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前的黑暗中,林凡已经醒来。
他躺在干草和兽皮铺就的床铺上,听着外面渐起的风声。空气里带着湿润的咸味,这是下雨的前兆。棚屋顶的棕榈叶被风吹得簌簌作响,但结构依然牢固——这是他花了整整十天加固的成果。
他摸索着点亮油灯。塑料油壶改造的灯具发出稳定柔和的光,照亮了这间不大的棚屋。墙壁上挂着各式工具,从石斧到铜锅,每件都摆放得井然有序。地面铺着打磨过的石板,防止潮气侵蚀储存的物资。
晨间巡视比往日更仔细。他先检查了篱栅的每个连接处,确保新绑的藤蔓足够结实。预警铜铃系统完好无损,细绳在晨风中微微颤动。陷阱区有两处被触发了,一只灰兔挂在套索上,已经断了气。另一处陷阱留下几撮棕毛,看来是有家伙挣脱了。
盐田的情况让他有些担心。天空阴沉,日照不足会影响结晶。他小心地刮取已经形成的盐晶,装进竹筒密封。这些海盐足够他用上一个月,但储备永远不嫌多。
鱼塘里的鱼显得有些焦躁,不时跃出水面。这是暴雨来临前的气压变化造成的。他撒下额外份量的贝肉,希望它们能在水底安心待着。
种植区需要特别关照。薯蓣的藤蔓被他重新固定,避免被大风刮断。那串即将成熟的芭蕉用宽大的树叶包裹起来,防止雨水积聚导致腐烂。做完这些,天才蒙蒙亮。
早餐是昨晚剩下的烤薯蓣和熏鱼干,配上一竹筒凉开水。他吃得很快,心里盘算着今天必须完成的工作——必须在雨前收集足够的干柴,检查屋顶,还有处理那只兔子。
收拾停当,他背上工具出发。林间的气氛与往日不同,动物们都行色匆匆,忙着在雨前做好储备。一群猕猴在树梢间跳跃,争抢最后的野果。
他先去了储柴点。这里堆放着粗细不等的木柴,大部分已经风干。他又收集了些掉落的枯枝,用藤蔓捆成三捆。最粗的那根树干需要拖回去,正好试试新改进的皮橇。
皮橇是他用坚韧的野猪皮和竹框架制成的,底部磨得光滑,能有效减少摩擦。之前拖运重物总是很费力,现在加上这个工具,效率提高不少。他把树干固定在皮橇上,试了试重量,还算顺手。
回程路上,他特别注意那些可能积水的低洼处。果然在一处岩缝下发现了渗出的水流。用石斧拓宽后,形成一个小型蓄水点。这样即使下雨,也能收集到相对干净的淡水。
快到营地时,风向突然转变,带着更浓重的湿气。他加快脚步,知道时间不多了。
放下柴火,他立即开始处理兔子。剥皮、清理内脏,动作娴熟流畅。兔皮用草木灰初步处理,挂在工作区的绳架上。兔肉分成两部分:后腿用盐腌制,准备熏制;其余部分切块,打算中午炖汤。
接着是加固屋顶。他爬上棚顶,检查每片棕榈叶的固定情况。有三处需要修补,他用准备好的藤蔓重新绑紧。这项工作需要耐心,既要确保防风,又不能压得太紧影响排水。
正午时分,第一滴雨点落下。他刚好完成所有应急工作,躲进棚屋。
雨水开始时淅淅沥沥,很快就变成倾盆大雨。林凡坐在门口,看着雨幕中的营地。篱栅稳稳立着,排水渠有效地引导着水流,一切都按他设计的那样运转。
午餐是兔肉炖野菜。他在陶锅里慢慢煨着,加入几片干海带提鲜。雨天的湿气让人想吃点热乎的,这锅汤正合适。
饭后雨势稍缓,他趁机整理这几天收集的海洋垃圾。一个破损的塑料桶被他锯成两半,做成花盆,移栽了几株药用植物。几块碎玻璃在石头上磨成需要的形状,准备做狩猎时用的诱饵镜。最让他惊喜的是找到一截生锈的铁链,虽然不长,但每个环都很结实,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派上用场。
下午雨停了片刻,他赶紧去海边查看。退潮后的沙滩上散落着不少新冲上来的杂物。一个完整的塑料瓶让他如获至宝——瓶口完整,可以做成更便携的水壶。还有几米尼龙绳,虽然有些磨损,但经过处理还能用。
在礁石区,他发现了一大丛牡蛎。用石刀撬开几个,肉质饱满,带着海水的鲜咸。他采集了足够两天食用的量,其余的留着继续生长。
黄昏时分,他满载而归。雨又开始下起来,但比白天小了很多。
晚餐很丰盛:烤牡蛎、熏兔肉,还有用新采的野菜做的沙拉。他甚至还用野果泡了杯淡淡的果茶。油灯下,这顿饭吃得格外惬意。
饭后,他开始改进照明系统。今天捡到的塑料瓶给了他新灵感。他小心地在瓶盖钻孔,穿入用旧衣物捻成的灯芯。然后尝试将收集的松脂融化,混合细沙,倒入瓶身。冷却后,制成一支简易的树脂蜡烛。点燃后,火光比油灯更稳定,烟也少了很多。
他还用铁链做了个吊钩,挂在棚屋顶梁上,可以调节油灯的高度。这样无论是工作还是休息,光线都能恰到好处。
夜幕完全降临,雨声渐渐停歇。林凡就着新做的蜡烛光,检查弓箭的状态。弓弦需要重新上蜡,箭羽有些松动,这些细节在狩猎时都可能决定成败。
远处传来蛙鸣,此起彼伏。他走出棚屋,深吸一口雨后的清新空气。星空初现,明天应该是个好天气。
第一百七十九天在雨水中过去,但收获并未减少。每一天都在积累,每件物品都在发挥价值。这座孤岛正在他的努力下,从一个荒蛮之地慢慢变成可以称之为家的地方。
他吹熄蜡烛,在熟悉的潮声和蛙鸣中入睡。明天,他要继续和那头聪明的林猪周旋,还要试试新改进的渔网。
生存就是这样,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一个改进连着一个改进。但就在这循环中,文明正在悄然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