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内郡,袁军大营。
袁绍志得意满。吞并王匡势力后,他实力大增,麾下兵精粮足,谋臣如云,猛将如雨。汴水惨败后去往扬州募兵的曹操,此时,也带着从丹阳太守周昕那里募集到的两千丹阳兵以及曹氏子弟重新募集到的五千军士暂时投奔了袁绍。袁绍的目光,早已越过黄河,投向了那富庶广袤的冀州。韩馥暗弱,据守宝地,实乃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大帐内,袁绍正与心腹谋士许攸、逢纪、郭图密议图冀之策。
“韩文节优柔寡断,非雄主之材。然冀州带甲十万,粮草可支十年,强攻未必能下,且易失人心。”袁绍抚须沉吟道,“前番立刘虞之议,未能使其与韩馥彻底反目,如之奈何?”
许攸微微一笑,眼中闪烁着狡黠的光芒:“主公不必忧心。冀州虽富,然韩馥胆怯。可再行驱虎吞狼之策。公孙伯圭屯兵幽州,骁勇善战,素有南下之意。主公可遣密使,许以厚利,诱使其出兵南下,寇略冀州北部。韩馥闻听白马义从来袭,必然胆寒惊惧。届时,主公再以盟友之姿,陈兵边境,名为助拳,实为施压。内外交困之下,韩馥这等庸才,为保性命富贵,除了将冀州拱手让于主公,还能有第二条路吗?”
袁绍闻言大喜:“子远此计大妙!正合我意!便依……”
话音未落,一名斥候匆匆入帐禀报:“启禀主公,青州急报!”
“青州?”袁绍一怔,接过帛书迅速浏览,眉头渐渐锁紧,“焦和竟被黄巾吓死了?青州全境大乱,黄巾肆虐,各郡告急?刘备、孔融等人联名向朝廷求救?”
他将帛书传递给几位谋士观看。
逢纪看后,冷笑道:“焦和蠢材,死不足惜。只是这青州一乱,恐生变数。刘备此人,近来名声鹊起,更与公孙瓒有同窗之谊。若其趁乱占据青州,又与公孙瓒勾结,一南一北,于主公大业恐有妨碍。”
郭图也点头道:“元图所言极是。公孙瓒乃豺狼之性,不可不防。若其南下受阻于冀州,转而东向,与刘备合谋青州,则其势大成,将来必成心腹大患。”
袁绍面色凝重起来:“二位先生认为该如何应对?”
许攸眼珠一转,计上心来:“主公,攸有一策,可一石三鸟。主公何不主动上表长安,就以‘青州无主,贼势猖獗,需有能臣镇抚’为由,表奏刘备为青州牧!”
“什么?”袁绍一愣,“表奏刘备为州牧?岂非助长其势?”
“非也非也。”许攸笑道,“主公请想。第一,刘备若为青州牧,名正言顺,其首要目标必是平定青州黄巾。青州经此大乱,早已残破不堪,黄巾势大,够他刘备折腾许久,其力必耗于内,短期内无力外顾,更无法与公孙瓒合谋威胁主公。”
“第二,此举可示好刘备,至少暂时稳住他,使其感念主公‘举荐’之恩,避免其在主公图冀之时于背后生事。”
“第三,也是最妙的一点。”许攸压低了声音,“董卓如今最愿见关东诸侯互斗。主公表奏刘备,董卓多半会顺水推舟应允。如此一来,一个织席贩履之徒竟能位居州牧,那些自诩高门的诸侯如袁公路等人,心中会如何想?必更加不屑,且会更急切地争夺地盘名位,关东局势将更乱!局势越乱,对于正积蓄力量、图谋冀州的主公而言,岂非越有利?”
袁绍听完,抚掌大笑:“妙!妙啊!子远真吾之陈平也!此计大善!既困住了刘备,安抚了公孙瓒,又搅乱了局势,还卖了个人情!好!即刻草拟表文,以我的名义,八百里加急送往长安!”
于是,一份由袁绍发出的、举荐刘备担任青州牧的表文,以最快的速度送往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