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稀疏却覆盖全球的网络。
“它们是一个网络!一个庞大、古老、技术原理远超我们想象的……星际之门网络的节点!”
这句话如同惊雷,在房间里炸响。南曦和王大锤都愕然地抬起头,看向状若疯狂的顾渊。
“星门?!”王大锤张大了嘴,“老顾,你是说……像科幻电影里那种,咻一下就能传到另一个星球的玩意儿?”
“原理可能类似,但形式或许完全不同!”顾渊激动地解释道,语速飞快,“未必是我们看到的那种光怪陆离的旋涡!根据昆仑信号中对‘空间结构’的描述,这种连接可能更偏向于信息态或能量态的瞬间同步与传输!或者说,是某种基于量子纠缠或高维空间折叠的……超光速通讯或物质转换通道!”
他指着地图上的节点:“巴比伦塔,可能是网络的‘频率校准器’或‘能量放大器’;昆仑‘绿玉壁’,是稳定的‘基础信息源’和‘主控节点’;玛雅库库尔坎,是‘周期性演示终端’和‘能量脉冲发生器’;而埃及胡夫金字塔……如果那个密室存在,它很可能是一个信息存储中继站,或者……是通往网络其他部分,甚至其他‘星门’的关键路由节点!”
南曦迅速理解了顾渊的意思,她感到一阵头晕目眩,不是出于怀疑,而是因为这种猜想背后那过于恢弘的图景:“也就是说……远古时代,地球上可能存在一个连接着宇宙其他地方的……超级通讯或交通系统?而这些神话遗址,就是这个系统遗留在地球上的‘硬件基础设施’?”
“没错!”顾渊重重地点头,“所谓‘神’从天而降,所谓‘神战’,所谓不同文明间离奇相似的神话符号和天文知识……或许都可以从这个角度得到解释!那不是幻想,那是远古人类对这套系统偶尔启动、或有‘使用者’往来时,所见所闻的扭曲记录!”
他走到白板前,开始飞快地书写和绘制:
【星门网络猜想 (v1.0)】
1. 核心假设: 存在一个史前超文明(或地外文明)建立的、覆盖地球的星际之门网络。
2. 节点功能: 各节点功能转化,如能源、信息源、校准、存储、路由、演示等。
3. 运作机制: 基于未知物理(高维几何\/量子纠缠),在特定时空条件下激活节点间连接。
4. 神话关联: 神话中的“神域”、“天梯”、“世界树”、“羽蛇神降临”等,可能是对网络启动或使用者往来的隐喻性描述。
5. 现状: 网络因未知原因(灾难\/主动关闭)大部分休眠,但部分节点(如昆仑)仍保持基础运行(信息源),其他节点(如玛雅、埃及)保留物理结构和潜在激活可能。
6. 潜在威胁: “熵减基金会”可能知晓网络存在,其目的或是维护休眠,或是试图掌控激活权。“清理程序”可能是网络自身的防御机制,对付未经授权的激活尝试。
这个猜想的尺度,远远超过了他们之前的所有假设!它将孤立的发现,串联成了一个贯穿地球史前史、可能关乎人类起源和宇宙联系的惊天谜团!
王大锤消化着这个信息,半晌,才喃喃道:“我靠……如果这是真的,那咱们玩的就不是科学探索了,咱们他妈是在考古一个……宇宙级的互联网啊!”
星门的传说,或许并非空想。三角团队站在了这样一个令人战栗的可能性面前:他们不仅在破译古老的密码,更可能在无意中,触碰了一个沉睡的、足以连接星辰的远古巨系统。而此刻,他们和“熵减基金会”,都成为了这个巨大棋盘上,意图不明的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