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安刚在百济都城接受众将道贺,尚未卸下镇军大将军的铠甲,斥候便气喘吁吁地闯入府衙:“大都护!百济南海岸发现倭奴军队!他们登陆后烧杀抢劫,见我军驰援便乘船逃窜,只留下几百具平民尸体和被烧毁的村落!”
“哦?” 裴安挑了挑眉,刚因灭国之功升起的豪情,被这突如其来的闹剧冲淡了大半。他摩挲着铠甲上的鎏金纹饰,哭笑不得 —— 倭国刚在白江口惨败,竟还敢派小股军队来挑衅,简直是自取其辱。
“备船,派使者去倭岛。” 裴安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让使者带话给倭国天皇,问问他是不是忘了白江口的教训。另外,从亲卫里挑十个身高体壮的,随使者一同前往 —— 我要让倭国人看看,大唐将士的气度,不是他们能比的。”
三日后,大唐使者带着十名身形挺拔的亲卫,抵达倭国都城。当平均身高不足一米五的倭国天皇与大臣们,抬头仰望比自己高出近两个头的大唐亲卫时,整个朝堂陷入死寂。良久,天皇才颤颤巍巍地接过国书,读完后脸色惨白,连忙下令筹备谢罪礼。
不过三日,天皇便亲自挑选十名年轻貌美的歌姬,搭配十箱珍宝,交由使者带回百济,还附了一封措辞谦卑的谢罪信,信中反复强调 “绝无挑衅之意”“愿永世臣服大唐”,生怕裴安再动兵戈。
当十名身着和服、眉眼含羞的倭国女子被带到裴安面前时,他看着这些与后世岛国女子别无二致的面孔,心中突然升起一股异样的兴致。尤其是为首两名女子,身形丰满,眉眼间带着几分柔弱的风情,竟让他想起了后世听闻的 “悠亚” 一类的女星。
“大都护,天色不早了,该歇息了。” 云儿不知何时走到他身后,看着裴安眼中的兴味,轻声提醒,“这几日你处理军务辛苦,我瞧着你精神不如往日,这些女子…… 还是遣散了吧。”
裴安回头看向云儿,笑着握住她的手:“云儿,你不懂。我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亲眼看看岛国的许多景象。如今这些倭女,倒让我想起了些往事,难得有机会,总得体验一番。”
云儿见他态度坚决,知道劝不住,只能叹了口气:“那你也得注意身体,玩玩就算了,可别往平壤府里领 —— 我不想府中再添是非。”
“放心!” 裴安嘿嘿一笑,拍着胸脯保证,“我心里有数,绝不会让你为难。”
当晚,裴安的临时寝殿里,烛火摇曳。十名倭国女子虽羞涩,却也不敢违抗,纷纷褪去和服,露出白皙纤细的身躯。她们与大唐女子的丰腴不同,骨架更小,肌肤更显细腻,连动作都带着几分小心翼翼的柔顺。裴安被众女环绕,感受着不同以往的异域风情,连日的疲惫竟消散大半。他时而与女子低语,时而拥着她们嬉笑,直到天快亮时,才在一片温柔乡中沉沉睡去。
第二日清晨,裴安只留下那两名身形酷似 “悠亚” 的女子,将其余八人分给了立下战功的亲兵。亲兵们早已对这些倭女好奇不已,接到赏赐后纷纷谢恩,军营里的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而远在长安的永嘉公主,此时正捧着裴安灭百济后写的诗稿,坐在窗前泪流满面。诗中 “踏破百济城,扬威东海滨” 的豪情,让她越发倾慕这个敢打敢拼的男人。她再也按捺不住,当即梳妆打扮,直奔太极宫求见李世民。
“皇兄!” 永嘉冲进御书房,不顾礼仪地喊道,“裴安平定百济,立下灭国大功,妹妹要嫁给他!求皇兄为臣妹赐婚!”
李世民正在批阅奏折,被她吓了一跳,愣了半晌才反应过来:“你说什么?裴安如今是安东大都护,远在百济,你怎么突然想起要嫁给他?”
“我早就喜欢他了!” 永嘉语气坚定,“他有勇有谋,对大唐忠心耿耿,这样的男人,才配得上臣妹!皇兄若是答应,臣妹愿意去百济与他完婚!”
李世民沉吟片刻,觉得这倒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 裴安如今手握重兵,又是功臣,将永嘉嫁给他,既能拉拢裴安,又能稳定安东局势。他刚要开口答应,殿外突然传来高阳的声音:“父皇,儿臣有话要说!”
高阳快步走进来,看到永嘉,脸色瞬间沉了下来:“姑姑,你凭什么要嫁给裴安?父皇从未当众宣布解除我与裴安的婚约,他依旧是我的准驸马!”
“你胡说!” 永嘉反驳道,“裴安早就对你失望了,是你自己不懂得珍惜,如今凭什么阻拦我?”
“我与裴安的事,轮不到你管!” 高阳怒视着永嘉,“父皇,儿臣不同意!裴安是我的,我要嫁给他!”
两个公主在御书房里吵得不可开交,李世民被她们吵得头疼不已,拍着桌子怒道:“够了!都别吵了!裴安如今远在安东,这事得问他自己的意思!来人,立即派人前往安东大都护府,传朕旨意,询问裴安愿娶哪位公主!”
旨意快马加鞭送往百济时,裴安刚处理完百济的善后事宜,正准备返回平壤。接到李世民的问询,他拿着圣旨,脸色瞬间变得复杂 —— 永嘉的勇敢让他感动,高阳的执着也让他心软,更重要的是,娶公主意味着能进一步巩固自己在大唐的地位,可无论选谁,都会得罪另一个,甚至可能引来皇室内部的不满。
“大都护,您打算怎么回复陛下?” 李虎小心翼翼地问道。
裴安揉了揉太阳穴,苦笑道:“还能怎么回复?这时候选谁都不是好事。传我命令,立即启程巡视安东大都护府,先去高句丽故地看看,等过段时间再说。”
他心里清楚,这不过是暂时的避祸之策,可眼下,也只能如此。毕竟,安东大都护府刚建立,还有许多事务需要处理,借着巡视的名义躲一段时间,或许能等到更合适的时机。
次日一早,裴安便率领亲卫,踏上了巡视之路。队伍缓缓离开百济都城,朝着高句丽故地方向行进。裴安骑在汗血马上,望着远方连绵的山脉,心里满是感慨 —— 他本想在安东安心治理,却没想到,长安的婚议风波,竟又将他卷入了皇室的纷争之中。
而此时的长安,永嘉与高阳还在为裴安争执不休,李世民也在等着裴安的回复。所有人都不知道,裴安已选择暂时避祸,这场关于 “驸马之选” 的风波,还将持续许久。
安东的风,带着冬日的寒意,吹在裴安脸上。他深吸一口气,勒紧缰绳,加快了行进的速度 —— 无论未来有多少纷争,他都必须先稳住安东的局势,这不仅是他的职责,更是他在大唐立足的根本。只有手握足够的实力,才能在未来的纷争中,掌控自己的命运。