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天的天空不再是纯粹的蔚蓝,而是涂抹上了几抹絮状的、略显厚重的云彩。海风也比往日更强劲了些,吹得窝棚顶上的棕榈叶簌簌作响。
林凡醒来时,感受到空气中不同寻常的湿度,一丝隐忧悄然浮上心头——天气似乎要变了。
生存的日常仪式依旧雷打不动。
他仔细检查火堆,添柴吹燃,确保生命之火持续跳动。
用陶罐烧开水,就着温水吃了些昨晚剩下的烤块茎和几条烤鱼干,昨天尝试制作的,简单解决了早餐。
胃里有了东西,身体也暖和起来,为一天的劳作做好了准备。
今天的例行巡视,他决定扩大范围。 连日来在溪流和海岸线附近的活动让他对这片区域逐渐熟悉,但更深处那片幽暗茂密的丛林,始终像一道沉默的屏障,既充满未知的危险,也可能蕴藏着更多的资源。
他需要更多的食物种类,或许还能发现更好的庇护所地点,或者有用的材料。
他带上石斧、长矛和几个树叶包,深吸一口气,踏入了丛林深处。光线骤然变暗,潮湿闷热的空气包裹上来,各种奇异的花香、腐殖土的气息和陌生植物的味道混杂在一起。
脚下的落叶层厚实而松软,踩上去悄无声息。参天大树遮天蔽日,藤蔓如蟒蛇般缠绕垂落。
他警惕地移动着,耳朵捕捉着任何异常声响,眼睛不放过任何细节。
他发现了几种从未见过的、颜色鲜艳的蘑菇,谨慎地没有触碰;他注意到一些被啃食过的果实残骸,说明有动物活动。
随着不断的深入,一片竹林出现在他眼前。他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眼前那一小片翠绿的竹林。这片竹林仿佛是隐藏在这片荒野中的宝藏,等待着他去发现。
他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因为他知道竹子是一种极其宝贵的资源。它不仅可以用来建造房屋、制作工具,还可以编织成各种生活用品。
他兴奋地走向竹林,仔细观察着每一根竹子。这些竹子细长而坚韧,正是他所需要的。他费了好大的力气才用石斧砍下几根合适的竹竿,然后将它们拖回营地附近,整齐地堆放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然而,关于理想庇护所的发现却寥寥无几。 大多是盘根错节的树林或陡峭的坡地,并不适合建造或改造。这让他更加意识到当前窝棚的脆弱性。
巡视归来,已是正午时分。陷阱今日没有收获,但深入的探索本身就有价值。
他吃了些浆果和肉干补充体力,然后将重点转向了今天的核心任务之一,大量制备能长期保存的食物。
昨天试做的几条鱼干效果不错,今天他要扩大生产。他将最后一部分猎物肉和今天捕到的鱼全部处理干净。用石刀将肉切成尽可能薄而均匀的片状,鱼则从背部剖开,摊平。
然后,他需要搭建一个更有效的熏干架。他利用带回的竹竿,在火堆的上风处,搭起一个简易的三脚架。在适当的高度横绑几根细竹枝,形成网格。将肉片和鱼片均匀地铺在上面。
接下来是生火的关键。他不需要旺火,而是需要能产生大量烟雾的闷烧之火。他选取了半干不湿的木材、树叶和一些特定的香草,他希望这能增添风味并可能驱虫,覆盖在火堆上,压住明火,使其冒出浓密的、带着特殊气味的白烟。
浓烟缓缓上升,笼罩着架上的肉和鱼。林凡小心地控制着火势,时不时添加产生烟雾的材料,确保烟雾持续而稳定。
这是一个需要耐心照看的过程,他守在旁边,被烟雾熏得直流眼泪,但看着肉片和鱼片的水分一点点被带走,颜色逐渐变深,散发出诱人的熏烤香气,他觉得一切都值得。
这些熏干的肉鱼,将是他未来探索海岛、应对可能雨天无法狩猎时的宝贵储备。
与此同时,他继续改进制盐。
他重复着昨天的流程:取海水、日晒预浓缩、沙炭过滤、沉淀、然后用陶盘熬煮。他试图通过延长沉淀时间和更小心地舀取上层清液来进一步提高纯度。得到的盐结晶果然比昨天又白净了一些,苦涩味进一步减少。
他满意地将新盐收藏好。
下午晚些时候,当他照看熏肉和煮盐时,天上的云层愈发积聚,海风也更大了些。
一阵疾风吹过,险些将他的熏肉架吹倒,他手忙脚乱地加固。
这阵风像一个严厉的提醒,将他思考已久的问题推到了眼前:火种的保存和庇护所的加固。
当前的窝棚勉强能遮阳,但绝对无法应对一场真正的雨。一旦下雨,火堆很可能被浇灭,而重新生火困难重重。
他需要一种能即使在雨天也能保存火种的方法。
他想起曾听说过“火种罐”的概念。
他需要一个能长时间阴燃、不易熄灭的载体。他尝试用干燥的苔藓团包裹住几块红热的炭火,然后放入一个较小的、带盖的陶罐,他之前烧制的一个不太成功的深腹小罐中,小心地盖上盖子,只留下极小的缝隙透气。
他观察了很久,看到烟雾缓缓从缝隙中冒出,说明内部的炭火仍在缓慢燃烧。
这或许是一个可行的方法,但需要不断试验和照看。
至于庇护所,眼前这个窝棚显然不够。他需要更坚固、能防雨防风的结构。
是花费巨大精力加固现有窝棚,还是去寻找天然的洞穴或更理想的地点?他看着那堆竹子和其他材料,心中开始构思如何利用它们来建造一个更坚固的A字形窝棚,甚至考虑是否可能尝试搭建一个更复杂的棚屋。但这需要大量的时间和材料,绝非一日之功。
夜幕降临前,他将彻底熏干、变得硬韧的肉干和鱼干小心取下,用树皮绳串好,珍重地挂在窝棚内最干燥通风的地方。
看着这些储备粮,他感到了些许安心。
他给火堆添加了足足的、耐烧的大块木柴,确保它能燃烧一整夜。然后将那个试验性的“火种罐”放在离火堆不远、又能避雨的地方。
躺在窝棚里,听着外面风声渐紧,林凡无法立刻入睡。
他回顾着这十天来的经历,从濒死到获得水、火、食物,到制造出工具和陶器,再到今天开始储备粮食、思考火种和庇护所。每一步都充满艰辛,但也每一步都走得踏实。
然而,生存的挑战是永无止境的。
解决了一个问题,新的问题又会出现。天气的变化迫使他必须将庇护所和火种保存提升到最优先等级。
食物的储备也需要持续进行,探索更深的丛林也势在必行。
他感到一种沉重的压力,但不再是初来时的绝望。
这种压力,是一种对未来的规划和责任。他知道,明天的任务清单已经排满:继续收集食物,尝试更可靠的火种保存方法,并且,要认真开始寻找或建造一个能抵御风雨的、真正的“家”。
在呼啸的风声和稳健的海浪声中,他带着对明天的思虑,缓缓进入了梦乡。
孤岛求生,已从最初的挣扎求存,进入了更深层次的、为长久存续而谋划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